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768期)對於安史之亂,許多人都有一種看法:若有王忠嗣在,安祿山就不敢造反。可惜的是,王忠嗣過早地死了。持這種看法的人認為王忠嗣驍勇善戰,甚至是大唐第一猛將,而且他掌管的軍隊也很多,有近30萬精兵,憑這些,完全可以吊打安祿山。那麼王忠嗣是誰?唐玄宗的養子;而叛亂的安祿山卻是唐玄宗的乾兒子。那麼是不是若王忠嗣在,安祿山就真的不敢反嗎?唐玄宗的養子和乾兒子究竟誰更強呢?詳情請看本期分解。鑑於大家對安祿山都比較熟悉,咱們先說王忠嗣。
一、名將遺孤,被唐玄宗收養。王忠嗣(706-749年),初名王訓,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人。為唐玄宗假子,即養子或義子。他父親王海賓,為太子右衛率、豐安軍使,生前也是一位驍勇善戰之將。在開元二年(714年)與吐蕃的戰鬥中,王海濱為國捐軀。玄宗皇帝戰後追贈他為金吾大將軍。父親去世時,王忠嗣才9歲,他入宮拜見皇帝時,伏地大哭,唐玄宗憐惜他說:“此去病之孤也,須壯而將之。”玄宗把他當做霍去病的遺孤一樣看待,於是收養他於宮中,並賜名“忠嗣”。王忠嗣就這樣在宮中長大,習武讀書,並與玄宗之子忠王李亨十分交好。二、王忠嗣英勇善戰,為大唐屢立戰功。在宮中長大的王忠嗣,性格剛強勇毅,不僅武藝超群,而且熟讀兵法,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時,他都能對答如流,頗受玄宗器重。河西節度使、宰相蕭嵩很早就看中了王忠嗣的才能,多次引薦王忠嗣做自己的部下。唐玄宗因他年輕,不讓他擔任重將之位。730年,24歲的王忠嗣終於隨河西節度使蕭嵩出征,出任兵馬使。在玉川戰役中,他表現英勇,以三百輕騎偷襲吐蕃,斬敵數千,使吐蕃贊普倉皇逃走。從此王忠嗣開始了他戎馬倥傯的一生。733年,吐蕃贊普大酋在鬱標川練兵,王忠嗣請求率精兵數百襲擊敵人。他提刀衝入敵陣,斬殺數千人,繳獲羊馬數以萬計。蕭嵩向朝廷奏報他的戰功,唐玄宗非常高興,自己沒有白養這個兒子,遂升任王忠嗣為左威衛將軍等職。之後,河西節度使杜希望想攻取吐蕃新城,他奏請朝廷下詔讓王忠嗣趕赴河西,王忠嗣不辱使命,率軍一舉攻取了吐蕃新城;不久吐蕃大舉出兵,準備報復新城之敗。他們在一天早晨突然大軍逼近唐軍陣地,唐軍見對方勢眾,全軍驚懼。這時,王忠嗣單槍匹馬,挺進敵陣,他手揮長槍左衝右突,一連殺死數百人,直如天神。吐蕃軍在慌亂中相互踐踏,唐軍趁機從側翼衝擊,吐蕃軍大敗。此戰王忠嗣戰功顯赫,唐玄宗下詔授予其左金吾衛將軍,不久又升任河東節度副使等職,此時的王忠嗣已經是威震邊疆了。此後王忠嗣接連建功。738年,王忠嗣率十萬騎兵,討伐契丹,他北出雁門關,於桑乾河三戰三捷,打得奚和契丹聯軍全軍覆沒。740年,王忠嗣充河東節度,又加雲麾將軍。741年,他又出任朔方節度使。血氣方剛的王忠嗣可謂威風八面。天寶元年(742年),王忠嗣兼任靈州都督。此時突厥葉護部落發生內亂,王忠嗣率軍震懾,烏蘇米施可汗懼怕唐軍,請求投降,王忠嗣應允;但他又想變卦,故意拖延時間不來請降。玩我不是?王忠嗣大怒,遂率軍伐之。此戰他用上了自己的兵法謀略,使用反間計,令烏蘇米施可汗大敗而逃。