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2月14日,紅十軍團在譚家橋對戰王耀武補1旅的戰鬥中僅僅是失利而已,因為在兵力幾乎對等的情況下,王耀武也無力一口吃掉紅十軍團,在犧牲300餘人取勝無望後,是紅十軍團主動撤出了戰鬥。只不過如果此戰獲勝,紅軍可以得到有效補充同時震懾住其它各路敵人,進而在皖南站穩腳跟,這才是最遺憾的。
紅十軍團時有兵力三個師(第19、第20、第21師)約6800餘人,其中戰鬥人員也有4000多,所以譚家橋一戰雖然沒有打好,但是主力尚在。然而接下來最致命的因素,是黃埔一期的軍團長劉疇西在譚家橋戰後有些畏手畏腳,部隊士氣也沒有鼓舞起來,在此後的半個多月的野戰中連續失利,天寒地凍之下,糧彈兩缺的紅軍遂陷入困境。
比如在1935年1月初的轉戰中,紅十軍團曾經在野戰中遭遇敵一個浙江保安團,在整體兵力至少是敵人三倍的情況下,劉疇西卻只派出一個營接戰,打不動再上去一個營,形成了兵家之大忌的“添油戰術”。由於未能迅速解決戰鬥,當敵人援軍聞訊趕來時,我軍只能撤出戰鬥,如此轉戰大半個月往返十餘個縣,在十餘次大小戰鬥中竟無一勝,而紅十軍團的損失卻不斷增大。
統一指揮各路敵人的是浙江保安處長、劉疇西的黃埔同學俞濟時,其實他手裡的部隊並不很多,大約有兩個正規師、一個補充旅和一堆保安團,滿打滿算20個團的兵力。但是紅十軍團未能做到每戰集中兵力殲敵一部,自身反而不斷遭到傷亡,撤到懷玉山地區時僅餘不足3000人,情況因此嚴重惡化起來。
俞濟時指揮向懷玉山合圍的敵軍共14個團20000餘人,如果紅十軍團果斷突圍撤往閩西北蘇區,是可以擺脫敵人儲存力量的,可惜由於行動遲緩,除劉英、粟裕率800人跳出合圍圈外,軍團主力不幸失敗。就這樣,紅十軍團留下來的建制部隊,只有粟裕帶出來的一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和一個炮兵連,幾經戰鬥,幾經輾轉,到達閩西北蘇區時尚存400餘人。
透過與閩西北軍區獨立師的合併,以500餘人組成了紅軍浙西南挺進師,然而就是這支小部隊,卻勇敢地直插敵人的核心統治區開展游擊戰爭,引起了南京政府的極度恐慌,創造了戰史上的奇蹟。敵浙江保安副處長宣鐵吾曾經指揮數個保安團前來“進剿”,結果多次被粟裕擊敗,最慘的一次連浙江保安部隊的“士官教育團”都給打垮了。老蔣一邊怒斥黃紹竑、宣鐵吾無能,一邊派來正規軍進行更大規模的“圍剿”。
第一次來的是衛立煌和羅卓英,其中以四省邊區剿總副總指揮、第18軍軍長羅卓英指揮的32個整團專門進攻挺進師,其兵力規模遠大於俞濟時所部,並且核心力量第18軍還是蔣軍最精銳的嫡系部隊,野戰能力肯定要超過王耀武的補充第1旅。然而從1935年8月起大戰240天,羅卓英不僅未能消滅紅軍挺進師,粟裕的隊伍還壯大到1000餘人,一直堅持到了第18軍南調兩廣。
第二次來的是湘軍悍將劉建緒,就是在湘江戰役中擔任湘軍前敵總指揮的那個傢伙,他指揮的部隊有六個師、兩個獨立旅和地方保安團共合計43個整團的兵力,甚至還超過了羅卓英的人馬數量。然而從1936年12月開始,儘管敵軍多次大肆進攻浙西南遊擊區,結果均是無功而返,直至抗日戰爭爆發,紅軍挺進師仍然活躍在閩浙交界地區,讓敵人無可奈何。
紅十軍團近7000人未能開啟局面,且在短時間內即遭遇失敗,而其餘部僅400人面對更為優勢的敵人,卻能堅持三年游擊戰爭而紅旗不倒,並且最終成功地加入新四軍,這裡面的經驗和教訓都是極為深刻的。而粟裕將軍經過三年游擊戰爭的磨練,也逐漸成長為我軍優秀的指揮員,以及後來大兵團作戰指揮的佼佼者,那麼這支部隊的野戰能力為什麼這麼強呢?
