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長: 表面上聰明,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兩類娃, 家長別高興太早
有個聰明勇敢的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希冀。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變得聰明優秀呢?當別人誇讚自己孩子聰明時,做父母的心底裡肯定也會由衷地自豪。
其實在現在這個社會,很多父母對於“聰明”這個詞都產生了誤解。有些孩子看上去很聰明,長大後卻很難有出息。
鄰居家有一個小孩,幾乎是我看著長大的,這孩子小時候就非常聰明機靈,雖然話不多,但各方面成績那可是沒話說。
即使到了青春叛逆期,也沒見他和父母吵過架,見孩子這麼乖巧懂事,鄰居也沒有多管孩子,而是儘可能幫孩子處理生活瑣事,讓孩子儘可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孩子大學畢業後找到了一份優異的工作,但因為缺乏自理能力,經常將領導囑託的一些瑣事搞砸,也無法處理好和客戶之間的矛盾,後來就被公司辭退了。
為什麼如此聰明的孩子,會被公司辭退呢?正如清華大學校長說的,有些孩子過度依賴父母,缺乏自理能力,看上去很聰明,但卻很難獲得長足發展。因為他們沒有實際的工作能力,很難適應社會高強度的激烈競爭,到頭來只會白白浪費聰明才智。
這兩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卻難有出息,家長要多注意
只知道讀書的孩子
家長們都知道“讀書可以改變命運”,但過分重視孩子的學習情況會適得其反,孩子“死讀書”“讀死書”,非但不能讓孩子變聰明,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麻木,不懂靈活變通。
簡單舉個例子,如果父母讓孩子死記硬背書本里的知識和內容,那生活中遇到同類型的事情後,又該如何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呢?不懂變通,其實就是死讀書的一種表現。
生活獨立性差的孩子
如今社會,很多家庭都過度寵溺孩子,導致孩子養成了驕縱的壞習慣。在家裡,父母甚至不捨得讓孩子碰到水,更別提讓孩子做家務了。
因此,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孩子的獨立性就會變得非常差,離開父母后如何生存下來都是一個難題。
在學生時代,或許可以用分數論成敗,但出到社會後,學習能力的高低和思想品質、生活獨立性才是最重要的。
家長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多帶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培養娃的思維意識,拒絕“死讀書”
孩子別隻會死讀書,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出去參加社會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接觸到不同的人和事,需要自己去處理問題和衝突,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提升處理事情的能力和思維。
只有培養好思維能力,才能讓孩子將“聰明”轉化為“社會技能”,如果家長們只追求分數、成績的話,這樣的“死讀書”是很難讓孩子走得遠的。
利用圖書繪本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生動形象的行為繪本,比父母的說教要有趣得多,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們不妨試試這種方式,讓孩子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用書本上的知識來規範自己。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養成》繪本,是備受家長們喜愛的一套情緒管理繪本,它透過生動形象的童話故事將枯燥乏味的道理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成長得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