744年米施可汗再次叛亂,王忠嗣聯合突厥拔悉密等九家姓葉護部落聯合攻打他,戰而勝之,並取其首級送到京師長安。三、王忠嗣任職四鎮節度使,唐朝唯一。746年正月,王忠嗣又被朝廷委任河西、隴右節度使。至此,40歲的王忠嗣已經是擔任四鎮節度使,佩帶四種將印,手握重兵將近30萬眾,控制萬里邊疆,威風赫赫,自唐朝建國以來,唯其一人也!之後,王忠嗣又主導了對吐蕃的青海湖會戰,大破吐蕃北線主力,使吐蕃死傷數萬人,兩王子陣亡;接著又在墨離討伐吐谷渾,大敗之,迫使吐谷渾投降唐朝。王忠嗣不僅個人勇猛善戰,他部下的名將也大有人在,比如郭子儀、李光弼、哥舒翰、李晟等都曾受其提拔,並被重用。總之,王忠嗣是大唐的一位不折不扣的猛將,他一人就任四鎮節度使(安祿山是三鎮節度使),手握重兵,而且麾下人才濟濟,他戰功顯赫,而且幾無敗績。似乎憑這些就完全可以吊打安祿山。然而,果真如此嗎?咱們再看安祿山。
四、安祿山相比王忠嗣的優勢和劣勢。既然敢對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帝國唐王朝造反,安祿山也絕非浪得虛名。安祿山(703—757),營州(今遼寧朝陽)人,其父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個突厥族巫婆。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軋犖山上祈禱,遂於703年正月初一感應生子,故取名軋犖山。軋犖山,漢語發音為“Yaluoshan”,很容易令人想到一句老電影中的口頭禪“巴嘎軋路”。軋犖山在突厥意思是戰鬥之神,所以軋犖山三字含有“戰鬥”的意思,這也許就意味著安祿山的好鬥性格。安祿山之父死得早,他從小隨母在突厥部族生活,所以自幼形成兇猛彪悍的個性。後其母改嫁於突厥將軍安波注之兄延偃,開元初年,他與將軍安道買之子孝節,安波注子安思順、安文貞一起逃離突厥,遂與安思順等約為兄弟,從此即改姓安氏,名祿山。安祿山同王忠嗣基本是同齡人,還比王忠嗣大3歲。王忠嗣做為唐玄宗養子,是在宮裡長大的,其勇猛的個性顯系遺傳,他多讀兵書則是跟教育分不開的。而安祿山的血管裡流的就是胡人的血液,並且是在塞外從小打拼出來的,應該比王忠嗣更加猛悍。732年,張守珪任幽州節度時,安祿山偷羊被抓住,張守珪準備把他亂棍打死時,他高聲喊叫說:“大夫難道不想消滅兩個蕃族啊?為什麼要打死我!”他意思是,你要消滅兩個強敵,我來助你!這句豪言立馬把張守珪給震了,於是就放了他。能從屠刀之下逃生,就證明這人很不簡單,這需要勇氣、霸氣和智慧的,歷史上記載類似情況下逃生的名人還有韓信、李靖等,可都是大神級人物。安祿山被張守珪放了之後,就開始為節度使效力了,他跟同鄉史思明一塊都很受上級賞識,當時這哥倆一起為張守珪抓俘虜,是一抓一個準。他很快被提拔為偏將,還被張守珪收為義子。安祿山成為大人物節度使的義子,他的人生之路就順了。所以,他後來就想方設法成為更大的人物唐玄宗的義子。可畢竟當皇帝的義子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他就先找機會拜楊貴妃為乾孃(因為楊貴妃這人並不囂張跋扈,還是比較容易接近的),生米做成熟飯,唐玄宗也不好推辭,這樣他也就順理成章當了皇帝的乾兒子。