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很多時候,我們談一部戰爭劇好,會說它拍出真實戰爭的殘酷無情;而真實,只是這部劇不起眼的一個優點。

  這部劇好就好在,它的戰爭,超越了民族民怨,它的戰爭,不止是國與國之間的對話,更是戰爭與歷史,歷史與人性,人性與命運的對話。

  這樣的劇,十年一遇。

  我心中最好的戰爭劇,沒有之一。

  豆瓣 8.8,還是“對不住”它。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嗯——

  《我的團長我的團》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這是一部怎樣的劇?

  在刷完最後一集的當夜,我嚴重失眠了。

  我輾轉反側,主角們的滄桑身影、嚴格寫實的殘酷沙場,總在腦海裡揮之不去。

  它讓我看到真實的戰爭。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1942 年,在中緬邊境,聚集著一群包括孟凡了(張譯 飾)在內的,來自五湖四海的潰兵。

  他們只求有口吃的,如同活死屍。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縱觀全劇,他們打了很多年仗,其中不斷看到希望,卻沒贏得一次值得振奮的勝利。

  與其他鼓吹戰爭的劇不同,《團長》真正描畫出戰爭的殘酷。

  一個連的中國陸軍,由於裝備不全,被日軍坦克無情碾壓,慘無人道地被屠殺殆盡。

  透過血戰打下的據點,並不能帶來振奮的歡呼,只有一具具數不清的屍體、墓碑,以及哀傷的死寂。

  劇中主要描寫的松山戰役,最終雖然取得勝利,但中日傷亡比,達到慘烈的 7:1。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而這,也幾乎等同於,整個抗日戰爭的大資料。

  十四年抗戰(從九一八算起),中國陸軍陣亡 300 多萬,空軍幾乎打光,海軍全部打光。

  如果再算上被屠殺、間接傷害的平民,中國的受害者多達 3500 萬。而日軍的陣亡,卻僅 50 萬上下。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以上資料來源於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

  那麼,仗為什麼會打成這樣?

  《團長》的編劇蘭曉龍,摸到這場戰爭一些實質。

  那時的中國,尚未從農耕社會中轉型出來,民眾只知耕地,而不懂現代化,更不懂戰爭。

  我們有了傷亡

  因為我們有幾百個你不喊趴下

  就不會趴下的鄉下大哥

  我的大部分同袍

  擅長的是耕地而非打仗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事實上,自漢亡以來,農業文明高度發達的中華民族,最擅長的是文明同化,而非武力戰爭。

  農耕社會,講究的是自吃自種、老守田園,一個人可能一生都沒出過村鎮,生活缺乏激情,但又非常安逸。

  數千年的積澱,就形成了“無比熱愛安逸”的民族性。

  我在對岸被打的全軍盡墨

  可是一看到日軍開始修防線

  我們就想 哎呀 能過幾天安生日子了

  想要安逸都想到不要命的地步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這是編劇蘭曉龍,對宋、明、民國軍事軟弱的一個核心思考(隋唐元清都不是漢族王朝)。

  在寫劇本前,蘭曉龍前往雲南邊境住了五個月,並與當地老兵聊天。

  他熟稔了當年的滇緬戰爭,並塑造了團長龍文章(段奕宏 飾)這一角色。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在劇中,龍文章不但是個軍事天才,甚至像是個回到 70 多年前的現代穿越者。

  他智勇雙全,在淪陷區收攏了千餘殘兵。

  指揮得當,但由於戰力過於懸殊,仍然被日軍打得全軍盡墨。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後來,龍文章以奇蹟般的上帝視角,又洞穿了日軍的陣地佈防。

  他為長官獻上進攻部署,自己領兵先行,企圖改變戰局。

  這樣的角色,簡直像“抗戰神劇”中無所不能的主人公。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但是,他的結局卻和神劇完全不同。

  上峰突然下達停攻令,龍文章被後續部隊出賣,最後一戰,再次全軍盡墨。

  二百名敢死隊,被餓狼般的日軍包圍。

  原定的堅守兩天,變成無盡的長夜,激昂的死士相繼淪為絕望的死屍。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野草閒花逢春生》,阿譯(王往 飾)唱的這首歌,在第一集中本是笑點,最後卻變成我淚崩的引線。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這說明什麼?

