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宗末年,由於唐玄宗晚年耽於享樂,寵愛楊貴妃,以及愛屋及烏寵幸楊國忠,導致民怨沸騰。天寶十四年,以安祿山和史思明為首,以誅殺楊國忠為由,發動了叛亂。
叛軍勢如破竹,玄宗匆匆逃亡,臨行還不忘帶上楊貴妃一家。可惜沉迷溫柔鄉已久的君王,已經失盡了人心,不僅楊國忠被殺,連自己心愛的貴妃也沒有保住,被迫自縊而死。
隨後李亨繼位,廟號唐肅宗,開始命郭子儀和李光弼等將領討伐叛軍,歷時八年,終於平定了這場叛亂。郭子儀和李光弼,也成為了這場動亂中的功臣,名垂青史。
然而在抵抗叛軍的功臣中,還有一個人應當被提及。一介文官代替武官的職位,斷糧的情況下,守衛一座城池長達10個月,中途還能勸降部分叛軍,也是很厲害的人物了。只不過他的名字甚少被提到,只因為,他做了一件令人髮指的事,導致了許多爭議。
張巡:一介文官臨危受命
張巡是唐玄宗開元末年的進士,安史之亂爆發時,張巡任真源縣縣令。757年,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派人攻打睢陽城。睢陽城是江淮的屏障,一旦被攻破,將再也無法阻擋叛軍,因此,這座城,必須守!
此時,真源縣所屬的譙郡太守楊萬石已經投降叛軍,還讓張巡去接應叛軍。一腔忠勇的張巡大哭以後,自行帶著軍民抵抗叛軍,開啟了長達十個月的守城之路。
當一個文弱書生騎馬上陣,為了保衛國土和百姓而戰,他的形象已經很高大了,對得起天地良心,對得起君王百姓。他不像岳飛一樣天生喜好舞刀弄槍,力比項羽。但男兒何不帶吳鉤的張生即使身上受傷無數,也堅持到底一次次打退敵人,也正因為張巡的忠勇,朝廷任命張巡為委巡院經略,繼續抵抗叛軍。
忠義感天動地
自古的忠臣義士,總要有部分小人來對比,才顯得忠義之士的可貴。有張巡這樣誓死為國盡忠的忠臣,自然就有貪生怕死之徒。比如譙郡太守楊萬石,以及與張巡相熟的臨縣縣令令狐潮。
張巡趁叛軍不備攻入雍丘,趕走了投降叛軍的令狐潮。隨後令狐沖被叛軍命令奪回雍丘,卻遭到了張巡的抵抗。於是改變策略,開始勸降,卻遭到了張巡的斥責。一介書生,在城牆之上,面對萬千敵軍,斥責令狐潮不忠不義,枉費平常自詡忠義,使得令狐潮慚愧退走。
但叛軍圍困下,張巡與外界早已失去了聯絡,此時有六名將官動搖,張巡先穩住將官,隨後在全軍面前揭露六人的心思,引起軍士的憤怒。為了穩定軍心,張巡斬首了這六人,全軍上下同仇敵愾,士氣更盛。
值得注意的是,在守雍丘這段時間,張巡和令狐潮鬥智鬥勇,把令狐潮耍團團轉。要麼利用叛軍的輕敵殺他個措手不及,要麼火攻燒叛軍,要麼巧計截獲了叛軍的糧食。還巧妙地利用“草船借箭”借來了許多箭矢,等到叛軍以為張巡故伎重施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又被偷襲了,張巡氣得跳腳也無濟於事。
久攻不下的叛軍想了一個毒計,在雍丘背面築城牆,斷了張巡的糧食補給,還另外派人攻打寧陵,斷絕張巡的後路。張巡不得已,轉戰到睢陽城,就是在這裡,張巡做了一件令人髮指的事。
殺愛妾,用人肉犒賞將士
在叛軍的圍困下,睢陽城與世隔絕,城內糧食很快被吃完了,許多守軍也飢餓而死。此時,張巡卻將自己的愛妾殺了,將人肉煮熟後給士兵吃,屬下許遠也將家中婢僕殺死,以人肉作為糧食,繼續堅守城池。直到睢陽城破,張巡被俘虜,寧死不降而遇害,終年四十九歲。
身後事,爭議不斷
在守城這件事上,張巡集忠、勇、智於一體,無論是安撫軍心,還是勸降叛軍,亦或者是每一場戰爭的指揮,都是十分出色的。哪怕最後一刻,投降就能活,卻心存忠義,寧死不降,是很令人敬佩的。
但他將自己的愛妾殺掉吃肉勞軍,則給他光彩的履歷上蒙上了一層灰。從現代文明社會的角度來看,殺人吃肉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件事,我們鄙視茹毛飲血的時代,但為了保衛國家,將沒有戰鬥力的女性殺死吃人肉,又很難苛責他。
不知道張巡持刀揮向愛妾的時候,心中是如何想的,大概是,千秋功過,都由後人評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