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莉
任務驅動型作文幾乎是每年高考作文的“標配”。正確審好題,是作文得高分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在資訊時代,高中生作文的突出優點是素材豐富,但是籠統思維很容易成為準確審題的障礙。
面對任務驅動型作文,如何讀懂、明確、寫足、落實題目要求?
日前,在廣州日報“名師公開課”上,廣東實驗中學語文教師、第二屆廣東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技能大賽語文科組一等獎第一名的莫莉老師為同學們支招。
她建議,以分類思維處理作文材料,可以加深對寫作規律的認識,強化作文邏輯,提高語文思維品質。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曉星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邏輯思維訓練對作文大有裨益
寫作的思維訓練,應從最基礎的訓練做起,分類與排序。範疇分類與邏輯排序是最基礎的思維訓練,卻是中學語文教學最缺少的訓練。沒有了這兩個訓練,其他高階思維訓練也無法實現。莫莉以《師說》舉例:韓愈在開篇便明確概念,“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很多同學會認為這個概念在強調老師的重要作用,但是從邏輯排序來分析,這三個詞是否能夠調換順序呢?答案是不能的,因為這三者的邏輯關係為本質途徑和現象。
韓愈認為,老師以傳播儒家之道為本,教授經史諸子之學以及古文寫作為途徑,來解決求學者的現象化的疑難問題。這樣一來,韓愈心目中老師的立體形象便在文字中樹立起來了——不囿於解決學業中具體的疑惑,最根本的是傳播儒家之道。這便與文章末尾的“不拘於時”對應上了,進而把作者的情感放在當時的社會現實這一具體情境當中,便能理解韓愈深沉的憤慨以及療救的熱忱。同樣的,如果能夠以這樣分類與排序的邏輯來進行作文思維訓練,就可以理性而有效地突破寫作瓶頸,擺脫行文空洞缺乏邏輯的困境,讓文章新穎有力。
分類找準寫作切入點
以分類思維處理材料作文的“材料”,就是對作文題目所涉及的主題、人物和時空進行分類。在分類的基礎上展開作文,使文章既有實在的內容,又有深入的思考和清晰的邏輯,以擺脫空話套話連篇作文的困境。
以一篇材料作文為例:一次親友聚會,大學生李華與親友聊起了“資訊檢索與篩選”的話題。在一家企業做管理的表姐說,自己曾因為開啟了“垃圾簡訊遮蔽”而險些遺漏了幾條重要的工作資訊。剛退休的大伯感慨現在資訊鋪天蓋地,真偽難辨,覺得還是過去好,雖然獲取資訊的途徑單一,但做事心裡感覺踏實,效率反而更高。自主創業的堂兄認為,資訊檢索與篩選是現代社會人們一項重要的素養,誰的“搜商”高,誰就更有可能抓住機遇。假設你是李華,請你就親友的觀點或困惑,圍繞“新時代的我們應具備怎樣的媒介素養”即興發言,分享你的理解與思考,幫助他們提高認識並提出合理化建議。
莫莉分析,這是一則任務驅動型作文,經過分析材料,我們可以知道材料預設了“親友聚會”這個場合的語境,明確了寫作者李華的身份,並明確指出中心話題。用人物分類法,材料主體部分敘述了李華的三位親屬——表姐、大伯、堂兄——對“資訊檢索與篩選”的一些言行、看法。三位親屬的身份差異和態度差異是分類的關注點,也是重要的寫作切入點。表姐是管理者,管理者每日要處理比一般員工更多的資訊,單純地“攔截簡訊”,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垃圾資訊的騷擾,但仍可能有遺漏,更嚴重的是有些非垃圾資訊反而被攔截在外。面對海量的資訊,攔截軟體能幫我們做“粗加工”,但具體的篩選還要靠人來完成。大伯是退休人員,可以不被工作中的各種資訊轟炸,但在這個時代,任何人都無法遊離於資訊之外。堂兄是創業者,他的言論則為每個時代洪流中的我們提供了一個選擇,即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搜商”,避免成為“被時代拋棄的人”。
分類思維,引導考生從人生規劃的三個角度作文。當然,考生完全可以將三個角度綜合起來作文。由此可見,分類有效,可以幫助同學們全面而具體地完成任務,會使文章躍入到一個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