一、敵強我弱時部隊要保持合理的編制。
事實證明,在兵力、火力和物資補充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編組較大兵團與敵人進行正面攻防作戰,是非常不切實際的,也正中敵人下懷。這跟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非常相似,在敵人優勢的炮火和空襲之下,紅軍以簡陋的裝備跟敵人大打陣地戰,傷亡非常之大,且不能圍殲敵人的有生力量從而陷入消耗戰,由於敵人的兵員物資補充源源不斷,我軍最後肯定要陷入被動。
而紅軍挺進師在發展到1000餘人後,仍然編組成為四個縱隊和兩個獨立支隊分散活動,作戰單位可以是數百人,也可以是幾十人或者十幾人,部隊的機動性和靈活性都遠超敵軍,如此才能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不被糾纏住,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二、軍事主官的作戰指揮要靈活而果敢。
兵貴神速啊,粟裕能夠率領小部隊成功突圍下,就是秉承這一原則,不怕苦不怕累,在敵人沒有完成合圍時堅決殺出一條血路突出去,而絕不能有半點猶豫和拖泥帶水。而劉疇西和後來皖南事變中的新四軍政委作風相似,作戰指揮瞻前顧後,坐失戎機,會給部隊帶來非常不必要的損失。
其實粟裕在三年游擊戰中也曾經多次遇險和負傷,但是他和戰士們秉承“快而靈”的原則,每每化險為夷,這裡面既有天賦,更多的還是指揮的藝術,筆者個人認為,這也是最關鍵的一條。
三、部隊要具備較高的單兵素質和整體戰鬥素養。
無數次的戰鬥實踐,讓粟裕和他的戰士們都成為了戰術高手,在野戰中採取兜圈子、大小圈、“8”字形、“S”形、電光形、回馬槍、東去西返、早出晚歸等多種方式,讓敵人根本摸不到我軍的行動規律。挺進師各部宿營絕不住大村莊,因為路口過多不易警戒,每到一個地方先要熟悉地形,把制高點和可以利用的大路小路通通了解清楚。
敵人大部隊進攻,挺進師迅速轉移不與之決戰,一旦發現落單的小股敵人,則集中兵力堅決打;敵人來搶山頭,挺進師就跳到外線襲擾其後方;敵人重兵包圍“梳”過來,挺進師就迎面秘密行軍鑽出去,總之讓敵人抓不住紅軍主力進行所謂的決戰,而挺進師則尋機吃掉敵人一部,如此往復,敵人的“圍剿”每次均告破產。
四、部隊的武器裝備要能夠基本滿足作戰需要。
紅十軍團的戰鬥人員雖有4000餘,但槍械卻只有1300多件,所以其裝備水平也確實不適合與敵人進行正面攻防。而粟裕的紅軍挺進師卻能夠多次集中兵力殲敵一部,從而繳獲大批先進武器武裝自己,尤其是浙江保安團隊的“士官教育團”被殲的那兩個整連,其武器裝備使挺進師半數戰士換上了新槍,彈藥也比較充足,如此良性迴圈的結果,是小股敵人在挺進師手下根本走不上兩個照面。
打仗要想打贏,有趁手的傢伙什當然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