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個短命的王朝,歷經區區15載,卻給後人留下眾多謎團,等待著後人揭曉。其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就是徐福東渡這一事件了。此事件最早記於《史記》中,徐福兩次越海東渡,帶走了大批的童男童女、種子和工匠們,但到頭來卻一去不復返,音信全無。
雖然從現在來看,徐福去往仙山求取仙藥這個事情聽起來非常的虛無縹緲的,但是他東渡這件事是毋庸置疑的,的確是有史料支撐的,不僅有著《史記》的記載,另外漢初丞相蕭何留下的秦朝竹簡也證實了這件事。
並且在中國沿海一帶,尤其是山東、江蘇、浙江等省份以及日本和韓國地區同樣也存在著與徐福相關的各種傳說和遺址。
關於這一事件的最終走向民間也有著太多的傳說,國內外的學者也針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多方面的討論和查證,但最終都沒有得出一個十分確切的結論。
徐福東渡是一段不可忽視的一段歷史,那麼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實現的呢?
戰亂頻繁,遷移避險
因為春秋末年到秦朝統一六國之間戰亂一直不斷,人數不斷減少,人民生活困苦,人們為了逃命紛紛逃向其他地處偏僻、人煙稀少的地區。
\"大九州說\"盛行,海外意識初現
在先秦時期學術思想高度繁榮,\"大九州說\"更是打破了天地間只有一箇中國的理念,給人們描畫了一個廣闊的宇宙藍圖,這個時候的人們已經有著海外的思想意識。
造船技術成熟,技術人員眾多
在技術層面上,航海水平已經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方士們探索海洋開闢海上交通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並且齊國、越國等臨海的國家優秀船工和工匠自然也不在少數,這為徐福的遠行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徐福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敢於冒險,是眾多精英中的佼佼者。
秦國財力支撐,秦始皇領海意識的出現
最重要的是有一個龐大的國力支撐這件事的進行,秦王朝雖然建立時間不長,但是秦始皇的目標遠大,高瞻遠矚,使得他不惜耗費巨資,資助眾多方士,希望開拓海上疆土。
徐福是齊人,是徐偃王的後代,到了秦始皇時期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方士,博聞強記,精通醫學、煉丹、氣功、航海等技能,並且極富有冒險精神。
徐福能身負多種技能是跟當時的環境離不開的,當時的齊國是首屈一指的大國,雄踞東方,是有名的航海大國,社會經濟發展繁榮,也是當時的文化交流的中心,文明異常發達,正是因為他出生在這樣一個文化、經濟發達的齊國,深受文化和科技的薰陶,才形成了一個這樣獨一無二的徐福。
也正是由於他不同於一般的方士,才能獲得秦始皇的信任,帶著大量的物資和眾多童男童女、工匠兩次組織船隊出行。
在眾多的記載中,很多人為徐福東渡到底是做什麼而爭論不休,學者們的觀點總結起來大概有三種。
謀求長生不老藥
當時一統天下的秦王朝空前強大,擁有著數量龐大的奇珍異寶和享用不盡山珍海味,空前遼闊的疆土和萬人之上的地位,可是,一個人的生命和這些相比終究是短暫的,再怎麼細心的保養也是逃不過時間齒輪的碾壓,所以尋求長生不老,維持萬世統治成為了統治者們夢寐以求的事情。
再加上身處戰國末年,航海活動的不斷加強,在秦朝統一六國之後向海外發展的趨勢已經銳不可當,海上求仙藥的虛幻夢想和海上探險的現實慾望糾葛在一起,出現了一大批想要出海尋求探險的方士們,在他們得知秦始皇正在謀劃著出海策略時,他們紛紛趕來上書毛遂自薦,徐福正是他們其中的一位。
他或許曾經在機緣巧合下去過所謂的\"三神山\",也還記得那些山大致存在的方位,但是,鉅額的出海費用和船隊牢牢的限制住了他的夢想和腳步。
他在等一個人,一個富可敵國的人,只有得到那個人在物力,人力和財力上的資助,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此刻,他的願望和秦始皇的目標不謀而合,因此他的出海計劃也被立即批准,徐海徐福也能如願以償的出海,尋求仙藥。
《漢書 ·郊祀志第五下》:\"秦始皇初並天下,甘心於神仙之道,遣徐福 、韓終之屬 ,多齎童男女 ,入海求神采藥\"
以尋藥之名躲避暴政
因為徐福生長在較為開明的齊國,當時講究百花齊放,學術氛圍和思想方面也非常的自由,當齊國滅亡之後,秦朝統一推行的是殘酷的法家制度,極端專制和殘酷。
統治者和徐福的道家方式的思想是相悖的,並且原六國的貴族們都非常的不喜歡秦朝,認為他們是\"虎狼之國\",刑法沉重,仁義不施。
在這樣的形勢下,原六國的人們要麼就是像張良一樣結交勇士,拼死抗爭,刺殺秦始皇。要麼就是像一些方士一樣躲避秦國的暴政,尋求一個桃源之地。
所以徐福就假借為秦始皇尋求仙藥的名義欺騙了秦始皇的錢財和\"感情\",帶著一眾童男童女和百人工匠一去不復返,以這種溫和的方式對抗秦朝的暴政。
