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冉閔一共殺了多少胡人 五胡亂華冉閔

由 秋長紅 釋出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冉閔殺了多少胡人

五胡亂華時代,被稱為“屠夫”的冉魏黃帝冉閔究竟殺了多少胡人?今天恐怕很難統計。

冉閔劇照

據史料記載,冉閔領導漢族起義的過程中,曾有過兩次大規模屠殺遊牧民族的紀錄,一次是公元349年入秋之時,冉閔殺石遵之後,胡人反抗之情高漲,未達到戰略威懾的目的,冉閔盡殺胡人軍民十幾萬,至此,中原地區少數民族的氣焰開始有所收斂。《晉書》志第三與《宋書》對此次事件均有文字記述。

公元350年,冉閔率軍攻陷鄴城後下令屠城,遂發生了血流成河的鄴城大屠殺,城內家家戶戶皆未能倖免。當時鮮卑人的文獻《魏書》中詳細記錄了冉閔大軍攻至鄴城後,將城門四閉,對城內胡人展開大規模屠殺行動。二十幾萬胡人軍民被屠殺殆盡,屍體全部餵食猛獸,加之不久之後北方遊牧民族為躲避戰亂而大舉遷徙,整個過程中死傷胡人達百萬之眾。

雖說古往今來,戰亂之下百姓被殃及是再所難免的事,然而冉閔的暴行還是引來了不少後人的非議,稱其為屠夫天子亦不為過。 但譴責歸譴責,放在看待歷史的角度,冉閔的所作所為,依然有著重大而積極的意義。遙想當年,戰神一聲令下,中原百姓立刻披甲上陣,與入塞胡人兵戎相見。可見當時冉閔所推行的政策是順應民意,符合大多數漢族人民的意願的,由此也不難窺見當時中原百姓與塞外少數民族的矛盾屬於國仇家恨,無法調和。其手段雖然殘暴,卻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有效避免了漢族滅亡的危機,對漢族人民來說,冉閔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五胡亂華冉閔

公元350年,一代暴君冉閔登上了帝王寶座,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頗有爭議的皇帝。冉閔登基後,首先消滅了羯趙,塞外遊牧民族在戰火中遭到滅頂之災。

冉閔畫像

作為中原地區漢人起義的領袖,冉閔於血泊中建立了魏國,史稱冉魏王朝,從此,影響中原大地長達135年之久的五胡亂華時代,逐漸走向了日薄西山的歸途。

眾所周知,五胡亂華無異於神州大地上一場空前的浩劫。在這一黑暗的歷史背景下,匈奴、鮮卑、羯、羌、氐等五個塞外遊牧民族趁中原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大舉南下入侵,致使中原大地生靈塗炭,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299年時,中原大地上的漢人總數約有1939萬人,然而歷經一個多世紀之久的戰亂,至冉閔滅羯趙之時,中原漢人僅剩下400萬餘,近兩千萬漢人中的四分之三被外族勢力屠殺殆盡,悠久燦爛的華夏文明險些毀於一旦。

久經戰亂的中原大地千瘡百孔,此時,冉魏政權的建立,不僅給中原漢人一次休養生息再度繁榮的機會,也為華夏後裔保住了最後一條命脈。雖然,冉閔本人在歷史上飽受爭議,後人對他大肆屠殺胡人的做法也諸多非議,然而以歷史的眼光來看,這位以勇猛果敢著稱的君王用他的雷霆手段終結了中原大地上的百年戰亂,以暴制暴的方式令侵略者聞風喪膽,對漢人來說,他依然稱得上是一位於水深火熱中拯救萬民的民族英雄。

冉閔後人

中國歷史上因屠盡五胡,挽救了中華國運而被稱為“漢家英魂”的北魏皇帝冉閔,於公元352年就義於遏陘山,至此,轟轟烈烈的冉魏王朝,如一顆光芒璀璨的流星,瞬間的驚豔過後,立刻在華夏曆史的長河中隕落。

