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希特勒最器重的德國天才設計師,阿爾伯特·施佩爾的傳奇一生

由 簡振武 釋出於 經典

有一位納粹的高官,他雖然沒有參與過二次大戰中的任何的一場戰鬥。甚至他根本也都不會領兵打仗,但他卻憑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納粹的戰局。併為此付出了20年自由的代價,最後作為德國戰後唯二受到所有昔日同事唾棄下壽終正寢。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納粹的天才建築設計師——阿爾伯特·施佩爾。

1、為建築而生的天才

1905年3月,阿爾伯特·施佩爾出生在德國巴登州的曼海姆市。他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但小時候斯佩爾並沒有得到多少關愛,有報道說他與兩個兄弟都十分不合。但這並沒有影響施佩爾的童年生活,滑雪和登山是他最喜愛的運動。由於父親和祖父的原因,施佩爾從小也對建築設計有著濃厚的興趣。

由於席捲全世界的經濟危機,施佩爾的大學生涯也充滿了坎坷,從卡爾斯魯厄到慕尼黑,最後到柏林的技術大學,施佩爾學習生涯可謂貫穿了德國南北。1927年斯佩爾畢業後,成為了著名建築師海因裡希·特賽諾的助手,那時候的施佩爾只有22歲,可謂是英雄出少年。

1931年1月,施佩爾在社會風氣的薰染下,成為了納粹黨第474481名黨員。不久之後,他便回到了曼海姆,擔任了一名普通的兼職設計師。1932年7月,在德國議會選舉前,施佩爾被派往柏林幫助納粹黨設計宣傳競選舞臺。期間他結識了納粹的宣傳喉舌戈培爾,並在後者的推薦下幫助納粹黨翻新了他們的總部大樓。

不久施佩爾又成為了1933年"五一群眾大會"的會場佈景設計師,施佩爾的表現得到了希特勒的大力讚賞。1933年年底,施佩爾受希特勒的邀請,與希特勒的御用建築師特魯斯特一同合作改建柏林的總理府。也就在這時,施佩爾正式走入了柏林的權力中心,此後的日子,他便和希特勒一起討論建築物的設計問題、一同散步和聊天,甚至希特勒還會留施佩爾一同吃飯。這令斯佩爾十分的榮幸,他曾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希特勒是自己的"靡菲斯特",為了接受任務,他甚至可以"像浮士德一樣出賣自己的靈魂"。

2、希特勒的"創意總監"

1934年,施佩爾受希特勒之命設計來設計紐倫堡黨代會會場觀禮臺的佈景。在他的設計之下,一個長300米,高24米的巨大主席臺被佈置在會場正中,頂部安放了一隻翅膀寬33米的雄鷹模型,整個會場安置了130架探照燈作為照明。這樣宏偉的設計也讓希特勒本人讚不絕口。在與施佩爾的妻子會面時,他甚至鄭重其事地對施佩爾的妻子說:"您的丈夫正為我建造的建築物,是四千年以來所未曾有過的。"施佩爾也在回憶錄裡說:"是壯麗的設計與超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奇妙產物,是唯一一個以方式超越時間而存在的空間作品"。

希特勒曾抱怨之前的總理府"只夠肥皂公司使用",作為強大的第三帝國的中樞還是相差甚遠。因此希特勒想到了他的好搭檔斯佩爾,希望他幫助自己重新設計總理府的內部裝飾。並要求他在1939年1月10日前完成所有設計工作,接到命令的施佩爾不僅拿出了設計方案,而且還告訴領袖可以提前一天就完成所有的工作。在施佩爾的方案裡:從威廉廣場來的外賓經大門進入檢閱場,之後再進入一間較小的門廳。門廳的盡頭是一座約五米高的雙扇門,大門開啟後一間鑲嵌圖案裝飾的大廳將會呈現在客人的眼前,之後客人會來到一間半球形屋頂的圓形客廳,最後在經過一條145米長的畫廊後才會正式抵達希特勒的會客廳。這一系列的房間總共需要220米,其中的畫廊長度甚至超過了法國凡爾賽宮鏡廊。

經過4500名工人兩班倒的日夜施工以及全國各地的幫助下,1939年1月7日,總理府的改造工程正式結束,比原先的時間整整提前了兩天。這次成功的設計令希特勒對施佩爾極盡讚美之詞。"天才設計師"、"天賦異稟,傑出的組織才能",希特勒把能用到讚美詞全都用了一遍。那一刻起,施佩爾正式步上了人生的巔峰,成了希特勒身邊數一數二的建築天才。

