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生命最後時日是如何度過的?

慈禧生命最後時日是如何度過的?

慈禧【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爺”。死後葬於定東陵。

慈禧平時患有胃腸之病,但身體素質很好,不影響她的政務活動。《慈禧外紀》記道:“雖以七十之高年,而毫不呈衰壯者也。然此外亦無大病,精神仍好,言語如昔,仍每日勤勞國政。太后常自言能享高壽。”這個記載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但是自光緒三十四年六月以後,慈禧的身體突然不適。到了九月,即增加了腹瀉病。以後腹瀉久治不愈,且愈發嚴重。自十月初六日(10月30日)起,太醫院院使張仲元為慈禧主治。當日的脈案是:“十月初六日,張仲元、李德源、戴家瑜請得皇太后脈息左關弦緩,右寸關較前稍平。腸胃未和,寅卯辰連水瀉三次,身肢力軟。總有肺不制節,水走兩間,脾運遲住,是以食儲雜等症未減。”說明慈禧身體消耗很大,已十分衰弱。

十月初十日(11月3日)是慈禧的74歲壽辰。連續慶賀六天,慈禧必親自到場。這對慈禧的病情影響很大。

十月十四日(11月7日),慈禧的病情明顯加劇。由名醫呂用賓入診,其脈案雲:“皇太后六脈均見數象,寸口微浮。頭痛目倦,心中鷦(jiāo)辣難受,煩躁不安,口渴舌幹,咳嗽,時而惡寒發熱。種種病情,皆由胃氣不降,表感不清,溼熱蘊結所致。”

十月二十一日(11月14日),慈禧的病情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顯然更加嚴重了。張仲元、戴家瑜的脈案雲:“皇太后脈息左寸關至數不均,右部仍燥。肝氣衝遂,胃燥不清,以致時作咳嗽,頓引胸肋竄痛。口渴舌幹,精神異常委頓,小關防多,胃納太少。”

十月二十二日(11月15日),張仲元、戴家瑜做出最後診斷:“皇太后六脈已絕。”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未刻(午後1時至3時),慈禧太后賓天了。

慈禧是晚清統同治、光緒兩朝的最高決策者,她以垂簾聽政、訓政的名義統治中國四十七年,最後因病而逝,也不得不放下政權、撒手人寰了。死後葬於定東陵。(陳令申)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20 字。

轉載請註明: 慈禧生命最後時日是如何度過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