冉閔

冉閔死後,被追封為武悼天王,其後人為躲避戰亂而隱姓埋名,散落西南各地。

相傳,後世學者透過對南方冉氏世系的調查,認為現在冉氏一族的後代主體主要為聚居在武陵山區的土家族。

據史料記載,土家族人的先祖冉守忠在南宋徽宗皇帝時期,曾奉命征討苗族部落而進入川東南的蠻荒之地,後因種種原因落戶,因而冉氏一族血脈流落於此,也不難理解。

光陰流轉千年,至新中國建國後,民族劃分,現在當地冉姓居民絕大部分是土家族或其他少數民族居民,鮮有漢人。他們絕大多為冉閔的後人,即使是目不識丁的文盲,也知曉他們的先輩之中曾出現過一位皇帝,儘管後代子孫經歷了顛沛流離的逃亡之苦,然而至要提起先祖的豐功偉績,他們依舊帶著一份難掩的自豪感。當然,除可自豪感,還有一些羞恥感,因為儒學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極其深遠,那位所謂的皇帝,是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屠夫暴君,亦是一個不忠不孝的篡位自立者,想到這些,後人便不願再提起有關先祖的事蹟。

冉閔此人,究竟是挽救漢家存亡的民族英雄,還是一個殺人如麻的屠夫,正史並未給出太多評價,作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傳奇歷史人物,其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慕容恪冉閔

前燕名將慕容恪與大魏國君冉閔一生最大的交集就是燕魏大戰了,兩人皆是一代豪傑,軍事才能都相當的出色。兩人相遇,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必須分出輸贏,燕魏大戰的結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大魏國君冉閔雕像

冉閔本是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孫,幼年時便十分的敏銳聰明。石虎也十分的疼愛他,封他為修成侯。冉閔的軍事天賦極其的高,後趙軍隊在他的帶領下,多次取得戰役的勝利。等到石虎死後,太子石世繼位,但又被其弟石遵殺害,石遵自立為王。但石遵又被其兄石鑑給殺了,後趙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最後,冉閔殺石鑑,改後趙為冉魏,成為一國之君。

而慕容恪則為前燕文明帝的皇四子,前期因生母高氏不為文明帝所喜,連帶著慕容恪也被冷落。等到慕容恪十五歲那年,文明帝與慕容恪經過一番交談後,他發現自己的兒子有著極高的軍事天賦,便將前燕的軍隊交給他管理。

公元350年,慕容恪率兵佔領了幽州。幽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冉閔自然不會輕易放過幽州這塊地方,只有佔據幽州,才有可能揮兵中原地區。冉閔一直是一個有野心的政治家,他是絕不可能讓前燕佔據幽州的,於是他發動了燕魏大戰。剛開始時,冉閔憑藉著自己出眾的軍事才能接連取得戰役的勝利。但好景不長,慕容恪開始了瘋狂的反擊,最後兩方於安喜展開決戰。當冉閔碰上了軍事才能更加強悍的慕容恪後,他註定只有失敗這一結局。最後,冉閔被慕容恪生擒,慕容恪取得了燕魏大戰的勝利。

冉閔墓

古代歷史上的中華民族英雄有很多,然而對於冉閔的故事也許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冉閔是河南安陽人,在古代的漢族將要滅族的時侯,他曾經親手推翻了異族統治建立漢族政權。如今在他的故鄉安陽內黃縣還保留這他的墳墓。

冉閔雕像

冉閔墓成為了當地的一個著名旅遊景點,許多銘記歷史崇拜冉閔的海內外華子都會親自到冉閔墓前拜祭,以表達尊敬和懷念。冉閔墓佔地有上萬公里,雖然墓穴裡沒有太華麗的建造但是覆蓋的範圍卻很廣。冉閔死於鮮卑族手下,據說冉閔因為屠殺胡人死後屍體被胡人遺棄荒野,屍骨無存,冉閔的部下悲痛的收集冉閔的衣物將衣物帶往冉閔的故鄉也就是現在的內黃縣,在這給他建立了一個座規模宏大的陵墓,也就是衣冠冢。衣冠冢顧名思義,墓穴裡並沒有屍體。但是墓前立了用於祭拜的香臺,墓兩邊立這石頭鑄成的羊,馬還有一些侍衛。冉閔墓在文革時期曾被紅衛兵殘暴損毀,所以現在只是一些石像遺蹟。

冉閔墓雖然沒有太多的陪葬物品,但是它在後人心裡的地位卻是無比崇高的。冉閔政權覆滅後,鮮卑族的史官並沒有記載他的事蹟,東晉漢族正史裡也沒有過多冉閔的記錄,可是後代們還是根據少數的資料推測出了冉閔的生平和功績。許多來到冉閔墓的遊客心裡對這位真正的民族英雄都無比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