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4月13日電(記者張文靜、王植櫻)今年3月開始,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冶金工程學院兩位教師石光嶽和別威多了一個新身份。他們作為職業技能培訓教師,外派至塔吉克第二大城市苦盞市,助力當地培養更多本土技能型人才。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他們離開家人,在千里之外的古絲綢之路重鎮苦盞市已經工作了一個多月。
蘭州資環大學院長鄭紹忠介紹,2019年,學校被確定為教育部全國職業教育“走出去”試點院校,透過發揮資源環境類職業技術大學獨特優勢,與塔吉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深度、廣度。
鄭紹忠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沿線國家對具有國際視野的技術應用型和複合型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大。根據塔吉克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學校與塔中礦業有限公司、塔吉克礦業冶金學院等合作,送教到學校、送培到企業,為塔吉克冶金、地質、寶玉石加工等領域培養緊缺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石光嶽和別威遠赴塔吉克,正是為了落實這一任務。他們在塔中礦業有限公司、塔吉克礦業冶金學院為員工和學生教授冶金工藝原理和裝置維護等專業技能。
石光嶽(左)為學員授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石光嶽說,他們深知責任重大,絲毫不敢懈怠。短暫適應了幾天後,兩人便開始上礦山、下礦井、入車間、進學校。
“來之前,學校就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操作要點編成了俄語講義,由我們送給苦盞市的員工和學生作為教學資源使用。”別威說。
塔中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春輝告訴記者,2007年,中資企業塔中礦業有限公司成立,至今累計解決了千餘名塔吉克人的就業,已成為塔吉克第二大工業企業。過去,企業會安排中方技術人員做裝置管理和維護等方面的工作,但現在更希望讓本土員工掌握專業技能,為企業“撐起一片天”。
吳春輝說:“本土員工掌握了技能後,可選擇高技能工作崗位就業,收入成倍增長。”
自從有了中國老師,塔中礦業有限公司員工莫哈默德·烏斯摩尼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十足。25歲的他幾年前就開始學習漢語。在兩位中國老師的培訓下,他不僅提高了中文水平,而且系統學習了冶金工藝知識,提升了職業競爭力。
一個多月的教學拉近了兩位中國教師和當地員工、學生的感情。走在路上,當地人會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向他們問好;去學校授課,學生們會拿出手機與他們合影,主動交流;一些當地企業前來諮詢,希望他們也能提供上門培訓服務。
“我們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當地人對中國人的友好和對中國文化的熱愛。”石光嶽說,這讓他們更加意識到,必須竭盡所能把中國職業教育的先進理念傳播到當地。
塔吉克礦業冶金學院第一副校長納斯里季諾夫·扎莫尼金對雙方的合作高度認可,期待今後能與蘭州資環大學在專業建設、課程開發等方面開展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他還代表學校聘任石光嶽、別威為榮譽教授。
今年初,蘭州資環大學聯合塔中礦業有限公司、塔吉克礦業冶金學院在塔吉克正式註冊成立了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目前,塔吉克塔中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完成了機構組建,安排了專業教師,配齊了辦公裝置,注入了執行經費。中心實訓室建設、課程資源開發等工作全面展開。
石光嶽和別威的任期為兩年。儘管才過去了一個多月,但他們總擔心時間不夠用,恨不能把“十八般武藝”儘快教給塔吉克當地的員工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