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孩子的學習成績,恐怕沒有家長不在乎的,不過是在孩子面前表現不一樣罷了,優秀的家長,即使是孩子成績不好,也不是一味地打擊孩子,反而刺傷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保持一種“靜待花開”的態度,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好的。
鄰居家的孩子,小學時跟我是一個班級,在每一次考試完之後,如果我考試考差了,就會戰戰兢兢的,唯恐捱打;而她不一樣,好像每一次也沒有因為成績的事情而受到大人的埋怨。有一次我們的考試題比較難,所以大家的分數都不高,而回家之後,不出意外的是我受到爸爸的嚴厲批評,說我學習不認真,那麼馬虎早晚會吃虧的。所以每次考試,我的心理壓力就很大,反而遇到大考更考不好。而鄰居家的孩子,剛開始考試成績雖然不太好,但家長會說:“只要你努力了就夠了,我們一起來查詢原因,找到進步的辦法。”而她在考試時,也越來越輕鬆,進步要比我明顯得多。
而我們在面對孩子成績不好的問題時,父母不同的應對方法,對孩子的影響不同:
父母打罵孩子,並不會讓孩子長進
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也是有進取心的,所以在成績不好時,孩子自己的心情都不會好到哪裡去,而在面對父母時,多是一種很自責的態度,擔心受到父母的責罵,在孩子最敏感時,家長一味責備、打罵孩子,反而更傷孩子內心。所以也容易讓孩子心中產生對父母的誤解:父母關心孩子只是關心孩子的成績,關心孩子能不能替他們爭面子,而不是重視孩子本身,這樣的情緒很容易導致孩子跟父母之間的感情出現問題,反而導致不可挽回的局面。
父母成為孩子堅實的後盾,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真心
而相反,如果在孩子最脆弱時,家長願意去接納自己的孩子,承認在父母的心中,成績不是最主要的,而孩子本身才是,所以即使一次成績不理想並不代表什麼,而孩子能夠快樂、健康成長對於家長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家長對孩子多一份理解,孩子也自然能夠感受父母的真心,而不至於因為一次的失敗而喪失進取心,反而在實現自己的目標基礎上會越挫越勇。
所以,在孩子成績不好時,家長沒有怪孩子,反而鼓勵孩子,並不是對孩子的一種縱容,而是教會孩子:人生並不是只有書上的知識,還有很多更重要的東西。所以聰明的家長多會選擇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助推者,而不是以考試成績來判定孩子的一生。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