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逃婚,24歲當校長,一生付諸教育,死後聲名狼藉,實則有功
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評論區交流一下!關注小編即可獲得最新最有深度的娛樂資訊!
此時正在看文章的你,是不是對這篇文章充滿好奇與耐心嗎?
百功不抵一過,我將何去何從!
楊蔭榆,我國第一位大學女校長,也是一個敢於逃婚,追求自身的女人。
她將畢生付諸於教育,終身未婚。
可魯迅卻稱她為“走狗”、“敗類”,她學成歸來,被無數學生送禮、留念。
卻又被女子學院的學生們攻擊、反對、驅逐,最終被免職。
她,就是楊蔭榆。
難以忍受、憤而逃婚
同那個時期的女子一樣,楊蔭榆在16歲那年就被父母許配給了當地的一個大戶人家做媳婦。
雖然楊蔭榆接受過新式教育,但那時的家中有些蒙難。
雖然對素未謀面的丈夫沒什麼感情,但為了家裡生活能夠好過一些,她也只能作罷。
想來,門當戶對,夫君也差不了多少。
在這樣的思想安慰下,楊蔭榆踏入了婆家的大門。
然而,楊蔭榆驚呆了,她的夫君竟然是一個傻子。
只會張著嘴哈哈大笑,嘴角處還流著口水,一排黃牙。
這讓楊蔭榆如何讓能夠接受?
於是,新婚之夜的晚上,楊蔭榆徹底和婆家鬧翻。
她拿著一把剪刀,做出自殺的動作,以防不測,就這樣僵持了一夜。
第二天矇矇亮,楊蔭榆馬不停蹄的跑回了家。
對於那個“家”,她簡直是一天也不想待。
當婆婆找上門來後,面對凶神惡煞的婆婆。
她義正言辭的說道:“我怎麼著都不會回去的,你別痴心妄想了”。
見她如此堅持,婆婆也只得暫且回家,楊蔭榆算是比較幸運的。
父母也知道,讓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傻子,女兒是不會願意的。
本就心懷愧疚的父母,看女兒如此堅持,在勸說無果後,只得作罷。
出面解除了婚約,並將她送入到女子中學讀書。
順風順水,仕途順利
1907年,楊蔭榆獲得了全校唯一一個公費留學日本的機會。
進入到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四年後,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回國後擔任江蘇省第二女子師範學校的教務處主任。
憑藉著出色的教學能力,楊蔭榆得到了校領導的賞識。
1918年,楊蔭榆被北洋政府教育部點名,公費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深造。
1922年,楊蔭榆再次以出色的表現以及優異的成績。
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
據說,在她離開的那一天,許多被她教過的學生都來送別,依依不捨。
而她將學生們送的禮物小心翼翼的收藏起來,每當受挫時就拿出來看一遍。
也正是因此,楊蔭榆發誓要將自己的一輩子付諸於教育事業。
學成回國後,應北洋教育部指示,楊蔭榆接替著名教育家許壽裳的職位。
出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一職,成為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女性校長。
至此,楊蔭榆的事業達到了頂峰。
人生滑鐵盧,聲名狼藉,慘被殺害
接任後的楊蔭榆深知自己責任重大。
同時北洋教育部也對這個學成歸來的優秀教師寄予厚望。
可此時,她卻遭遇了她人生中的最大滑鐵盧。
初到校園的她,將這裡當成她教育事業得首發站,也是人生的首發站。
於是,立威就成了心目中的大事,她以教育部規定為理由。
提出教員專任,將學校的兼職教師“辭退”。
要知道,那個時候的兼職教師人數佔了學校老師的七成。
並且這些教師裡也有著很多的優秀學者,最為著名的就是魯迅。
而最不幸的是,在兼職教師的名單裡,魯迅赫然在列。
這一舉動徹底惹惱了老師,讓他們對這位新官上任的校長十分不滿意。
而此時的國家正值國難,自五四運動爆發之後,學生們的愛國心達到了極致。
對社會活動十分看重,而楊蔭榆則認為,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不該在其他的地方浪費精力。
她推行家長式的管理方式,並提出抵制“政潮之影響”的觀點。
可她萬萬沒想到,她的做法不但沒有取得任何效果,反而激起了學生們的不滿。
他們認為這樣的管理方法不平等,大大地限制了他們的自由。
1924年的開學之際,南方水災氾濫,導致一些學生無法按時報到。
楊蔭榆全然不顧,以整頓校風校級為由,開除了遲到的學生。
至此,學生們的情緒到了臨界點,而徹底爆發的導火索,是因為楊蔭榆沒有“一碗水端平”。
她對於和自己關係好的學生十分照顧,即使犯了錯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對於那些關係不好的,她就嚴厲懲罰,這一舉動導致學生們的情緒徹底爆發。
為了鎮壓,她直接開除了學生自治會的骨幹成員。
在鎮壓中,一名叫做劉和珍的學生被打傷,隨即魯迅發文抨擊,導致事情越鬧越大。
1925年,迫於壓力,北洋政府撤銷了楊蔭榆校長的職務。
不得已的她只得回到蘇州,然而,劉和珍在北京的一次抗議活動中被殺。
至此,楊蔭榆受到那次事件的影響,女性壓迫者的標籤打在了她的身上,導致她聲名狼藉。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來到了蘇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一些學生因為和楊蔭榆熟悉,就跑到了楊蔭榆的家中,楊蔭榆得知此事十分生氣。
她站在門口,對那些日本軍嚴聲斥責,礙於她的身份,日軍沒有對她下此毒手。
可卻在心裡恨上了楊蔭榆。
1938年,兩名日軍以學生安全為理由,將楊蔭榆騙出門外。
在吳門橋上將她殘忍的殺害。
小結
當後人評價楊蔭榆時,給她的評價是有功有過。
可我卻不這麼認為,太過較真的她,不懂任何人情世故,一意孤行。
這點成為了楊蔭榆最大的痛點。
可她終身未嫁,將教育當成了自己的事業。
她不畏殘忍的日軍,以一己之力保護學生,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
在大是大非上絕不含糊,所以稱她是“敗類”確有些不恰當。
她不是一個好校長,卻是一個十分合格的人民教師。
這樣看來,她的“功”是要大於“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