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末期,關東六國已經沒有能力跟秦軍對抗,只能用割地求和的方式苟延殘喘。但是雄心勃勃的秦王嬴政卻沒有給他們喘息的機會,用強大的武力橫掃六國,將他們一一殲滅,在秦軍伐楚的時候就有六十萬大軍,由王翦率領攻進了楚國都城。
但是在秦國滅亡的時候,幾乎都是起義軍在相互內耗,秦軍僅剩的二十萬兵力還在章邯的率領下被項羽一舉擊潰,有了後來“作壁上觀”和“破釜沉舟”這兩個成語,此後起義軍再沒遇到什麼強有力的抵抗,從滅六國到秦末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強大的秦軍去哪了呢?
在秦始皇滅六國之後並沒有滿足他的野心,他還想要開拓更大的疆土來滿足自己的征戰之心,於是在統一六國之後他又發動了兩場大戰,那就是北擊匈奴和進攻南越,北擊匈奴被擺在了首要位置。
從戰國時期的趙國開始,匈奴就開始越過邊境劫掠人口和財物,趙國雖然有心抵抗但是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對抗秦軍上,所以不斷的被匈奴消耗,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這些匈奴人還是想當然的覺得可以到中原劫掠,秦始皇當然不願意慣著他們,於是就命令秦軍北伐。
這支軍隊的首領就是蒙恬,蒙恬的祖父蒙驁是秦王的愛將,所以他也深受秦王的信任,嬴政命令他率領30萬大軍前往北境附近抗擊匈奴,蒙恬很快率軍到達上郡附近,擊潰了匈奴的主力部隊迫使匈奴北遷。
為了保證北方的長治久安,秦始皇命令蒙恬率領十萬秦軍在長城守關,無詔不能離開自己的崗位,並且派遣了大量的勞工把之前諸侯國修建的防禦工事連線起來,組成秦朝的長城,後來秦始皇駕崩,秦二世也就沒有管過這支軍隊。
而另一場進攻南越國的戰役更加持久,在掃平北方之後,秦始皇又命令任囂和趙佗兩個人率領50萬大軍進攻南越國,一開始的時候進攻非常不順利,南越國的民眾不服秦軍的統治抵抗十分激烈,後來任囂乾脆改用懷柔政策,將秦朝先進的技術引進到南越國,促進了他們的生產力,之後進攻才變得順利了一些。
在秦軍攻佔南越國之後,收到了秦始皇一條奇怪的命令,讓南征的50萬大軍就地紮營,50年之內不許擅動,負責教化當日的百姓,無論北方發生什麼都不要管。秦始皇認為這樣的安排能夠徹底的征服南越,但是他沒想到自己的王朝太短命,居然連50年都沒堅持下來。
在秦始皇死後劉邦和項羽開始逐鹿中原,南越的秦軍除了少數將官想要北歸之外,其他人都還在堅守這個命令,沒有迴歸救援秦二世,在劉邦攻破函谷關後,秦二世直接就率領剩下的守軍投降,秦軍也就沒有了再回去的理由。
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後,趙佗手上還有五十萬大軍鎮守南越,漢軍也想過來進攻,但是卻被屢次擊敗,最後還是趙佗死後他的兒子趙胡對漢朝稱臣,南越也自此變成了漢朝的屬國。
在劉邦和項羽起兵的時候,曾經橫掃六國的老秦卒大部分都征戰在外,執行著特殊的任務,不然的話劉邦和項羽可能剛剛起兵就會被剿滅,畢竟當時義軍的武器還是很差的,跟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秦軍相比,差了不止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