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雙一流已經3年,985早被廢止,為什麼大家還是習慣用985做標準?

由 完顏翠琴 釋出於 經典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繆老師認為依照985的概念選學校並沒有錯誤,而且還很有道理。

第一、985高校全數入選了雙一流建設高校,所以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只是有三所985掉入了雙一流B檔,又再增補了三所211高校入選。

第二、985、211的概念已經形成很久,目前的狀況依然有很多用人單位的HR和高校裡面負責研究生招生的老師尚且分不清985、211的區別,甚至還有連116所211名單也認不全的。雙一流剛剛在2017年評選完畢,距離社會廣泛認可還有很久的距離呢。

第三、認真思考,反向思考,認真利用這種“跟風雙一流,忘掉985”的傾向去填報,反而可以去的好的結果。

第一、兩者名單無大差別


雙一流建設大學的評選結果雖然在意料之中,但還是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地方。比如人為把其劃為A、B兩檔,三所傳統985高校東北大學、湖南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進入了B檔。這其實是在給三校提醒,已經被前面的大學拉開距離了哈哈。

增補的三所211高校,分別是雲南大學、新疆大學和鄭州大學,除了平衡地域的想法之外,也算是遞補新鮮血液的過程。

相對於985工程39所的規模,增補過後,雙一流建設大學的名單也不過是擴充到42所而已,並無實質性變化。

更加值得注意的,其實是,教育部、發改委和財政部的評選結束後,官方確認雙一流名單為流動制。也就是說該名單並不固定,各高校完全可能因為自己建設程度不同,進入或者掉出這個名單,無疑,這種流動性機制比此前985、211工程的固定名單機制要好很多,會促進高校之間的競爭。

二、固有觀念影響


目前在社會認可度上面,通常在單位用人和大學深造這兩個方向對學歷還是比較講究的,用人單位對於簡歷的篩選,很容易掉入唯學歷層次論的怪圈,也就是非211畢業生連面試的機會都不給,而這種用人單位基本以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銀行、高校為主。這樣的用人標準,通常也是很難改變的,憑藉一紙雙一流,還真的很難改變。

在高校的深造上面,很多高校的教授目前都說不清985、211的116所高校都有哪些,在面試的時候經常出現讓人啼笑皆非的狀況。而從天而降的雙一流,自然也很難就一夜之間改變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院校認知觀。

三、反向思考,巧妙填報


2017年,雙一流被刷成了網路熱點,所以通常人會根據雙一流名單去考慮高考志願,而看過這篇文章的你,恰好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通常的社會認知是三所掉入雙一流大學B檔的大學是降級,報考的熱度下降,但是考慮到雙一流名單是變動的,而且未來還有增補的可能性,他們反而是非常好的機會。

新入選的三所高校,通常認知是分數一定會上升,而且有潛力,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避其鋒芒,選擇同樣優秀的一些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等待他們因為發展強勢進入雙一流建設大學範圍的時機,都聽說過某某學院一旦改名大學立刻身價倍漲,原理實際上是相同的。

本文由繆登峰老師原創,所有圖片親手拍攝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湖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謝絕一切未經許可的轉載,仿冒必究。

我是大學活地圖,我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