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歷史,英勇善戰的武將甚多,但說到能以一敵百的猛將,真正能算得上的只有三位。
這三位猛將不僅驍勇善戰,更是在戰場上能以一敵百,有萬夫不當之勇。所以可以想到能符合這個標準的人很少。
楊再興
說到岳家軍,那真稱得上是中國古代史上少有的能征善戰,軍紀嚴明的隊伍。能成為岳家軍的不僅都是身家清白之輩,對於武力值的要求那也是非常高的。
而楊再興無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楊再興的成名,還要在加入岳家軍之前。而在加入岳家軍之後,楊再興越戰越勇,更是單槍匹馬闖入完顏宗弼的陣中溜了一圈。如此勇武實可稱得上一員猛將。對於這一戰,《宋史》中也有很詳實的記載。
冉閔
說到這位將領,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他是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的建立者。在他少年時期,被後趙皇帝石虎收為養孫。這時的冉閔就已經展現出了自己的孔武有力,聰明機智。到了他成年後,曾隨石虎部參加昌黎之戰,但石虎的部隊不敵對方,被殺的大敗而逃。只有冉閔所率的那支保持了嚴整的軍貌,沒有遭遇創傷。此戰過後,冉閔的威名開始在軍中傳播開來。
但要說到冉閔最為人所知的,那應該就是他頒佈的《殺胡令》了。這件事情可以說是給了冉閔的一生一個最刻板的評價。
甚至於這件事究竟是不是真的都應該打一個問號。
可對於冉閔戰場上的勇猛,卻是真的值得稱讚的。在他一生中的最後一戰——廉臺之戰,也是他最為高光的時候。
這一戰也可以看作是繼韓信和項羽之後,當世最勇之人和最智之人的較量。冉閔也在這一戰中達到了匹敵項羽的勇武——單場戰鬥擊殺三百人。
如此勇武實在是當世罕有,歷史少有。甚至中國歷史上能有如此勇武的,也不過項羽和冉閔二人。
此戰冉閔的對面是率領數萬騎兵的慕容恪,而冉閔卻只是步卒。就是這樣被人們認為應該是兵種被克的局勢,生生被冉閔的天神下凡打了個十戰十捷。
慕容恪見此情景終於意識到單憑中路對攻,己方完全沒有冉閔一合之敵,所以採取了中路退卻,兩翼包抄的打法,最終憑藉戰術贏下了戰鬥。
對於冉閔的歷史定位,除了應該肯定他的武功,還應該肯定他是一位民族英雄,肯定他對抵禦胡人的作用。范文瀾先生曾有云“閔驅逐諸氐羌胡蠻數百萬各還本土”。
項羽
既然能匹敵項羽的人都是歷史少有,世所罕見,那項羽本人自然也是勇冠三軍。
項羽的威名相信稍微瞭解過一點中國古代史的朋友都有所耳聞。諸如“力能扛鼎”、“以一敵百”這些形容詞都像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一般。
有關項羽的軼事也被人們多次改編成各種形式廣泛傳播。
就說項羽的封神一戰吧。雖然這個提法可能被許多人詬病,但我認為從這次戰役對後世的影響,還有對項羽聲望的累積來看,確實能稱為“封神之戰”。
這戰自然就是成語“破釜沉舟”典故的源頭——鉅鹿之戰。
當時項羽的對手是蕩平戰國,橫掃六合的王翦孫子王離。他所率領的是“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的長城守軍。此役的發生時間,距離這隻軍隊守長城的時候不過數年,能想象這支隊伍的戰鬥力依舊是中原雄獅。
而項羽的對手卻不只一個王離。秦末的農民開始起義,推翻暴秦的起義軍遍佈全國,秦朝自然不會坐視自己的政權如此輕易就被推翻。所以派出了章邯去鎮壓。章邯所率是把陳勝大軍打趴下的刑徒。說白了就是一群奴隸和苦力。
王離和章邯所部足有四十萬之多,而返觀項羽,不過數萬人,其中的主力就是項羽的“八千江東子弟”。
如此懸殊的兵力,在結束之前任誰都不相信項羽能勝。
而就是這個項羽,年僅25歲的項羽,九戰九勝,一戰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