  面對長官的背叛、時勢的鉅變、戰力的懸殊、士兵的無知,即便你是全知的穿越者,也依然無力迴天。

  當你用生命去維護理想時,總會有如此的現實主義者使你絕望——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在劇中,即便是“紅色游擊隊”也並沒有被神化,由於武器裝備太過懸殊,一天之內便被日軍盡數消滅。

  中國抗戰的勝利,正是建立在這一具具屍體之上,而非某些“神劇”中的某個人或某小隊,亦或某個團體。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看劇時,我幾度陷入悲哀。

  《團長》中主角們的人格,大多經歷了這樣的轉變過程——

  滿腔抱負的熱血憤青——信仰破滅的敗兵雜碎——求口飯吃的行屍走肉。

  孟凡了年輕時,也和我們現在的憤青一樣,喊口號、宣揚愛國,上街同自己人對峙——

  一致對外那功夫

  小太爺遊行啊 我參加遊行去了

  對面那大棒子剛一掄起來

  我就給嚇尿了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而一旦上了戰場,面對無力的友軍死屍,他才明白自己曾堅信的理想,在嚴酷的現實中是多麼無力。

  打了五年仗,輸了二三十場。

  極端的環境,迫使他從有知有禮的書香門第,變成吃飽混日子的落寞兵痞。

  在此表揚下張譯的演技,比“神劇”中的鬼子們更入木三分。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他想當英雄,但後來,他成為自己曾經最鄙視的無恥雜碎。

  裝死,渴望妓女,當三次逃兵……

  絕望、掙扎,敵軍與我軍、正義與人性的多重夾擊,把他逼成思緒凌亂的癲狂困獸。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這是戰爭時期,大多數底層士兵的現狀。經歷過真正的戰爭洗禮,他們並沒有成長為蓋世無雙的軍神。

  倒是心中的激情火焰,反覆不斷被消磨殆盡。

  他們逃、他們自殺、他們淪為懦夫,外部環境太過極端是其中一個原因。

  面對強大的坦克,一整支“大刀隊”根本無可奈何。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但,毛澤東說過: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本。

  士兵頹廢的內因,是他們的信仰不斷遭到幻滅。

  就像張立憲(李晨 飾)上了戰場,被後續部隊拋棄後,才終於明白戰爭不止是敵與我的殊死搏鬥,有時候還是同胞間的利弊取捨。

  張立憲死了 是自殺

  我多希望這個曾經很俊朗的情敵

  是因為破相而自殺的

  可我知道不是 是他的神坍塌了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他們的信仰為何幻滅?

  原因一:無能的國民政府,無恥的同盟國政客(美英蘇),屢次讓他(他們、底層階級)充當炮灰,只把生命當成數字,肆意踐踏。

  八個腦袋在嚷

  聽我的 只准聽我的

  我總想著那些在我身邊戰死的中國兵

  沒有他們 我早會被日本鬼活剝

  沒有人對他們 哪怕說個好字

  這不公平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原因二,也是蘭曉龍迫切想表達的主題之一:遺忘。

  即便當時的長官、同胞們不把士兵當人看,士兵赴死至少還有一個意義——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栽樹者最怕的,是被乘過涼的後人遺忘。

  再過上十年 幾十年

  咱們在這兒做了些什麼

  也就沒人知道了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這就是為什麼,這部劇在很多細節上,都要嚴格遵照歷史。

  剛死就會被他們忘掉

  就好像沒活過

  不知道為了什麼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東北淪喪時,大半個中國淪喪時,數百萬人戰死後,有人把他們忘了。

  民國前期,中國領土面積 1140 萬平方公里,現今 960 萬。

  如今,除了僅 4 平方公里的釣魚島外,我們還有多少人記得,那近 200 萬的國土都到哪兒去了?

