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注重防禦壁壘和善打殲滅戰角度,分析白起的軍事思想,算無遺策

導言:戰神白起為秦國攻城略地,為何擁有如此傲人的戰績?從注重防禦壁壘和善打殲滅戰角度,分析白起的軍事思想,算無遺策
戰國風雲,戰爭四起,亂世是出英雄的時代,也是出戰神的時代,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可謂是一個非常傳奇性的人物;白起一生從未經歷過任何一場敗仗,在戰爭當中所使用的戰法也是非常驚奇的,由他所帶領的戰爭無不讓人拍案稱奇。
在那樣一個天下大亂的年代裡,有白起這樣的強將,為秦國的開疆拓土省下了不少力氣,尤其是到戰國中期之後,那時整個中原的局勢還是比較平穩的,魏國失去了超級大國地位,各個國家之間穩定發展的同時又相互制衡,局勢相對來說比較平靜,各個國家之間的實力差距相比於戰國前期和戰國後期來講還是比較小的。
從注重防禦壁壘和善打殲滅戰角度,分析白起的軍事思想,算無遺策

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白起帶領著秦國的軍隊攻城略地開疆拓土,硬生生地為秦國打出了一片天地,讓秦國成為了最為強盛的諸侯國,為秦國後來的統一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的。那麼白起在戰爭當中所運用的戰法有哪些呢?或者說白起的作戰突出特點是什麼呢?他又是如何憑藉著自己的軍事天賦為秦國穩定局勢的呢?本篇文章深入分析一下,戰國時代一代戰神白起。
第一點就是白起不同於其他軍事將領的作戰目標;在白起的時代,他帶領軍隊發動戰爭或者說應對戰爭的時候,並不把攻城略地當作唯一的目標。在那個時代,諸侯國之間的爭霸非常的頻繁,各個國家都以拓寬領土疆域面積作為重中之重,因為只有獲得了實際的土地利益,才能夠更加穩固自己國內的發展,這也是為什麼戰爭之後,戰敗國基本都割讓土地的原因。
白起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以殲滅敵方有生力量為主
戰國時期,各大諸侯國所發動戰爭的基本目標,就是要攻略其他國家的土地,只是到了白起領兵作戰的時候,攻城略地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以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的作戰目標,也就是說,以消滅敵軍的主力,壓低他們的作戰能力和軍事實力為標準,讓他們在短時間內無法在軍事方面有所突破。
這是一種長期壓制敵方的手段,因為在那樣的冷兵器時代,打仗基本是要拼人多的,如果軍隊的有生力量被殲滅的話,那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國家不僅失去了向外擴張的實力,同時連自保都會面臨著很大問題,有助於秦國與其他的國家拉開差距,而這一點也很好的證明了白起在秦國的作用。
從注重防禦壁壘和善打殲滅戰角度,分析白起的軍事思想,算無遺策

我們上面說過,戰國中期是一個各大諸侯國實力均衡的階段,白起運用這樣的戰法採取軍事行動,極大程度上拉大了秦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實力差距,為後來秦國的一家獨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樣的戰法支援之下,白起非常善於打野戰,基本上都是運用等量圍困一戰聚殲的方式進行作戰的,並且是戰必求殲;其他的將領在與白起的對戰當中可謂是苦不堪言,這也是為什麼白起會在長平之戰結束之後,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的原因。
因為戰必求殲,其實是殲滅戰的一個核心的思想,力求的就是要殲滅所有的有生力量,而白起作為殲滅戰的開創者,對於這種打法可謂是爛熟於心,同時,他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善於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之一,在戰爭當中的運用是無與倫比的。
第二點就是白起比孫武和商鞅更先進一步的軍事思想;白起非常善於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他打的殲滅戰與後世的諸多統帥還不盡相同,一般來講,打殲滅戰求的是穩、準、狠,講究在戰爭當中快速地殲滅敵軍的力量,白起在力求做到這一點的同時,還講究打追擊戰。
追擊戰可以看做是殲滅戰的一個後續,也可以看作是為了達到一戰聚殲的目的而進行的收尾,講究的是對敵人窮追猛打,完全不顧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一點,不給敵軍留下活路,凡是所包圍計程車兵力求全部殲滅。
從注重防禦壁壘和善打殲滅戰角度,分析白起的軍事思想,算無遺策