1936年的夏天,希特勒將"日耳曼尼亞"計劃交給了施佩爾,希望施佩爾能夠重新設計一個嶄新的柏林城。他也希望完工後的新柏林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富麗堂皇、氣派宏偉的大都市"一年後,施佩爾被正式任命為"振興德國首都建築總監"。在他的改動和負責,"日耳曼尼亞"計劃變得更加符合實際,具體的工程也被提到了日程上來。儘管因為戰爭的原因,"日耳曼尼亞"計劃最終沒能成為現實,但是斯佩爾的才能已經被希特勒看在眼裡,他人生的另一個輝煌時刻即將到來,"設計師"正式成為了一名攪動戰場格局的政治家。

3、從軍備部長到階下囚

1942年2月7日,時任武器和彈藥部部長費裡茨·托特因墜機身亡。第二天斯佩爾就成了武器和彈藥部的新部長。而在之前,他還只是"希特勒的御用建築師"。走馬上任後不久,施佩爾就和蓋世太保負責人希姆萊一起強迫大量的盟軍戰俘和猶太人進行重體力勞動,由於勞動環境的惡劣,許多因此不幸喪命。可以說在對待猶太人和戰俘的問題上,施佩爾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為了保證軸心國的戰時物資供應,希特勒決定將義大利地區一切軍備和生產問題的管理許可權交給施佩爾。在他的組織下,納粹佔領下的法國、比利時、荷蘭等國開始幫助德國大批生產衣服、鞋、紡織品和家居用品,而同類型德國工廠改為軍用,負責為前線提供彈藥和裝備的製造、輸送工作。這樣的方法使得國內企業的軍需生產潛力大大提升,直接幫助了德國本土軍工企業和國內市場。


軍備物資方面,施佩爾也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許多積攢的爛攤子被及時收拾,新型裝備和後勤物資也很快地提升了製造速度,源源不斷的武器、戰車和坦克開赴前線,幫助德軍抵擋了盟軍的進攻。後來他甚至還間接地阻止了納粹破壞德國本土的歷史文物古蹟的行動。

但施佩爾畢竟是一個"門外漢",對戰備工作一無所知的他還是出現了一些很嚴重的問題。例如在人力資源調配的問題上,由於觸及了政治階級的固有利益,他所推行的人力管理行動遭到了多方抵制,使得本土的人力短缺情況越發嚴重。道路管理上,由於和交通部長不合,前線的運輸管理也出現了消極怠工的情況。而且因為捲入了紛亂的人事糾葛,施佩爾與希特勒的關係也開始出現了裂痕。

1944年7月,發生了針對希特勒的暗殺行動。而曾經的大紅人施佩爾也被牽扯了進來,原因就是政變頭目在未來的政府中,給施佩爾安排了一個軍備部長的位置,這就表明曾經"親密無間"二人徹底形同陌路。第二年,德國戰敗的結局已經不可避免,施佩爾作為對國家和領袖的熱愛,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優先發展輕工業和生活必需品的備忘錄,但此時的希特勒已經完全不能聽從任何人的建議了,無奈的施佩爾只得放棄。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服毒自殺,納粹德國政權正式土崩瓦解。作為戰爭罪犯的施佩爾也因為戰爭罪和反人類罪被判處20年的有期徒刑。在法庭的講述中,他還曾向法庭供述自己曾經想要透過化學武器,來刺殺希特勒。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換氣口的位置做了改動,因此才沒有成功。他的這一說法遭到了許多納粹戰犯的嘲笑和諷刺,認為他只不過是為自己的罪行開脫罷了。

宣判結束之後,施佩爾被關押在柏林的施潘道監獄。在監獄裡,施佩爾開始認真反思起他在二戰的所作所為,開始與曾經的自己劃清界限。20年刑期結束之後,施佩爾還寫下了一本《第三帝國內幕》的個人回憶錄,這本書不僅詳細的地講述了納粹高官圈子中的諸多內幕,同時也成為了史學家研究二戰德國曆史的重要資訊來源。

1981年9月1日,這位曾經的納粹"天才設計師"在倫敦的家中接受媒體訪問時,突發中風猝然離世,終年76歲。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倫敦的一座公園中,與妻子共同合葬。他的兒子小阿爾伯特·施佩爾繼承了他的衣缽,也成了一名優秀的建築設計師。但由於父親的關係,他也成為了一名堅定的反納粹主義者,並且為猶太人基金會捐獻了大筆財產以試圖儘可能彌補父親犯下的錯誤。

結語

阿爾伯特·施佩爾,一名法西斯主義者,一個精於朋黨勾結的納粹官僚,一個確有才華的城市規劃師,一個殘忍至極的劊子手。雖然他在後期也曾試圖反抗希特勒,但那只是為了撇清自己的罪行而已。對於真正的贖罪之路,他顯然做的還很少。

參考資料

1.《阿爾伯特·施佩爾:從設計師到政治家》

2.《二戰德國人物小傳》

3.《第三帝國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