  三兩個字就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場大敗和天文數字的人命

  現時中國的軍人怕是都應該去死

  可我們沒死

  只因為上下一心地失憶和遺忘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蘭曉龍很清楚:民國是個極複雜的時代,是不能下定論的。

  《團長》在某種程度上,以濃縮、抽象的手法,企圖闡述某些有血有肉的歷史事件。

  孟凡了,象徵的是戰爭中大多數底層士兵,他們拼死抵抗、飽受磨難,充當中華民族的最後脊樑,可我們卻幾乎叫不出他們任何一個人的名字。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而東北人迷龍(張國強 飾),則是在象徵、隱喻當時張學良麾下的東北軍。

  戰鬥力全村(全國)最強,坐擁大量資源,卻只知一味地吃獨食、儲存實力。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九一八”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說了。

  當其他人一門心思籌備抗戰時,迷龍卻在冷眼旁觀。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長城抗戰”時,東北軍正是以迷龍這樣的冷漠姿態,遲遲不肯發兵支援,才致使了慘烈的戰敗。

  於是在中央的統一組織下

  是上了西北軍

  上了山西的晉軍

  中央軍上來一個軍團在長城抗戰

  張學良不管 在旁邊看著

  說反正我不抵抗

  數十萬東北軍在旁邊看著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直到張學良下野,“七七事變”之後,東北軍才真正開始抗戰。

  而到這時,東北軍早已不如往昔,被張學良敗光了家底。

  就像迷龍,賭輸了所有家產後,才沒了“後顧之憂”,肯上前線抗戰。

  迷龍用一把色子把自個兒輸光了

  他轉過身來窮得和我們一樣

  我只肯定一件事 他不再憤怒

  不再向我們所有人挑釁

  他有了答案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編劇的心思,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在前三位男主角中,龍文章象徵穿越回到過去的孤膽英雄、孟凡了象徵底層士兵、迷龍象徵東北軍。

  那麼,男四號虞嘯卿(邢佳棟 飾),又象徵了什麼?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統治階級,也就是上峰。

  再往白了說,虞嘯卿太像蔣介石了。

  讀過蔣介石傳記、日記的人會發現,蔣是一位典型的東方軍人,信奉儒家,滿口大道理,極擅長嘴炮。

  “七七事變”後,蔣介石的廬山抗戰宣告,我現在看了都會熱血沸騰。

  猶如在黑暗中見到一絲光明

  我們的魂都被他叫醒了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和虞嘯卿一樣,蔣介石年輕時,也是個崇尚“殺身成仁”的主兒。

  推翻滿清時,蔣介石擔任杭州起義敢死隊隊長,寫好遺書後身先士卒。

  僥倖沒死,便節節高升,格局越來越大,離死亡越來越遠,也越來越不接地氣。

  我國很大

  我族軍人

  數千年沒有過如此的潰敗

  我們都該死

  你 我 他們

  都該死!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他們站在中國的頂端,將眼界放大到宏觀世界,眼中的人命不過是一堆數字,部下們不過是棋盤中的砝碼。

  為了能夠“將軍”贏棋,他們可以捨棄任何卒、炮、馬、車。

  換句話講,他們只知天下,不見蒼生。

  龍文章:西岸的村鄉都快成無人鄉了

  多是抓去修南天門死的

  虞嘯卿:根本算不得情報 民間傳言!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在最後的結局,“南天門”一戰中,虞嘯卿為了等待後續大部隊、美國的軍備物資,拋棄了龍文章的二百名敢死隊。

  對此,我們無比痛心,甚至有人@老臉認為,虞嘯卿比鬼子更可恨。

  一個把手下的兵當成戰爭的燃料玩命燒的武夫

  只為了成就自己的英名

  比鬼子更可恨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那麼,虞嘯卿真的是個極端自私的偽君子嗎?