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有人說安祿山是唐玄宗的養子,這是不對的,應該是乾兒子。因為養子或者義子是從小被收養過來的,養父對養子有養育之恩的;而安祿山是成年之後才跟皇帝拉“親戚”的,皇帝對他沒有任何養育之恩,所以只能是乾兒子。但是,這對安祿山來說,已經很牛了,你王忠嗣是皇帝的養子,我也不差,是皇帝的乾兒子,呵呵。也許很早,安祿山就想要跟王忠嗣一拼高低了。不過鑑於王忠嗣的勇猛,安祿山應該是比較忌憚他的。安祿山儘管生性兇悍驍勇,但是他有一缺陷,就是年紀輕輕就發福了,而且胖得很離譜,史載他的體重最高時達到330多斤,身高沒有明確記載,頂多1米85吧。這樣不管他武功多高,都會大打折扣。一個大胖子上戰場肯定不佔優勢,估計還沒有開打,戰馬先被壓爬下了。所以安祿山忌憚王忠嗣應該是肯定的,不過安祿山的特點是特別滑頭,他才不會弱智到跟王忠嗣單挑。所以就得玩腦子。安祿山應是歷史上最會玩腦子的人物之一了。他憑著張守珪的關係當上官以後,就開始向朝廷示好,經常用厚禮賄賂朝廷官員,讓他們在皇帝面前給他說好話,所以昏聵的玄宗皇帝就很喜歡他。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在平盧設定節度,任命安祿山為代理御史中丞、平盧節度使。此後安祿山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到朝廷上奏議事,開始跟皇帝套近乎了。安祿山很會拉攏人,經營人脈。744年,安祿山又接替裴寬任范陽節度,時任採訪使的張利貞經常接受他的賄賂;幾年之後,黜陟使席建侯又說他公正無私;李林甫又一味迎合唐玄宗,都一齊說安祿山的好話。這幾位都是唐玄宗信賴的朝臣,唐玄宗對安祿山的好感更加堅定不移了。安祿山看時機成熟了,乾脆請求當了楊貴妃的乾兒子。他進宮朝見唐玄宗都先拜望楊貴妃,唐玄宗覺得奇怪就問原因,安祿山回答說:“臣是胡人,胡人把母親放在前頭而把父親放在後頭。”表面憨厚的安祿山說的這句話更讓皇帝覺得他實在,所以乾爹聽了自然高興了,於是命令楊銛以下的楊家兄妹們一起同安祿山結為兄弟姐妹。這下安祿山可是賺大了。可以說安祿山是靠拍馬屁上去的。隨著年齡的增加,安祿山越來越肥胖,後來他肚子都墜到了膝頭下邊,體重三百三十斤,每當走路只有用兩個肩膀向上提起自己的身子,才能動腳。就這,他在唐玄宗、楊貴妃面前跳胡旋舞,動作還快得像旋風一樣。天寶十載(751年),安祿山進宮朝拜唐玄宗,又請求擔任河東節度,唐玄宗就授給了他。這樣安祿山就成了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儘管比王忠嗣少了一鎮,但安祿山可是大權在握,他在這三鎮就跟土皇帝一樣,啥事都是他說了算的。而反觀王忠嗣,他可不是全當家,他得聽皇帝的。並且王忠嗣性格耿直,不會向朝廷獻媚,不會向養父討好,所以晚年的唐玄宗並不是很喜歡他。後來還差點殺了他。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令王忠嗣攻打吐蕃的石堡城。王忠嗣卻說,石堡城不僅十分堅固,而且易守難攻,吐蕃以舉國之力守之,不宜輕舉妄動;況且攻下此城對大唐沒有多大益處,會白白死去好多人。所以他不主張這場戰事。