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安祿山、史思明以“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的名義在范陽起兵叛唐,史稱安史之亂。叛軍很快攻克東都洛陽,安祿山稱帝。之後一路攻克潼關,唐玄宗攜帶楊貴妃、太子李亨等人逃奔劍南。父子兩人最終在馬嵬驛分道揚鑣,李亨快馬加鞭奔赴朔方,並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之後向回紇借兵,歷經七年多,安史之亂才被平息。
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唐肅宗為何要向回紇“借兵”平叛呢?
1、內部府兵實力不濟
叛亂初期,唐玄宗先後組織了兩輪反擊,第一輪由封常清、高仙芝擔綱,洛陽很快失守,在宦官邊令誠的讒言下,唐玄宗在兩軍陣前斬殺了封常清、高仙芝兩人。然後馬上組織第二輪,由哥舒翰任主帥。這個時候的哥舒翰,差不多是被抬著上的戰場,已經是個癱瘓老人了。唐玄宗依然改不了催戰的毛病,強令哥舒翰尋敵決戰,結果是哥舒翰被俘,最終死於敵營。
潼關失守,唐玄宗只好帶著楊貴妃、太子李亨等人“南巡”。
高仙芝、哥舒翰這兩人組合,在整個唐王朝都算得上是明星陣容了,以高仙芝為例,他就是一個善於打硬仗的主兒。當年,帶領安西鐵騎在廣闊的帕米爾高原上,快馬潛行百餘天,翻越七千多米的蔥嶺,最終到達小勃律,並一舉將其擊潰。這個壯舉,就算後來者的蒙古鐵騎也只有仰望的份兒。
但是在面對安祿山等叛軍,為何不是硬拼,而是更多注重戰術、尋求戰機了呢?
因為內地的府兵實力遠遠不如節度使的“野戰軍”。
首先在數量上就不佔優勢。安史之亂爆發時,中央軍也就八萬,而安祿山控制下的范陽等三個藩鎮,總兵力達到了二十萬。
另外,府兵真的打不過節度使的邊軍。
舉個例子,751年,楊國忠曾經討伐南詔,結果被人家打的屁滾尿流,唐王朝顏面掃地。同樣是面對吐蕃,安西都護府則在西北攻城略地,如入無人之境。為何差距這麼大?
府兵,打仗的時候應招入伍,閒了回家種地,在訓練量、戰鬥意志都是無法和專業戰士比的。在天寶八年,各地折衝府已經交不上兵了,唐玄宗便開始大力搞募兵。
所謂募兵,就是職業軍人,靠打仗吃飯,一家老小都指望著自己在戰場上的收穫呢,能不賣力?
在兵員上,府兵是一種義務,朝廷不管你高矮胖瘦,能跟著出征就行;募兵則是有著嚴格選拔標準的。“須著全副三甲、頂盔,操十二石之弩,挎箭五十枚,荷戈,帶劍,裹三日之糧,半日內奔跑一百里”,概括起來就是能跑能打。
另外,各州府縣衙趕來勤王的軍隊,常年存在於安定的環境下,早已變成了溫順的兔子,他們怎麼可能是那些天天上戰場廝殺的邊軍的對手?
所以,這麼一對比,府兵怎麼可能抵擋住安祿山邊軍的衝擊?
高仙芝、哥舒翰等人常年在外領兵打仗,對士兵水平門兒清,但是一手創造了開元盛世的唐玄宗不知道啊,他就犯了一個想當然的錯誤,以為自己牛,帶出來的兵怎麼能差?再者,李林甫、楊國忠等人皆說安祿山等番將沒文化,再加上安祿山確實是雞鳴狗盜之輩,一偷羊的還能上天?
正是這份“自信”,也最終導致了兩輪反擊的徹底失敗。
2、戰略考量
此時,唐朝由十大都護府,三個起兵叛唐,只剩下了七個,劍南和安西兩鎮要提防吐蕃,安南太遠,唐肅宗,可選的也就剩下隴右、北庭、朔方、河西。
最終,從河西、隴右兩鎮調出的最多,後來又從安西、北庭各調集了約萬人。
當這幾鎮的唐軍開赴前線時,戰局很快得以扭轉,范陽三鎮的邊軍在西北軍面前,簡直不堪一擊。但是唐肅宗也犯了瞎指揮的毛病,本來一兩年就可以結束的戰事,生生拖到他賓天,都沒能完成。
實際上,唐肅宗從安西幾鎮調兵回援是糾結的,從大的戰略上考慮,邊軍內調,邊防勢必空虛,而那個時候的吐蕃正虎視眈眈的盯著安西不放,面對絲綢之路的誘惑,他們做夢都想把這裡控制住。
在西北邊軍內調平叛後,吐蕃很快就行動了,先是佔據河西、隴右,切斷了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與長安的聯絡,之後加緊了對西域的蠶食,在808年,堅守了幾十年安西的唐兵,已經白髮蒼蒼,安西失守。
3、回紇本就屬於大唐管轄,地理位置上更靠近安祿山的老巢
回紇,地理位置大體在今天的漠南、漠北,從輩分上講,他們是匈奴人後裔。唐朝和回紇(回鶻)可謂是相愛相殺的關係了,早年,唐太宗曾聯合東突厥一起討伐回紇,後來又聯合回紇滅突厥。
唐太宗滅掉薛延陀部後,在回紇設立了瀚海都督府(之後擴大為安北都護府)。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回紇可汗是受唐朝冊封的,唐王朝在此任命地方官員,並且收稅,這是中央和地方的臣屬關係,和西域諸國的“臣服”完全兩碼事。
所以從回紇調兵平叛,嚴格說來不叫“借”,畢竟是自家的,哪能外道了?
那何為會從回紇調兵呢?
從地理上看,回紇在河東、范陽的西北,從此處起兵,可直搗叛軍的老巢,讓他們首尾不顧。
另外,更關鍵的,回紇的騎兵在大唐是出了名的強悍,對付步兵,簡直是碾壓級的存在。
還有,回紇是靠得住的。因為大唐有恩於他們!當然,回紇也是知恩圖報的部族。
648年回紇內部發生烏紇之亂。唐太宗派燕然都護府副都護元禮臣,平定叛亂。公元651年,西突厥首領阿史那賀魯叛唐,回紇首領婆潤派出五萬騎兵協助唐朝出征,雙方聯手將老對手突厥打敗。
雙方百餘年來,並肩戰鬥,再加上不斷的姻親關係,彼此間的信任早已建立起來,所以,從回紇調兵是一個可選項。在唐文化的影響下,他們逐草而居的生活已經接近“固化”,唐朝派出工匠幫他們建城,甚至教他們種田。
安史之亂,回紇兵助唐平叛,拋開其他,但從這個角度上講,可謂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