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思想在數學思想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方程思想構建得是否完善,運用得是否熟練,將直接影響著未來的數學學習是否順利,成績是否優異,因為方程知識始終由淺入深地貫穿於整個數學學科當中,是解決數學問題,以及與數學有關的生產生活當中實際問題的最佳方法。小學數學中的方程知識僅限於一元一次方程的範圍,是方程知識的初級階段,目的重在引導學生逐漸建立方程思想,屬於“萌芽”和“破土”期,可以說非常關鍵。
今天,筆者僅就小學數學中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基礎知識點,做一下綜合性彙總和講解,目的在於告訴大家:無論什麼知識基礎最重要。
簡單地說,方程的原理就是天平的平衡原理,無論你怎樣操作都必須保持它的平衡性。即一個等式無論怎樣變形與運算,都必須保證等號兩邊的數量絕對相等。另外由於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所限,它還必須遵從一些特殊的限制條件:
①必須是等式,②化簡後含有未知數,③只含有一個未知數,④未知數的次數為1,⑤分母不能含未知數,⑥含未知數的項的係數不為0。這些條件有一項不能滿足,都不能判定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一、未知數的設法
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如y,z,m……)表示。在書寫上,數字與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省略不寫,如4×y可以寫成4y,1×m可以寫成m,(a+3)×2可以寫成2(a+3)。但要注意要把數字寫在字母或括號的前面。除此之外,數字與數字之間的乘號,或含有字母的式子中的加號、減號、除號都不能省略。設未知數時可以直接設,求什麼設什麼;也可以間接設,需要什麼設什麼。
二、列方程的思路
首先要理解題意,清楚已知是什麼,未知是什麼,然而找出題目中各種數量的相等關係,根據相等關係列方程。要深度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抓住關鍵詞“相等”、“比”、“大”、“小”、“多”、“少”、“增加”、“減少”……進行綜合性分析。
三、解方程的過程
解方程也就是求出所設未知數的數值的過程,整個過程自始至終都在運用等式的性質。
等式的性質1: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結果仍然相等。
等式的性質2: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結果仍然相等。
關鍵點:等式兩邊必須都進行同一種運算,加、減和乘的必須是同一個數,除以的必須是同一個不為0的數。
下面,筆者用一道例題來演繹一下解方程的過程。
〔例題〕某廠甲車間有工人32人,乙車間有工人62人,現從廠外招聘98名工人分配到兩個車間,如何分配才能使乙車間人數是甲車間人數的3倍?
〔分析〕透過審題可知這道題中人員重新分配後各數量之間的關係為:
乙車間人數=3×甲車間人數。
〔規範解答〕
解:設往甲車間分配y人,則往乙車間分配(98-y)人。
根據題意,得62+(98-y)=3(32+y)
62+98-y=3×32+3y
62+98-y=96+3y
(等式兩邊同減62),得:
98-y=34+3y
(等式兩邊同減34),得:
64-y=3y
(等式兩邊同加y),得:
4y=64
(等式兩邊同除以4),得:
y=16
則98-y=98-16=82(人)
答:分配給甲車間16人,乙車間82人,才能使乙車間人數是甲車間人數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