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從會說話到會交流,聽障兒童經過3年訓練加入普通兒童班級

由 顓孫佳悅 釋出於 經典

“我叫新新,今年5歲了,還有我很喜歡唱歌,兩隻老虎,兩隻老虎……”新新一口氣說完自我介紹和歌詞,急著往臺下走。

身旁的老師一把摟住他,“新新,歡迎你。”

臺下響起掌聲,新新不停地擺弄手指,面無表情。

日常融健聯動。  本文圖片均為啟英幼兒園提供

今年9月20日,上海啟英幼兒園中三班舉行融健活動,歡迎新新的加入。當天的活動影片裡,新新顯得拘謹、膽怯,但這是他必須邁出的一步,學會與人交流。

新新是一名聽障兒童,已經在啟英幼兒園接受了3年的訓練,可以流暢地說話。9月,經過評估,他加入一個由普通兒童組成的新班級,嘗試和同齡人一起學習翫耍。

加入普通兒童班並不容易

“聽障兒童經過訓練可以講話,但因為和正常人接觸少,缺乏自信,不知道怎麼和別人交流。” 啟英幼兒園園長韓秀華告訴記者,聽障兒童可以透過學習理解和儲備語言,但需要一定的場景來實踐語用能力,表達只是說出來,而溝通需要雙向互動,所以融入普通人群中是最好的訓練辦法。

資源教室課,老師教小朋友助聽裝置的使用。

不過,加入普通人並不容易。以前,聽障兒童通常會接受單獨教學,想要模擬日常交流情境就必須走出幼兒園。韓秀華經常帶聽障兒童去超市、去快餐店,讓他們和陌生人接觸交流。

去肯德基的時候,孩子們不敢和服務員講話,韓秀華就站在收銀臺前,挨個鼓勵他們自己點單,對服務人員說出“阿姨,我要買一個漢堡”。

現在,這種情況不存在了,聽障兒童可以融入普通班,沉浸在正常的生活環境裡。啟英幼兒園推出針對1-6歲孩童的“學前梯度進階式聾健融合教育模式”,依據聽障兒童的發展水平,讓他們分階段逐步融入普通班,從參與親子訓練、全日制語訓,到部分參與融合遊戲、課程,最後完全融入普通班。

小朋友在畫畫

韓秀華指出,整個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培養聽障兒童的自信,“他們只有相信自己、接納自我,才能正常溝通。”幼兒園每週五開展小小兒歌會,讓聽障兒童上臺唱兒歌、講故事,日常也有融健聯動,聽障兒童和普通班兒童互相寫信、畫畫,給彼此介紹小畫報。

幼兒園為聽障兒童開設音樂課等支援性課程

此外,幼兒園還為聽障兒童“開小灶”,以幫助他們全面而長遠地發展。園方為聽障兒童開設了支援性課程:音樂課和足球課,邀請上海音樂學院的老師來進行音樂啟蒙等。

普通家庭和聽障兒童家庭結對子

聽障並不只是一個孩子要面對的挑戰,也是對一個家庭的打擊。

啟英幼兒園教師張曉楠說,幾乎每個初來幼兒園的聽障兒童家長都焦慮急躁,對孩子的未來憂心忡忡,有種自卑心理,有些甚至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嚴重問題。

因此,幼兒園也為家長提供專業培訓,鼓勵家長之間相互交流,從兒童融合教育跨越到聽障家庭和普通家庭間的聯動。像新新所在的中三班一樣,每個班都會定期開展融健活動,家長和小朋友混在一起,大家一起做披薩、摘草莓、玩遊戲、做手工,在互動中變得親密。

目標的實現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韓秀華說,融合教育的嘗試做了很多年,但直到最近幾年,才算實現真正的融合,不僅是孩子玩到一起,還有家長之間互相接納。

“一開始很多家長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和聽障兒童在一個班,怕孩子不會講話、學壞。”韓秀華堅持要嘗試,最初只允許聽障兒童每週參加一次普通班的集體教學活動,後來頻率慢慢提升,事實證明普通兒童並未受到不良影響,反而更有愛心。

小班融健活動

2013年起,幼兒園開始策劃家庭聯動,強制要求普通家庭和聽障兒童的家庭結對子,定期舉辦活動。然而,活動進行到一半,韓秀華髮現還是幾個聽障兒童的父母聚在一起,普通家庭在一起,“聽障兒童的家長心裡多少有些自卑,可能走近正常孩子的父母對他們都是一種刺激。彼此之間也缺乏共同話語。”

後來,經過多次引導,家庭間慢慢融合到一起。“小孩子其實不太懂聽障是怎樣,他可能只是一開始有些嫌棄,覺得沒法兒交流,但其實他們願意相互走近。家庭之間其實最難,但現在已經很好了,我看家長朋友圈,有些孩子畢業了還會一起玩。”韓秀華說。

中班秋季融健活動

升入普通小學,適應社會

前段時間,一名考上大學的聽障女孩來幼兒園看望韓秀華。交談中,女孩說:“韓老師,我小時候你對我可嚴了。”她坦言自己當時對眼前的這位老師“又怕又喜歡”,怕是因為“別的小朋友一去玩,你就跟我說,來,君君,我們來訓練。”

韓秀華解釋說,女孩聽力損傷嚴重,沒有安裝人工耳蝸,只有微弱的聽感,所以每天一有時間就要訓練聽能。透過兩年的訓練,女孩學會抓關鍵詞、建立連線,後來學習也很好,考上了大學。

1991年,韓秀華被調入上海聾啞學校,開始致力於特殊教育。她回憶道,早年間的聽力和語言教學非常困難。由於沒有人工耳蝸,只有助聽器,類似於一個模擬放大器,將連同噪音在內的各種聲音都放大,聽障兒童想學習講話,主要靠看口型、觸控喉部感受振動。

“每天教得口乾舌燥,一個詞說上無數次,但又不能簡單重複,要變著花樣教小朋友一個詞,否則他會枯燥。”韓秀華說,她通常帶著小朋友邊做小遊戲,邊學單詞。

隨著科技發展,人工耳蝸普及,助聽器也更為先進,聽障兒童可以依靠聽覺來學習,康復訓練要省力許多。2011年起,上海市0~7歲聽力障礙兒童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可享受一次性補貼15萬元。不過,聽障兒童仍然需要進行大量聽覺訓練,才能在聲音和大腦之間建立連線,發音也需要不斷練習。

“我們以前只考慮讓孩子能聽會說,現在這些已經不是難事兒,我們就要考慮讓他和正常孩子一樣全面發展,為未來的生活奠定基礎,所以教育重點有所變化。”韓秀華告訴記者,幼兒園現在的目標是讓聽障兒童自信大方地融入到普通班集體,能順利進入普小隨班就讀。

目前,啟英幼兒園的聽障兒童佔幼兒總數的十分之一,每年約有十二三個學生從這裡畢業,基本都能升入普通小學,平均入普率達97%。根據最近的一次電話回訪,幼兒園聯絡了近五年的畢業生,社會適應良好率達到95%,學習成績達A佔比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