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規模學校合併 要做好四個“避短”

  近期,山西省文水縣政府官網公佈了該縣2021年義務教育學校佈局最佳化實施方案。目前,文水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為125所,其中小學及小學教學點107所,在校學生29234人;初中18所,在校學生14461人。方案提出,堅持“就近就便服從就優”原則,最佳化學校佈局,提高辦學效益,加快小學向鄉鎮以上集中,中學向縣城集聚,逐步實現由分散制轉為相對集中制辦學,縮小城鄉校際之間的教育差距,進一步促進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把一些小規模學校因地制宜地整合在一起,的確有助於整合教育資源,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並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長處顯而易見。但是,筆者建議,也應注意因克服過度集中帶來的一系列弊端,做好四個“避短”的工作:

  第一,要避免因過度集中帶來學生上學不便的弊端。學校安放在家門口,很多學生不用家長接送,可以步行上學,步行回家。一旦到鄉鎮、城裡集中,就再也沒有地利之便了。因此,集中後的學校要充分考慮到這個弊端,做好校車接送的工作,應接盡接。在村村通公路、城鄉通公路,各種交通四通八達的今天,只要學校用心考慮,這個問題應該不難解決。

  第二,要避免因過度集中造成大水漫灌的弊端。學校可以集中,但是所要集中的校區當有足夠大的空間,能夠容納下新的學生,班級劃分當合情合理,不能出現大班額現象。這是合校當首先考慮的問題。否則,即便師資再優秀,資源再充足,教師也會因學生數量眾多,分身乏術,搞大水漫灌,難以提高教學質量,甚至,還不如不合之前的好。如果出現此類情況,恐怕會引發家長的質疑,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

  第三,要避免集中後各校教師各自為政的現象。一所學校有一所學校的歷史傳承、文化傳承和習慣傳承,不管規模大小,都是一個發展共同體,一旦強行聚合在一起,可能只是貌合神離。原有學校的小團體意識可能會不同程度地存在,併成為學校合併的“中梗阻”。因此,合校要做好不同學校領導、教師之間的整合、融合工作,併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一個新的共同體。合併後,新學校要提出新的奮鬥目標和辦學理念,以此為圓心,凝心聚力,畫出同心共治的最大同心圓。

  第四,要避免合校集中後落後學校學生“水土不服”的問題。雖然說習慣都是養成的,但是落後學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往往較差,來到新的環境後,難免不適應,無法與新學校學生融合在一起。比如,自信心缺乏、禮儀缺乏、認知差異等,導致心理壓力增大,從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厭學問題。因此,班主任教師要做好引領,用活動為載體,使他們儘快融合在一起。

  當然,除了避好短之外,揚長也很關鍵。一定要把最優秀的師資放在最合適的位置,把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才能充分發揮資源最大的優勢,促進學生全面、個性化發展。(作者為基層教師)

  張學炬 周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52 字。

轉載請註明: 小規模學校合併 要做好四個“避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