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違規招生上千人,這不是一件隱秘的事,幾乎不存在難以察覺的可能性,當地主管部門是否真的“毫不知情”,難免要打上一個問號。
民辦技工學校南京交通科技學校自2018年以來多次被取消招生資格,又多次改頭換面招生收費,變換花樣違規辦學,主管部門雖對該校採取了停止辦學招生等處罰措施,但對該校被取消招生資格後繼續與其他學校合作辦學長達3年之久毫不知情,對學校假借新領航教育科技集團名義辦學招生查處不力。
11月5日傍晚,中國政府網釋出的督查情況通報介紹,近日,根據群眾在國務院“網際網路+督查”平臺反映的問題線索,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第五督查組赴江蘇省南京市進行了明察暗訪,發現了上述問題。
↑中國政府網截圖
多次被取消招生資格,卻又屢屢改頭換面照樣招生,南京交通科技學校演繹的可謂一出活生生的現代版“狡兔三窟”:
2018年,因虛假招生宣傳、亂收費等違規行為被取消招生資格,該校便私自與其它學校以聯合辦學的名義招生;2019年,主管部門批准其在江寧校區招收學生,該校繼續以合作辦學的形式招生1568人,並將學生安置在3個未被批准招生的校區內;2020年,該校因違規安排實習等問題再次被取消招生資格,又“故伎重演”違規招收2020級學生619人。
讓該校“愈挫愈勇”,一而再“鋌而走險”的,說到底是背後的利益誘惑——僅2018、2019年,該校所收取的學費就高達5650萬元。
當然,正如督查組所指出,這既充分暴露出當前個別技工院校唯利是圖、違規辦學、屢查屢犯的亂象,也反映出有關主管部門重處罰、輕監管,習慣於以罰代管、一罰了之,存在一定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
事實上,這起典型案例中,最讓人驚詫的,並非學校的“一而再”起死回生,而是監管與學校之間所達成的一種微妙的平衡。從整個過程看,這並非是一個監管者完全置身事外的故事。至少,2018年~2020年,監管都沒有缺席——停止辦學招生、下達整改通知、進行處罰等措施似乎都用上了。監管看似到位了,但學校的違規“生意”卻並沒有受到實際影響。
就此而言,該校被取消招生資格後繼續與學校合作辦學長達3年之久,當地主管部門是否真的“毫不知情”,難免要打上一個問號。畢竟,一年違規招生上千人,這不是一件隱秘的事,幾乎不存在難以察覺的可能性。
這邊是主管部門罰也罰了,資格也取消了,那邊是學校的“生意”照做,此事表面看似皆大歡喜,但實際上損害的還是學生的權益,影響的是職業教育的聲譽。
要知道,社會自來就對職業教育存有偏見,而縱容這樣的違規招生,無疑是在給職業教育抹黑。像此次涉事學校的師資就讓人大跌眼鏡:該校教師共136人,其中37人無證上崗,17人為中學教師資格,9人為小學教師資格,1人為幼師資格。這樣的師資配備,何以承擔起職業教育的重任?又何以讓社會對職業教育放心?
這幾年職業教育發展受到國家的更多重視,南京交通科技學校違規招生卻屢罰不改的現象,正好發生在這一背景下。尤其應該讓人警醒的是,這次被揪出的案例雖堪稱極端,但類似的違規招生現象,在職教市場其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僅江蘇相關部門“舉一反三”,就登出了37所招生不規範技工院校的辦學許可。這一方面固然反映了“擠水分”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說明,現有職教市場的“水分”之多。
當然,此事所暴露出的監管作風問題,也再次說明一個常識,要發展好職業教育,監管者需真正打起精神,除了加大政策、資源支援力度,也必須先“打掃好屋子”,將那些濫竽充數的“劣幣”及時清理出市場。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朱昌俊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