同時,對於流散計程車兵也要透過追擊戰而盡數殲滅,這種打法可謂非常的狠厲,比之孫武的“窮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戰勝逐北無過十里”顯然前進一步,很好地打擊了敵方的軍事力量。
這讓白起在攻城略地的時候,還能夠非常深重的打擊到敵方的基礎力量,在不傷及自身軍隊根本的情況下,讓敵軍短時間內毫無還手之力,在達到這一目的之後再進行攻城略地,能夠取得的效果是難以想象的,比起其他的方式,之於戰國中期這一個特殊的歷史時間點來講是事半功倍的。
山東六國儘量避免與白起作戰
在那個時代,山東六國才會要儘量避免與白起所帶領的軍隊發生爭鬥;這也有效地打擊了合縱的勢力對秦國的壓制,因為白起作戰思想的原因,山東六國不敢聯合過多的軍隊與其進行對抗,因為一旦失敗,那麼就將是全軍覆沒。
山東六國為了避免大規模的人員傷亡,也為了保留自己的國家實力,白起擔任秦國上將軍的時候,合縱的事情是鮮有發生的,尤其是在伊闕之戰之後;伊闕之戰當中,六國聯合軍隊數十萬進攻秦國,那場戰爭是白起所帶領的第一場重大軍事行動,全殲韓趙魏三家聯軍二十四萬,給了山東六國極大的打擊,也讓秦國從六國合縱的壓力當中稍作解脫。
從注重防禦壁壘和善打殲滅戰角度,分析白起的軍事思想,算無遺策

第三點是他對於防禦壁壘的重視;我們上面說到白起是一個非常善於打野戰的軍事將領,在打野戰的過程當中,白起十分重視對於防禦壁壘的建設,但他的這種防禦壁壘的建設與其他將領的目的不一樣。
一般來講,建立防禦壁壘是為了兩軍對峙做準備的,但白起建設的防禦壁壘更多的是作用在攻擊方面,也就是說,他的防禦壁壘不僅是固定的建立在自家的軍事陣地,來保證自身軍隊的安全的,更多的是透過戰場謀劃而隨時建立的。
在作戰中,白起善於誘敵深入,分割瓦解敵軍
在白起的打仗過程當中,會先誘導敵軍脫離他們原本的軍事陣營,然後在預計的殲敵地區建立防禦壁壘,以此作為殲滅敵人的保障和阻礙,也用來防止敵軍突襲;他的這種以修建壁壘作為進攻的輔助手段的作戰指導思想,雖然在後世常有出現,但在當時所處的那個年代裡是絕無僅有的。
從注重防禦壁壘和善打殲滅戰角度,分析白起的軍事思想,算無遺策

長平之戰中,白起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戰勝趙括
這也是白起在長平之戰中戰勝趙括的手段,當時趙括就是在白起的誘導之下,帶領著將近一半的趙國軍隊脫離了主力軍的陣地,卻被白起截斷了突圍的後路,同時也阻斷了主力軍營給他們提供糧草的後援保障道路,導致趙括的軍隊既沒有辦法突圍又沒有辦法獲得糧草,最終只能在圍困中等待絕望的到來。
這種手段不可謂是不先進的,尤其是在長途奔襲作戰當中作用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因為長途奔襲作戰與短距離的作戰是有著很大區別的,就如同長平之戰一樣,秦國是跋山涉水進攻趙國,戰線拉的非常長,而在趙國是在家門口進行作戰,極其方便建造防禦工事。
廉頗採用固守家門三年而不出,守城不出的方式,讓秦軍消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卻依舊沒有辦法贏得長平之戰的勝利,以白起這種誘敵出營的方式在這種長途奔襲戰爭當中能夠短時間的達到效果,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作戰勝利率。
從注重防禦壁壘和善打殲滅戰角度,分析白起的軍事思想,算無遺策

筆者認為,白起在軍事戰爭中,能夠取得百戰百勝,還源於他高超的運籌帷幄的能力;白起的算無遺策,在整個戰國時代的軍事將領當中也是絕無僅有的,他對於戰場的把控能力,對於形勢的分析都非常的獨到,這是他軍事天賦的一種體現,也是他百戰百勝的一個重要的依仗。
在《戰國策·中山》中說白起的謀劃是精確進行戰前料算,不論敵我雙方軍事、政治、國家態勢如何變化他都能夠精確的計算在內,甚至是第三方可能採取的應對手段等等,皆有精確料算,無一不中,可謂是,能未戰即可知勝敗。
白起算無遺策,能未戰而知勝負
這樣的評價可謂是非常之高的,對於一個軍事將領來講,能夠算無遺策,將戰場之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全部計算在內,是一種非常高的能力,比如在伊闕之戰當中,白起則就推測出齊國很有可能會私自發兵吞併宋國,於是戰前便撤出了秦軍留守在宋國的軍隊,讓齊國順利的得到了宋國,從而也引起了天下各國的怨恨,為後來的六國伐齊做了鋪墊。而在長平之戰當中,白起也對趙括的作戰形勢瞭如指掌,所以事先才對自己代替王齕擔任秦軍將領的事情秘而不宣,以此來讓趙括大意從而輕敵冒進。
從注重防禦壁壘和善打殲滅戰角度,分析白起的軍事思想,算無遺策

