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聆媽媽
為了培養學生得“獨立性”,很多家長都“提前”把學生送達了“寄宿學校”。這樣既可以鍛鍊學生的獨立性,還能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到了初高中階段,學生面臨中高考。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取得好的成績,進而希望透過把他們送到寄宿學校的方式,讓他們在更好的學習氛圍和更有規律的制度中提高成績。事實真的如此嗎?住校生和走讀生有什麼差別嗎?
住校生和走讀生有差距嗎?過來人: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上學的規律性不一樣
走讀生,一般都是8點左右到學校,晚上4點半到5點之間放學,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而住校生的上學時間相對會更規律一些,學校會安排統一的起床、吃飯、學習時間。
學習也規律了很多,什麼時間學什麼課程,都是安排好的,學校還會針對初高中生進行統一的輔導,例如“早晚自習”,包括晚上熄燈都有統一的時間點,為學生省去了很多路程上的時間。
同學間的感情不一樣
走讀生,學生們幾乎是上完課以後都是各回各家,私下的聯絡比較少,在班級裡學習任務重大家也很少溝通和交流,同學之間的情感連線比較少,同學間的友誼也不是很牢固。
住校生就不一樣了,他們幾乎是朝夕相處,這樣有助於同學之間培養友誼,尤其是大家都獨自在外生活,寢室更像是一個家,室友們也更像是家人,感情自然而然會更好。
成績提升的不一樣
走讀生有大部分的時間是浪費在上下學上的,就算離家再近,至少每天要耽誤2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如果父母監督鬆散,學生很可能還會拖延複習的時間,成績提升的會比較慢。
住校生就不一樣了,每天學習非常規律,學習節奏合理,學習時間也更充裕,每天完成學校佈置的學習任務,成績也能穩固上升,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還可以再給自己加把火,成績還能更好。
獨立性也不一樣
走讀的學生,衣食住行都是有家人安排的,獨立性相對來說會更差, 學生過分依賴家長,容易形成內向自卑、孤僻不合群、膽小怯懦、自信心差等性格,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而住校生就不一樣了,他們脫離了家人的依靠,獨自在學校裡生活,不用依靠他人就能獨立完成各種事情,性格上也會開朗、適應性更強,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上,對學生來說都是有幫助的。
所以,很多過來人都表示:住校生和走讀生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點,簡直是“雲泥之別”,家長們千萬別選錯,但是,作為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獨立性,讓孩子適應住校生活還要考慮以下幾點。
想讓學生成為“住校生”家長要做好以下措施
嚴格管理學生得手機使用情況
很多家長讓學生住校以後,都會給學生配備一個“手機”,一方面便於聯絡,學生遇到什麼突發事件可以第一時間和家長取得聯絡,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在網上查資料,有助於學習。
但是,很多住校生就是因為配備了手機,學習反而下降了,有些住校生自律性不強,手機對於學生的誘惑非常大,有些學生就會在熄燈後偷偷擺弄手機,打遊戲、看小說,視力受到嚴重影響,成績也下降了。
所以,家長想要學生住校,手機的使用問題一定要嚴格管控,最好不要給學生配備手機,使用公共的電話與家裡取得聯絡,也可以每天控制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做好勞逸結合。
根據學生的性格決定是否住校
學生能否住校,主要取決於學生的性格,有些學生平時在家裡,都需要父母的監督才能完成作業,這樣的學生真的不適合住校,脫離了家長的管控,成績反而會下滑的更嚴重。
還有的學生,自理能力差,性格又孤僻,如果強行住校,反而會因為不適應,成績受到影響,產生下滑的趨勢,並且,性格孤僻,長時間不和同學家人溝通,也會產生心理疾病,這一點也是家長需要考慮的。
所以,並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住校,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這和性格、自律性有很大的關係,家長最好別選錯,選對了學生的成績才能提升。
今日探討話題:你覺得初高中生是“住校”好,還是“走讀”好?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的理由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