大宋的名將潘美能看清形勢,有謀略,有膽識,在戰場上屢立戰功,被加封為韓國公。可是,他有一次人生中重要的失敗,雖然不是他的主要責任,但還是難逃其咎,被後世任意篡改,改進了人們喜聞樂見的評書,一直傳唱下去。
潘美善於看清政治形勢,由後漢而後周,由後周而大宋,始終被委以重任,仕途平步青雲。再加上他和趙匡胤關係很好,就更是備受重視了。在歷次戰鬥中,潘美能身先士卒,出奇制勝,獲得朝廷的認可。代州之戰後,潘美迎來了人生髮展的頂峰,他面對的是十萬敵人。作戰計劃實施的時候,他命令楊業率領數百名騎兵從西邊的小路出發,到雁門北口南向和他的部隊會合,一起進攻,戰鬥發動後,宋軍大敗敵軍,殺了他們的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獲得很多鎧甲、馬匹、皮革。 朝廷封他為代國公。太平興國八年,潘美改任忠武軍節度使,改封為韓國公。
毫無疑問,潘美的策略是對的,而他的手下將領楊業嚴格執行他的決策,沒有誰拖泥帶水,也沒有誰不負責任。到了陳家谷口戰鬥時,就完全是另一番情形了。
雍熙三年,趙光義下詔命潘美及曹彬、崔彥進等北伐。潘美率兵單獨攻下燕雲十六州的寰州、朔州、雲州、應州,或許是連連的勝仗讓潘美和他的部隊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在後面的決策以及執行的時候,出了問題。
恰逢曹彬的部隊出師不利,朝廷下詔各路軍馬撤軍,並命令潘美等人在撤軍的時候,保護寰、朔、雲、應四州的百姓遷徙到內地。當潘美與楊業引兵保護雲、朔、寰、應四州百姓南遷的時候,到朔州狼牙村,遼國蕭太后和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隱率領軍隊十多萬人,再次攻陷了寰州。楊業對潘美等人說:“現在遼兵兵力、士氣很旺盛,不能和他們交戰。朝廷只是讓我們護送這幾個州的百姓,只需帶領部隊從大石路出發,先派人秘密告訴雲州、朔州的守將,等到大軍離開代州的那天,命令雲州的部隊先出發。我的部隊駐紮在應州,契丹人必然來攻擊,就下令讓朔州百姓出城,直接進入石碣谷。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谷口,命騎兵在中路支援,那麼三州的百姓,就能夠萬無一失了。”王侁反駁他的建議說:“帶領好幾萬精兵卻如此畏懼怯懦。只需直奔雁門北川,大張旗鼓的前進即可。”劉文裕也贊成王侁的意見。楊業說:“不行,這樣一定會失敗。”王侁說:“將軍一直號稱‘無敵’,現在看到敵人卻猶豫不前,難道有別的心思嗎?”楊業說:“我不是怕死,只是時機對我們不利,貿然出兵會白白讓士卒死傷卻立不了功的。現在您責怪我為何不死戰,我應當走在大家前面。”將要出發,楊業哭著對潘美說:“這次行動一定對我們不利。我是太原的降將,按理應當處死。皇上沒有殺我,恩寵我讓我做了將帥,交給我兵權。不是我放過敵人不去攻擊,只是想等時機,準備立點軍功來報效國家。現在大家責怪我躲避敵人,為了自證清白,我應當率先死命殺敵。”他指著陳家谷口說:“各路軍馬在這裡擺開步兵、弓箭,支援左右翼的兵力,等我轉戰到這裡,就用步兵夾擊敵人,救援我們,否則,都會被敵人所殺。”潘美於是和王侁率領部下的兵馬在谷口佈陣。從寅時到巳時,王侁派人登上託邏臺眺望,以為遼軍被打敗撤走,楊業殺過去立功去了,他也打算爭功,立即率兵離開谷口。潘美不能控制,於是沿著交河向西南行軍二十里。不久楊業敗退到陳家谷口,沒有了王侁的伏兵做支援,只能戰死。
這場戰役的失敗並非都是潘美的罪過,而是王侁沒有按照既定的計劃執行。當然,也有其他因素,比如楊業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趕到,王侁才撤走。而潘美作為總指揮,沒有做好協調工作卻是真的。
宋太宗聽說楊業殉國後,十分痛心,免除王侁官職併發配,對潘美削秩三級,責授為檢校太保。第二年,潘美任檢校太師,任真定知府,不久,改任都部署、幷州通判。加官同平章事,數月後去世,終年六十七歲。追贈中書令,賜諡號為武惠。也就是說,朝廷方面認為王侁應該負主要責任,潘美也是有責任的。在這場戰鬥中,潘美並沒有想要加害楊業的心思,只是作戰指揮失誤,楊業的兒子們也沒有怨恨潘美的意思。
到了後世評書《楊家將》裡面,潘美就成了白臉大奸臣潘仁美,而且潘仁美成了陳家谷戰役的罪魁禍首,小說中的陳家谷戰役被改成了皇帝到幽州遊玩,被大遼天慶王包圍的事。潘美嫉妒金刀令公楊業的功績,故意派楊業去送死,拒不發兵救援。結果造成了很大的惡果,楊七郎從前線趕來求救兵,結果被潘美下令處死,楊七郎萬箭穿身,死得極其慘烈,後來還被拋屍河中。大郎楊淵平獻策,由他假扮太宗吸引遼軍兵力,楊業護送太宗趁亂潰圍。一場大戰下來,大朗楊淵平、二郎延定、三郎延輝戰死,四郎延朗被俘後娶了大遼公主,成就了後世屢唱不衰的一齣戲《四郎探母》,五郎楊延德逃到五臺山出家,只跑了六郎延昭和七郎延嗣。七郎報信兒被潘仁美射死,楊家父子大傷元氣,當然不敢和皇帝作對,只能把仇恨集中到總指揮潘仁美身上。
其實,陳家谷戰役中楊業只是提了一個建議,並由他去執行引誘敵軍的任務,誤了約定的埋伏時間,才失去了救援。而對於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楊業的延誤時間情有可原,王侁沒有再等等,而是立刻撤走,卻是應該負主要責任,而潘美作為總指揮,臨時排程不靈,也是要負責任的。從這一方面來說,朝廷的處置是對的。
潘美一世英名,毀在了一場戰役上。如果他在代州之戰後功成身退就不會落得大敗的結局,也不會被處理之後鬱鬱而終了。潘美失敗了,沒能東山再起,因為沒有及時協調救援而被後世任意改編,成了評書《楊家將》裡的白臉奸臣,歷史和民間演義總是這麼有趣,見得成功,卻永遠見不得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