借尋藥之名執行\"秘密任務\"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便開始了大規模的巡遊行活動,剛建立起統一國家政權還不穩定,之前的臨海國家燕、齊、越,國土上反叛不斷,巡遊不僅僅是為了穩定政權,更是有開發沿海地區的打算。
他為了發展海上疆土,曾經從內地向這些領海地區遷移大量的居民,並且鼓勵民眾定居海疆,建築港口,以求擴大海上貿易。
秦始皇雖然建立的是陸地強國,但是也對海洋領土也有著急切的嚮往,徐福作為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服從了秦始皇的命令,精心的籌劃了出海計劃。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參照了丞相李斯的建議下發布了焚書令,一些人知道了這項命令之後,就開始私下的攻擊秦始皇專政。
秦始皇知道了氣得不得了,於是就派遣御史去審訊這些方士和儒生,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是依法處理,對這些人實行審問,對其中違背刑法、詆譭秦朝法制、迷惑百姓的犯禁者實行嚴厲的懲罰,並非盲目的全部坑殺。
《史記》: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
事實上,秦始皇對於這些方士不薄,花費了那麼多的錢財物資,連個毛都沒有得到。不僅沒有任何有用的海外資訊,有一部分人還在背後誹謗和重傷秦始皇,實在令人惱火。
當徐福再次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秦始皇並沒有因為之前方士的事情遷怒於他,並且對於徐福再次出海的理由也是非常重視,再次斥巨資資助徐福的出海計劃。
徐姓起源於嬴姓,算是自己人,這也是徐福能在眾多人中脫穎脫穎而出得到秦始皇重用的關鍵原因之一,並且,秦始皇出巡的線路和行程和徐福東遊有關,秦始皇在刻石記功中也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目標,他把徐福當成自己擴充套件海上疆域的\"夢想代理人\"。
並且在送徐福第二次出海的時候搭弓射箭,射殺海上巨魚,為徐福踐行,足可看見他的重視程度。
《史記》: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願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
但是可惜的是秦始皇沒過多久就去世了,之後戰亂頻發,讓人無暇徐福東渡是否找到仙藥,是否完成使命?
徐福東渡求仙藥很可能的原因是因為後人不喜秦朝,覺得秦始皇過於殘忍,才故意醜化秦始皇,有意降低他的智商和判斷力,將徐福兩次出海描述成只知道出海尋寶,尋求長生不老的昏庸帝王的形象,而這裡的仙藥很可能代指比較珍貴的海上資源。
因為,要尋求仙藥的話帶一定的武裝力量應對突發情況是可以理解的,那麼帶上帶如此多的、沒有絲毫戰鬥力的童男童女就說不過去了,並且還帶有各種工具、種子和工匠們。
所以說,學者們推測這是一場大規模的海上移民活動,是獲取更多的海洋資源,武裝力量可能是為了對抗當地的一些原住民,童男童女是為了繁衍生息,工匠、種子和工具是為了快速建立起新的秩序。
到目前為止,徐福東渡的目的學者們一直爭論不休,各執己見,成為一個懸著的謎團。
當時的秦始皇將目標投向海洋,很可能就是接受了齊國思想家鄒衍的\"大九州\"說和\"大瀛海\"的理論,是秦始皇構建起自己海洋意識的重要依據,正是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本是陸上文明所生的秦始皇將目光投射到海洋地區,才能同意方士們帶著各種物質探索海洋地區。
徐福東渡這次宏大的壯舉,很有可能就是像許多史學家所認為的那樣,是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海外移民的策略,這條道路開闢了通往韓國和日本的航道,多次出海,行程往復萬里之多。
可能由於途中的各種突發情況導致減員,主力船千辛萬苦才到達了熊野浦,在今日本熊野浦也存在著徐福的墓地。
這次遠行開創了我國對外科技、文化輸出交流的先河,徐福帶去的童男童女和工匠們,也為當時的日本帶去了眾多的工藝,極大的促進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極大的提高了當時的文明,使他們由原始社會進入階級社會時期,所以徐福是功不可沒的。
現如今,日本的人民們依舊把徐福作為\"耕種之神\"\"醫藥之神\"來尊奉。
而且,徐福的船隊所到之處是以和平友好的心態交往,種下了友誼的種子,客觀上說徐福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1位到達韓國、日本的友好和平使者,至今日、韓兩國還有人自稱為徐福後人。
參考文獻:《史記》《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