  未必。

  否則,官方給他貼的標籤就不會是“大國之魂”。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團長》的好就在於,它裡面的每個角色,都不是黑白分明,而更凸顯某些悖論,以及複雜的人性取捨。

  根據美國顧問的說法,虞師的部隊沒有後續支援,即便強渡攻下“南天門”,也很難全部殲滅反斜面的日軍。

  也就是說,進攻未必能勝,但戰爭打完以後,虞嘯卿必定會淪為光桿司令。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是犧牲二百人,換取等待兩個師的後續支援,打一場萬無一失的勝仗,自己升為軍長。

  還是為救二百人,動員萬人之師,不但很可能戰敗,且無論勝敗自己都會失去一切?

  換位思考,你會怎麼選?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歷史上諸如此類的選擇,屢見不鮮。

  打個比方——

  我們都知道,“花園口決堤”是國民政府犯下的“三大慘案之一”,直接致使數十萬國民死亡,堪稱慘絕人寰。

  但,今天的史學界還有另一個說法:“花園口決堤”也成功阻礙了日軍進攻的步伐。

  根據哈佛研究員陶涵的推論:如果當時不決堤,數十萬國民不會被淹死,但日軍的進攻步伐會加快 2-3 年,抗日戰爭很可能迅速潰敗,間接導致整個反法西斯戰爭的失敗。

  假設這是真的。

  現在,我們不是穿越者,只是換位思考成當時的抉擇者,你會怎麼選?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

  我不敢評論。

  在歷史上、現實中的很多時候,有問題的並非答案,而是問題本身。

  “怎麼選”有時只在於價值觀的取向,而無分對錯。

  要以本人的價值觀來看,一個政府要以犧牲無辜民眾來取得勝利,那這個政府存在的意義又到底是什麼?

  但我不是軍人,更不是領袖。

  我不是栽樹者,更沒能力當抉擇者,我只是一個乘涼的後人而已。

  我不願自己一邊乘著涼,一邊又對迫於形勢而左右非人的,真正為民族謀取過利益的前人們痛罵不絕。

  我所能做的,只有銘記。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

  想起崔永元做過一件令我佩服的傻事——

  他竭盡所能,拍了一部紀錄片《我的抗戰》。

  豆瓣 9.5,卻鮮少人看過。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為了拍這部片,他對四千名抗戰老兵進行搶救式採訪。

  沒人能理解,拉不到投資。最後,崔永元險些把自己的車都賠了進去。

  只要稍稍留意票房動向,我們不難發現:但凡沈重的歷史題材電影,近年都在賠錢。

  《賽德克·巴萊》《一九四二》《太平輪》《黃金時代》……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賠了上億元的史詩鉅製《賽德克·巴萊》

  我們自問:以上的電影,真的比《泰囧》《捉妖記》差嗎?

  不。

  只是我們的觀眾,寧可把時間獻給傻笑與無聊,也不願正視沈重的歷史。

  我們在歷史上佔了什麼地位?

  再看一看我們現在可能扮演什麼角色?

  如果我們不這麼做

  我們將因遲鈍而冒真正的危險!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

  是的,人人熱愛安逸。

  但,如果因為安逸而接受遺忘,因為懶惰而不去正視、銘記、緬懷。

  那麼,我們不光會令前人寒心,當國難真正到來的時候,我們怕是也只能有砸國人車、封國人店的“正義”之舉了。

  就如龍文章所調侃的——

  你說咱仗打不了 國治不好

  至少還有逼國人玉碎的本事吧

  這麼容易到手的正義

  不要白不要

  正義啊 伸手就能拿到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以上論點來源可參考書籍:蘭曉龍《我的團長我的團》、關河五十州《一寸河山一寸血》、陶涵《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黃仁宇《從大時代角度讀蔣介石日記》,可參考紀錄片:《一寸山河一寸血》《曉松奇談:九一八真相》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6767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國產戰爭劇沒有之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