事實上,他的建議是對的,後來有戰神之稱的哥舒翰攻下此城就是花費了數萬人的代價的。可當時玄宗根本聽不進去,又命令另一將軍董延光攻打石堡城,並讓王忠嗣派兵協助。王忠嗣儘管也派兵協助了董延光,但表現並不積極,當然董延光就沒有攻下城堡。結果嫉妒王忠嗣的李林甫以此為藉口誣陷他,說他消極怠工,是想謀反。他利用王忠嗣跟太子李亨關係好這點理由,說他要夥同李亨謀反,於是唐玄宗大怒,召見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詳細審訊,要叛王忠嗣死刑。後來幸虧王忠嗣部下哥舒翰拼死為他辯解,玄宗才免他一死。因為哥舒翰也是唐玄宗很喜歡的猛將,哥舒翰當時辭語非常懇切,甚至請求以自己的官職來替王忠嗣贖罪。唐玄宗不得已才放過了自己的養子,但還是罷免了他節度使的職務,貶為漢陽太守。不久王忠嗣就鬱鬱而終,也有說是暴死的,總之是英年早逝,才活了45歲。而此時48歲的安祿山正在磨刀霍霍,準備造反了。安祿山是在王忠嗣死後才反的,但不一定就是他怕王忠嗣才不敢提前造反,而是時機不成熟。做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大唐的根基還是很強的,所以安祿山要進行長期的準備。安祿山很早就開始準備叛亂了,比如他在范陽郡城北邊築起的雄武城,表面上看來是防禦侵略的,實際上是為了儲藏兵器、糧食,為以後起事做準備,他在這裡儲蓄養的戰馬就有15000匹,牛羊更是無數。他把張通儒、李庭堅等人羅致在自己的身邊,讓劉駱谷潛伏在長安當情報人員;還提拔了大批將才,比如安守忠、李歸仁、蔡希德、崔乾祐、尹子奇、田承嗣等,都是當時的名將,當然還有英勇善戰的史思明。安祿山的部下不僅英勇善戰,而且他對部下有絕對的指揮權。而王忠嗣則沒有,他必須受命於皇帝。而玄宗皇帝晚年昏聵,不相信他,其實他多次提醒過皇帝,安祿山會反的,可是玄宗哪裡聽得進去?玄宗和兒子李亨即便對後來的郭子儀等人也多有猜忌。而且玄宗還動不動就聽信宦官讒言,又是殺封常清,殺高仙芝的。所以即便王忠嗣活著,安祿山該反照反,只要時機成熟,他不會顧忌王忠嗣的。結語:若論個人武力,王忠嗣當然比安祿山強,完全可以吊打他,儘管二人沒有單挑過;即便二人單獨來個大會戰,各率10萬大軍對戰,就憑王忠嗣的驍勇和謀略,還有手下的李光弼、哥舒翰等大將,安祿山也不可能是王忠嗣的對手。但是安祿山這人狡猾,他不可能跟王忠嗣單挑。他只要控制好部下就可以了,而且他的部下也確實是人才濟濟,事實上他在安史之亂剛開始一年就死了,他的部下還不是堅持了6年多?為何安史之亂那麼難以平定?就因為唐朝朝廷內部的問題,皇帝不信任屬下的名將,卻信任不懂軍事的宦官,比如數次擔任監軍的魚朝恩等。而叛軍則不存在這個問題。狡猾的安祿山似乎早已明白這個道理,他知道朝廷內部的問題,所以就很有底氣起來造反,而完全不會忌憚王忠嗣。
所以,雖然唐玄宗的養子王忠嗣的個人能力,比他的乾兒子安祿山更強,可是乾兒子終究還是要反的,不管王忠嗣是否活著。(文/一米暖陽)參考資料:《唐書》《資治通鑑》等。
若王忠嗣在,安祿山就不敢反嗎?唐玄宗的養子和乾兒子誰更強?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94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