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幾個關於小朋友的事,最害怕“小區院子的那個大媽”、“隔壁那個 80 歲的婆婆”的照顧經驗,分分鐘滅掉你的健(zhi)康(shang)~~
1. 喝燉湯補營養、補鈣。
燉雞、鴨、蹄湯裡面油脂成分太重,建議吃肉不喝湯;補鈣請喝牛奶,吃鈣片;哦,對了,正常科學飲食、喝奶奶、可曬溫熱太陽的小朋友就不用額外補鈣了。
2. 剛出生的小孩子要用淘米水洗口腔;剛出生的小孩子的乳頭要捏、擠、按壓後精神才好;生病的小朋友做艾灸,燒燈火。
淘米水很髒(往嘴裡放你受得了?)是一個方面,另外剛出生的小兒口腔黏膜菲薄,用棉籤、毛巾等摩擦皮膚、黏膜容易導致黏膜破潰,細菌進入血液造成敗血症可能。
擠乳頭小孩精神好的理論完全不知道從何而來,也許是乳頭神經末梢豐富吧……但是小孩精神好和不好與擠乳頭沒有任何關係;想起昨天一個婆婆在公車得意洋洋地講小孩子不愛睜眼睛,她一擠就精神滿滿的畫面……
對於給予一個皮膚細嫩的新生兒燒燈火治病,就相當於用菸頭燙皮膚。對於收到因為這個原因而導致新生兒敗血症,小孩子狀況一塌糊塗來醫院就診的,我都要狠狠、狠狠地瞪這些家長,你若沒有醫學常識,至少在給小孩子做這些事的時候,自己也跟著體驗一下什麼感受吧。
3. 發熱要捂出汗才能好。
小孩子(特別是 4,5 歲以下的)發熱,千萬別捂。
正確處理:體溫計測體溫,一般測乾燥的腋下即可,發熱分為:低熱:37.4~38℃;中等度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 以上。
一般(後面會區別一般和不一般)的小孩,38.5 度以下建議物理降溫,用溫熱毛巾擦洗頸部、腋下、腹股溝等部位;可酌情減少衣服,增強散熱;38.5 度以上,可美林(布洛芬混懸液)口服,0.5ml/kg,4-6 小時後可重複使用;同時輔以物理降溫、補充水分,或可給予冰敷,放養型父母可將其趕到冬季冷風的室外去吹吹風(注意別讓小盆友走丟了或心理上認為不是親生的)……持續反覆發熱,或高熱及以上,建議到醫院就診,因為發熱是疾病的一個伴隨症狀,持續反覆發熱或高熱可能代表有病毒、細菌感染且可能程度較重;且高熱後小盆友的體液丟失顯著增加,持續發熱可能使體液丟失過多造成脫水等情況,家長觀察畢竟不夠專業,所以這個時候建議去醫院。
一定一定,不要捂!
因為,捂汗的方式,讓小朋友處於一個極度潮熱的環境中,根本不能達到散熱的目的,另外發熱的時候人是很難受的,一個密閉的潮熱環境讓人很驚慌很難受好吧?人家只是太小不會表達。另外小兒的體溫調節中樞是沒有發育完全的,體溫過高(大於 39 度)可能導致驚厥發作,或者是抽搐,這個叫做熱性(高熱)驚厥,4 歲以下的小朋友多見。臨床上見到很多婆婆外婆給發熱的小朋友捂汗,結果捂抽筋了自己嚇個半死。當然高熱、抽搐還有很多其他的疾病等等,內容太多這裡不展開,並且疾病引起的發熱,捂了也完全沒有用啊……再次反覆強調,不要捂!我看前面有的答案還是有捂汗一說的。成人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完善了,基本不會出現高熱驚厥,但是自己捂著也難受的嘛~~
所以再補充一點,有高熱驚厥病史的小朋友,家長要記得積極降溫,在小朋友發熱 38 度時就應該立即口服退燒藥,並及時物理降溫,若在家中體溫控制不住,儘早就診。
本文僅科普,時間有限,很多細節沒有給予文獻支援以及細化。知友若追求完美,發現有偏差甚至錯誤,請及時指出,願討論及糾正。只希望各位能將這些細節傳達給小區裡的大媽,隔壁的婆婆,她們的一些生活經驗可能把小朋友推到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
有任何問題,願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