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滿樓
光緒十八年(1892年)春,清廷舉行壬辰科會試。四月十一日,會試發榜,共中式283名貢士。
之後,新舊貢士共計317名參加四月二十六日於保和殿舉行的殿試。本次殿試欽派的讀卷大臣分別為:
武英殿大學士額勒和布,東閣大學士恩承,戶部尚書翁同龢,禮部尚書李鴻藻,吏部右侍郎徐郙,戶部右侍郎廖壽恆,工部侍郎汪鳴鑾,內閣學士陳學棻。
這天,天色微明,禮部司禮官唱名後,各貢士們由內官帶領,從左掖門、右掖門列隊進入紫禁城內的保和殿。
到齊後,閱卷大臣帶領各貢士向御座行大禮,之後各貢士開啟自備的摺疊書案,依次坐到殿上原有的小鋪墊上。
然後,內官散發考題,限天黑前完卷。
敲黑板時間到!本次殿試的策試題是:
策試天下貢士劉可毅等三百一十七人於保和殿,制曰:
朕纂承大寶,今十八年,仰誦列朝聖訓,親奉皇太后明教,期以薄海內外極養治之道,一以愛民為心,以欽若天命。每於邊圉之要,朝覲之儀,倉庾之儲,兵屯之制,或據舊以鑑新,將執中而立極,嘉與宇內之士,共臻上理,爾多士其進謀誦志,以沃朕心。
西藏遮蔽川滇,為古吐蕃地,何時通朝貢?地分四部,由中國入藏有三路,幅員廣狹奚若?試詳言之。元置吐蕃宣慰司及碉門等處宣撫司,復置為思藏郡縣,以八思巴領之,其沿革若何?唐時吐蕃建牙何地?阿耨達當今何山?其相近大山有幾?雅魯藏布江為藏中巨川,而瀾滄江、潞江之屬,亦發源藏境,能究其原委歟?由藏至天竺,程途遠近何如?中隔部落幾許?亦考邊備者所宜知也。
五禮之目,賓居其一,周禮大宗伯以賓禮親邦國,其別有八,而朝之別又居其四,其說若何?書五載一巡狩,群后四朝,與禮記王制不同,而秋官行人六服,與周語五服相牴牾,其說果可通歟?郊特牲旅幣無方一節,蓋諸侯朝天子庭實之禮,於他書有可證否?朝位賓主之間,儒者講說不一,何以辨之?古諸侯朝天子禮,自周官外,存於今者尚有遺篇歟?自秦罷侯置守,無復古儀,杜氏通典分為四條,其目若何?於義當否?可詳說之。
周官倉人主藏九穀,廩人主藏九穀之數,旞賜稍食,即今京通倉之制所昉也。後世有治粟內史、搜粟都尉、倉部郎等官,專司其事,其官名沿革時代先後尚可考也。明初置京通倉,以戶部司員經理之。其以尚書、侍郎專督倉場,始於何年?所屬更有何官?與今制若何?能悉數之歟?前代良法,積久弊生,偷漏之私,爛蒸之患,欲徹底清釐,果有盡善之策歟?
三代之盛,寓兵於農,因井田以供軍實,自秦以來,法久壞矣,漢文帝募兵耕塞下,於是始有屯田之法,蓋猶具兵農合一遺意,歷代相沿,大端莫易,而漢時行於西域者為較詳。車師、渠犁、烏孫、伊循等名,今為何地?校尉、都護等官,置於何時?傅介子、常惠、鄭吉諸人,所屯者為當時何地?趙充國屯田一疏,經畫周詳,所陳便宜十二事,能舉其要否?自時厥後,六朝、唐、宋言屯田者,皆沿漢法,或以民屯,或以兵屯,能援古證今、究極利弊、而詳陳之歟?
此皆御世之要圖、經國之大業也。朕嘉先聖之道,修古帝王之行事,凡以求於生民有濟,漢武有言,君者心也,民猶肢體。夫廣仁益智,莫善於問;乘事演道,莫善於對,其言也典,其致也博,策之謂也。多士勤學洽聞,能宣究其意者,毋泛毋隱,朕將親覽焉。
本次考試考一天,不續燭。因為保和殿殿大昏暗,基本下午四五點就要交卷了。考生自備摺疊書案,中午皇家提供茶點,自行取用。
時間看似充分,不過用毛筆字寫幾千言(又不能塗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這題目可真是不簡單!不信您試試,能得幾分?