而《戰國策》中所說的,不戰而知勝敗也並非是空穴來風,除了白起打贏的戰爭之外,他對於邯鄲之戰的反對,其實也是這方面的一個具體體現。
在秦昭襄王執意發動邯鄲之戰的時候,白起則是從各個方面向秦昭襄王介紹了邯鄲之戰的不可行性,包括秦國軍隊的作戰阻礙、楚國和魏國的發兵支援、趙國國家內部形勢的變化,這些情況,白起分析得面面俱到。
然而,秦昭襄王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在邯鄲之戰爆發之後,白起所說的這些點卻是全部都發生的,這也是為什麼他後來拒不同意領兵作戰的原因,因為在白起看來,這場戰爭是不可能打贏的戰爭,所以,不戰而知勝敗並非是一種誇大的評價。
除去《戰國策》當中對他的褒獎之外,太史公司馬遷也在他的《史記》當中稱讚白起為“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同樣給了白起極高的評價。
從注重防禦壁壘和善打殲滅戰角度,分析白起的軍事思想,算無遺策

筆者認為,白起這個人在軍事作戰方面是有著獨特的天賦的,他對於戰場的把控和臨場決策的本領是其他人所不能相提並論的,事實上,在整個戰國時代,能夠超越白起的人確實絕無僅有,哪怕是戰國後期為滅國之戰,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秦國名將王翦,也不能夠超過白起。
白起為秦國開啟一家獨大的局面
白起被譽為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不僅是因為他一生未嘗敗績的戰果,更是因為他過人的軍事天賦以及他利用自己的才能為秦國做出的貢獻;我們可以說,正是因為這個人的存在才打破了戰國中期各大諸侯國的相持局面,同時也是因為他在長平之戰當中取得的勝利,才開始了戰國後期秦國一家獨大的時代。
無論是對於整個秦國的統一來講,還是對於整個歷史發展的推進,白起都有著相當大的功勞;但在後世,很多人對於白起的評價並不高,因為他所經歷的長平殺降事件是他一生的汙點,也是他最惹人爭議的地方。
坑殺趙國降卒,這一件事給白起引來了極大的非議,也是一個並不人道的作為,作為一個軍事將領,戰不殺降其實是共識,但白起卻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坑殺了數十萬降卒,這樣殘忍的方式同樣是絕無僅有的。
從注重防禦壁壘和善打殲滅戰角度,分析白起的軍事思想,算無遺策

可是話說回來,在那樣一個各為其主的年代裡,白起作為一個軍隊的統帥,他所要做的就是為他的國家去謀取實際的利益,雖然這樣的形式非常的不人道,但確實為秦國帶來了極大的好處,讓趙國失去了幾乎全部的軍事實力。
本來趙國是山東六國的抗秦主力,可是長平之戰之後趙國跌入了低谷,山東六國的實力也是大幅度下降,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攔秦軍的腳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將長平之戰作為是提前的滅國之戰的原因,畢竟在長平之戰之後,趙國的滅亡已經成了既定的事實。
所以,我們不能夠將這件事情作為批判白起的一個理由,更不是我們否定他軍事才能的一個原因。事實上,在長平之戰當中,趙國雖然損兵40萬,但秦軍也是傷亡過半的,兩個國家在軍隊上面的損失其實差距並不大。
只不過一個是戰死沙場,一個是當作降卒被坑殺,所以後世的評價才會極其不同;可是無論如何,總體來講,白起還是對歷史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如果不是他在戰國中期的攻城略地,想必秦國統一的年代還要推遲更久。
參考文獻:《呂氏春秋》、《戰國策》、《史記》、《左傳》、《資治通鑑》、《漢書》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301 字。

轉載請註明: 從注重防禦壁壘和善打殲滅戰角度,分析白起的軍事思想,算無遺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