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朝時期,戰亂紛爭,打得是不可開交,朝代更迭頻繁,最後,被隋文帝楊堅一統天下,結束戰亂。在這三百年的混亂征戰中,各個國家都湧現了許許多多的名將。有善攻伐的,善謀略的,善言說的,當然,也有善守備的,南梁名將羊侃就是這樣一位善守的將軍。
有記載,羊侃曾在兗州堯廟的牆壁上行走,竟然能直上四丈高,左右橫行七步。泗橋上有幾個石人,長有八尺,粗有十圍,羊侃抓住它們互相撞擊,能將它們打得粉碎。歷史上的羊侃一族,其祖輩在歷朝歷代都擔任要職,為官宦世家。
如:在漢靈帝時期有“懸魚太守”之稱的南陽太守羊續,魏晉時期獻伐吳之策的羊祜,等等,不勝列舉。到了羊侃祖父羊規之的時候,擔任劉宋城令,北魏武帝拓跋燾南征時降北魏,賜爵鉅平子,拜雁門太守,從此羊氏一族由南朝入北朝。
其父羊祉襲父爵,任侍中,金紫光祿大夫。羊侃從小隨父親東征西伐,文功武略,後隨齊王蕭寶夤平叛時,一箭射死叛將莫折天生,威震敵膽,由偏將直接升為徵東大將軍、東道行臺、泰山太守,賜爵鉅平侯。
按照這個趨勢,羊侃將是一位北魏名將。
太武帝拓跋燾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當初羊侃祖父是得遇明主而歸降,不料,到了羊侃時,北魏的帝王不思進取,毫無建樹,權臣專政,國家腐敗滋生。他的父親羊祉有思歸之意,他對兒子羊侃說:“一個人怎能長久滯留在異國,你們以後一定要回歸南朝”。
羊家人雖人在魏國,但是,羊氏族人為漢人,在鮮卑人建立的政權中多有不適之處。羊氏一家雖在北魏三代為官,但終究是沒有融入北魏,始終把北魏視作異國他鄉。孝文帝雖然進行了漢化改革,緩解了民族隔閡,但是,朝綱敗壞,最終,也沒有阻擋住北人南歸的腳步。
羊侃身為其中一員,也願完成父親遺志,決心南歸附梁。
然而,他時任兗州刺史的堂兄羊敦聽聞此事,便憑藉州城抵禦羊侃,阻止其南歸。一家兄弟,因政見不同,兵戎相見,骨肉相殘。隨後,羊侃親自率領三萬精兵攻打羊敦,羊敦拼了命的反擊,守住了城池。羊侃便在兗州周圍修築工事,圍困城池,並向梁朝請降。
為了表達自己南歸的決心,羊侃殺了前來封賞勸其歸國的北魏使臣,以斷北魏招降他的希望。隨後,北魏派軍數十萬征討羊侃,後來,又增派多路增援。羊侃被重重圍困,士卒死傷慘重,營中箭矢用盡,梁朝的援軍卻遲遲不見蹤影。
敵眾我寡,羊侃久戰不敵,率眾突圍,且戰且走,當他逃到江邊時,過江就是南梁了,而此時,羊侃還剩餘眾萬人,戰馬兩千。準備渡江時,軍中多為北人,並不願南歸,羊侃就說想南歸的留下,不願留下的就在此別過了。
在到達南梁都城健康後,梁武帝蕭衍非常高興,給了他高官厚祿,賞爵封侯,他的兄弟也都任命為刺史。沒多久他就助力南梁北伐,平定內亂。不過,梁武帝對他並不是十分放心,有所提防,隨軍出征多掛副職。直到“侯景之亂”,羊侃的軍事才能才得以展現。
侯景本為東魏降將,因不滿南梁與東魏通好,率部八千,以“清君側”為由,於其大本營壽陽起兵,發動叛亂。不久就攻打到江邊,若渡江就能直取健康。梁武帝徵詢羊侃討伐侯景的計策,羊侃請求派兵趕快佔據採石,以防侯景渡江,另派一支軍襲擊壽陽,從而使侯景進退維谷,顧及不暇。
但是,梁武帝並沒有聽從他的計策。
梁朝已是幾十年沒發生過戰亂,軍隊疏於訓練,面對叛軍毫無反擊之力,各地勤王軍隊也是各有異心,行動遲緩。最終,侯景引兵渡江,圍攻建康,此時,他的軍隊已有十萬之眾。當叛軍兵臨城下,梁武帝這才加封羊侃為侍中、軍師將軍,又賞黃金五千兩、白銀萬兩、絹帛萬匹,讓他賞賜士卒。
羊侃推辭不受,卻拿出自己的家財犒賞部下。叛軍圍城,城內驚慌失措,羊侃為了穩定軍心,安撫民眾,詐稱“援軍已在趕來的路上即將到達”,這才使得軍心稍定。侯景用火攻,羊侃則以水滅之,擊退叛軍。侯景又製作了尖頂木驢,用來攻城,無法抵擋,羊侃便用火箭燒驢。
侯景又命人堆土造山,羊侃則派人挖空土山地下,使土山崩塌。叛軍再製作高達十多丈的登城樓車,準備從車上往城中射箭。羊侃說樓車太高而壕溝虛軟,過來的時候肯定會傾倒,我們不必防禦,後來,果然應驗,後羊侃長子羊躭被叛軍俘獲。
侯景將羊躭押到城下,以此威脅羊侃。羊侃不受其威脅,欲大義滅親,朝著羊躭拉弓便射。侯景有感於羊侃的忠義,沒有殺死羊躭。
然而,侯景困城已久,羊侃殫精竭慮,不久病逝。羊侃死後,城破。之後,梁武帝被活活餓死,侯景另立新帝,把持朝政,後又自立為帝。不久後侯景兵敗,詐降侯景的羊侃之子羊鵾在侯景兵敗時,親手將侯景一槊刺死,報了父親羊侃建康被困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