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見地方把錢花在教育上,再窮不能窮教育。但近來媒體報道,陝西鎮安縣花7.1億元修豪華中學,這樣的大手筆卻很難讓人“樂”得起來,這錢雖然花在教育和學校上,卻讓人覺得困惑和彆扭。當地年財政收入才1.78億元,作為深度貧困縣剛脫貧摘帽,7.1億元的投入讓當地背上了鉅額債務。
改善山區教育條件當然好,但一些與教學無關的豪華設施,削平真山建假山,修建瀑布群、帶豪華包間的食堂,似乎毫無必要。媒體調查還發現,校領導辦公室也明顯超標。學生也稱,教室和住宿更好,但因為距離遠,回家不便且消費更高了。
面對質疑,當地回應稱,學校是合併而成,從長遠看是可行的。確實,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事要放在長遠看,輿論也對遠超出地方財政承受力的學校表現出了最大的寬容。以往媒體一曝光形象工程,都是一邊倒的譴責和追究之聲,但面對鎮安中學,有不少支援之聲,有的說,總比花在政府豪華辦公樓上強吧,總比爛尾樓強吧,總比大吃大喝強吧?這種寬容,體現了輿論對教育的善意,但面對這種明顯超出合理限度的“豪華”,人們並沒有放棄質疑:有必要嗎?錢花得合理和正當嗎?7.1億能不能經得起調查和審計?不能以教育投入之名行違規違法之事。
花在教育和學校上的錢,更應該經得起審視。不要覺得學校就可以建形象工程,越是學校越容不下形象工程。再窮不能窮教育,多建一所學校,少建一座監獄,學校大樓應該成為一個地方最氣派的地方,這些耳熟能詳的話語,體現了社會對教育的重視。――但千萬不要誤解了這些話,再窮不能窮教育,說的是不讓孩子因貧困而失學,無論如何也要保障最低限度的教育投入。學校大樓應該成為一個地方最氣派的地方,說的是對教育的重視,在諸種公共投入中把教育排在優先位置。像這樣不顧地方財政承受力,透支財政在沒必要的地方“豪華”,華而不實,體現的不是對教育的尊重,相反,是對教育的傷害。
不要誤解了公眾對教育的支援,這種支援,不是讓你花錢時可以有恃無恐,可以隨意開支而不受監督,而是應該更有敬畏心和公共關懷,更以公心和公益去度量每一分錢:這錢花得值不值,對不對得起公眾的重視?在教育與其他投入的比較上,教育有優先性;而在教育投入上,人又有優先性,也就是說,錢有沒有花在刀刃上,有沒有花在人身上――比如花在貧困生的補助標準、在吸引優秀師資上的投入、教師的工資提高、學生食宿的改善、教學裝置的升級、家庭教育成本的降低,等等。從學生和老師的反饋看,顯然,表面的豪華之外,師生沒有與外在豪華對應的獲得感,相反,日常花費更高了。
更讓人擔心的是,這種明顯超出地方財政承受的超大投入,可能帶來很多問題。據記者調查,面對7.1億元的投入,鎮安縣需連續12年、每年至少償還5000餘萬元貸款,償債壓力下會激化不少風險。一個地方要花錢的地方遠不只教育,還有其他很多民生領域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像這樣在一所中學身上超常投入,會擠佔公共衛生、醫療、交通、養老等方面的投入空間。拿什麼來還債?拿什麼去投入其他公共領域?有網友說,超前嘛,意思就是下一任還錢,不關我事。教育本來承載著一個地方的未來,承載著貧困縣改變命運的期待,但這樣以改善教育條件為名的財政透支,也許會在惡性迴圈中破壞教育與經濟互相成就的生態。
有網友擔心,大工程背後可能潛伏著見不得陽光的問題。有人說,不搞點大工程哪有油水啊。有人說,7.1億都花在校園建設上也就算了,就怕有豆腐渣工程和蛀蟲。當然,這些都是情緒化的猜測,相關部門已經成立調查組介入調查,建已經建了,錢已經花了,應該放到陽光下接受審視。
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真背不動7.1億元的大鍋,不要傷害了窮、也傷害了教育。再富不能亂花錢,何況還是個剛摘掉貧困縣帽子的地方,此風絕不可長。(文丨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