考畢,光緒皇帝於五月初一日御太和殿傳臚,公佈本次殿試名次。
其中,第一甲三人,分別為:狀元劉福姚,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吳士鑑、探花陳伯陶為編修,賜進士出身;
二甲,惲毓嘉等132人;三甲饒寶書等182人。
換言之,參考的317人全部得中進士,殿試只是走個過場,重新排名而已。
當然,也不能說殿試不重要。因為排名涉及到今後的仕途,如一甲的狀元榜眼探花是直接授官,入翰林院。二甲排名靠前的也可能撥入翰林院深造。
不過,這次排名略差的還有機會,那就是還要經過一次朝考,如果成績好,還是有機會入翰林院的。
通常說,翰林出身的進士仕途相對通暢,朝內外高官重臣多是翰林出身,而非翰林出身的進士如果沒有特別的機緣,通常只能在中下層官員混跡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榜進士中名人不少,如湯壽潛二甲第11名、張元濟二甲第24名、蔡元培二甲第34名,其他如宗室寶熙、湖南名人葉德輝等也在此榜。
附壬辰科金榜題名錄:
第一甲賜進士及第(3名)
劉福姚、吳士鑑、陳伯陶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共132名)
惲毓嘉、張鶴齡、李雲慶、周學銘、趙啟霖、周景濤 -宗室寶熙- 汪詒書、田智枚、屠寄湯壽潛、伍銓萃、黃炳元、杜 彤、許貞幹、範德權、汪 洵、王良弼、史悠鹹、賴鶴年 徐中銓、李希聖、廬維慶、張元濟、張 瀛、胡繼瑗、饒士瑞、陳錫瓚、陳希賢、譚啟瑞 黃爾漚、林國賡、李哲明、蔡元培、夏孫桐、吳家俊、劉恩黻、何藻翔、翟化鵬、范家祚 朱家寶、章士荃、葉爾愷、郎承謨、尹昌齡、劉可毅、劉潤珩、李 豫、寇宗俊、趙國泰 丁昌燕、程利川、趙 熙、衡 瑞、裕 紱、伏衍義、王得賡、呂存德、方家澍、武延緒 周 鈞、沈文瀚、吳士武、趙士琛、傅國英、李慶棻、王銘淵、謝甘盤、張榕蔭、藍 鈺 吳 鍅、池佰煒、王仁俊、延 燮、曹廣楨、傅增淯、高寶鑾、曾習經、周汝鈞、郭曾準 林頤山、姚晉圻、劉顯曾、吳良棻、陳兆豐、顧 瑗、牟 育、王慶垣、江逢辰、蔡鎮藩 孫多玢、龔心銘、周頌聲、袁寶璜、葉德輝、周 雲、王汝漢、連 甲、李書翰、張祖厚 饒 軫、哈 銳、杜賓羽、耆 齡、唐文治、潘葆良、陳毓鑫、貴 誠、桂 森、存 慶 胡鼎彝、張瑞芬、文 龍、陳樹屏、貽 谷、趙鼎仁、王廷贊、沈寶琛、趙蘭田、陳應辰 楊洪勳、丁福申、杜作航、俞鴻慶、高錫華、恩 豐、李振甲、周鳳翔、恩 齡、黃允中 曾述棨、李宗膺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共182名) 饒寶書、章文綬、馮舜生、常棣華、王殿甲、趙協莘、渠本翹、呂懋光、孫友萼、孫樂嘉 李兆春、錢錫爵、尚其亨、齊紳甲、熙 彥、汪忠傑、陳鳳藻、陳巨前、馮鏡泉、張炳文 鍾為楨、丁麟年、胡從簡、王家驥、鄧廷佐、洪汝源、李慎侯、汪文綬、文緝熙、吳思讓 陳 瑜、何慶輔、張祖望、王寶瑜、陳乃賡、張聯駿、顧仲安、芳 鎮、周學海、管世駿 譚子俊、王世楨、萬雲路、宋書升、焦忠賢、宗錦晨、陳福廕、喬國楨、張延齡、陳登元 陶福履、孟廣謨、李蘊華、張維城 -宗室溥嶽- 陳雨農、陳祖綬、溫錫純、吳寶鎔、羅迪楚 長 紹、蔣士瑆、王慶埏、楊 楷、汝作枚、趙傳琴、高增爵、呂 森、張心鏡、阮士惠 關天眷、劉 鐸、胡壽榮、馮永圖、徐德溉、田寶蓉、屠爾敏、莫鎮疆、汪慶生、雷寶荃 呂 曾、夏時濟、陳存志、洪景楠、蔣廷黻、王光棣、李蘭馨、孫培元、施啟宇、左崇典 張鎮芳、伍元芝、安秉介、甘作賡、黃鴻逵、宋企適、許克家、高逢源、許文森、李宗森 康 詠、陳棣堂、盧維雍、葉 浚、籍忠宣、嵩 瑞、阮大定、朱 本、李翰屏、李時燦 盧秉鈞、李祥麟、劉亮藻、賀 欣、於相德、劉鍾瓊、翁立德、劉正??、謝德昭、李華芬 陳偉勳、牛 瑗、鄭炳章、湯原銑、蹇念典、郭兆春、王懋昭、劉素存、密昌墀、王克鼎 李心地、王室藩、錄 德、孔昭倩、裘鴻勳、龔心鑑、葛文模、李培之、傅仲濤、劉積義 楊介康、蘇夢蘭、劉瑞璘、沈樹人、汪棣昌、楊 顗、王麟熒、和庚吉、楊敬遠、嶽 齡 陸廷楨、劉 能、李作楷、孫尚仁、趙 鴻、郝增佑、秦士麟、王雲清、武光樽、劉 坦 徐 聰、李祖壽、朱雲從、張明允、洪兆麟、黃士俊、戴錫之、劉珊璸、鄺兆雷、壽 椿 丁錫奎、王樹鼎、承 勳、劉藜青、趙子璨、檀家琮、趙鑾揚、管廷綱、周培懋、遊三立 孫壽翼、楊士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