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社】;
11月10日,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醫賈文成(左二)在指導陝西中醫藥大學來自哈薩克的留學生何歡(左一)、馬文軒拔火罐。新華社記者 劉瀟攝
新華社西安11月12日電(記者鄭昕、張晨俊)“這一針下去要快要準,扎進皮膚裡的一寸至一寸半之間。”陝西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教授賈成文說著,站在一旁圍成個半圓的幾位“洋學生”側耳聽著,不時點頭。
中國傳統醫藥學不僅歷來為中國人所珍視,如今也吸引到越來越多外國青年的關注。在陝西中醫藥大學,有近百名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的留學生,正在學習中醫藥理論和針灸、推拿、拔罐等技藝。
2014年就來到中國的哈薩克小夥穆罕默德·柳什林,是最資深的在校留學生之一,甚至連說漢語都帶上了濃重的陝西關中腔。中文名叫李恩典的他,正在針灸推拿專業讀研一,雖然再過一年才有資格出診實習,但平時在老師身邊耳濡目染早已技癢,時常與寢室同學相互切磋。
來華之前練過七年拳擊的李恩典告訴記者,他棄拳從醫的初心是“與其傷人,不如救人”。“我父母很早就知道有中醫這門學問,也支援我改學中醫,可以說這既是家族的寄託,也是我實現個人的夢想。”
過去幾年,李恩典代表學校參加過不少全國中醫技能比賽,眼見選手中的“洋麵孔”越來越多。“剛開始身邊都是中國人,後來慢慢多了馬來西亞、俄羅斯的中醫學生。我希望未來能和更多國家的人比賽。”他說。
11月10日,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醫賈文成在指導陝西中醫藥大學三名來自哈薩克的留學生進行診脈。新華社記者 劉瀟攝
“相比於本土學生,留學生還要多過一門語言關。他們想把中醫學好,絕對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帶過不少留學生的賈成文告訴記者,留學生的刻苦令他欽佩。在這些人中,有不少人畢業後回到家鄉的醫院工作或是開設診所,把自己所學帶到了海外的醫學實踐中。
賈成文表示,有學生畢業很久之後還透過網路與他交流臨床經驗,並把一些疑難雜症的患者介紹到中國接受中醫治療。
“這些學生各自的祖國都有傳統醫學。在交流中,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賈成文說。
看著賈教授給就診者把脈,同學中身材最高大的留學生伊斯梅爾·道羅夫把左手手指貼在右手脈搏上,默默學習老師的手法。“我都上研二了,但號脈還是最拿不準的一門技術,裡面的變化實在太精深。”
比起未來想要與中醫高手名家一較高下的李恩典,道羅夫想回家開間小診所。儘管是哈薩克籍,但他全家已在白俄羅斯定居多年。
“我在白俄羅斯觀察過很多患者,其實都可以透過中醫的技法來進行康復治療。現在我們那邊的中醫大夫大都沒有在中國系統學習過,希望未來我把在中國學習到的技藝帶到白俄羅斯,幫助更多當地人。”道羅夫說。
據介紹,除了校內的教學和實習,這些年學校鼓勵留學生參加全國“青年說中醫”影片大賽、《黃帝內經》知識大賽等,還組織他們作為馬拉松比賽志願者給運動員放鬆肌肉,讓他們直接面對中國民眾,有了更多實踐中醫理論與技術的途徑。
11月10日,陝西中醫藥大學來自哈薩克的留學生馬文軒、何歡(右二)、李恩典(右一)在陝西中醫藥大學博物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 劉瀟攝
陝西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蒲濟生告訴記者,作為國內較早開展中醫藥國際教育的高校之一,該校從1988年招收第一名留學生至今,已經培養出37個國家和地區的3100餘名中醫藥人才。
蒲濟生說:“上合組織國家是我們推進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的重點。全校現有來自巴基斯坦、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學歷生共99人,佔到留學生總數的88%。”
蒲濟生表示,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正被越來越多人所認識和接受。來中國領略傳統醫藥魅力的留學生,也自然成為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民心相通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