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高校“一把手”抓就業責無旁貸

  【光明時評】

  日前,教育部發布通知稱,為加快健全高校畢業生市場化社會化的就業創業工作機制,千方百計開拓更多就業創業崗位和機會,深入落實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決定在今年3-8月開展專項行動,要求每所新建高校書記(校長、院長)正職共拜訪用人單位原則上不少於100家;就業去向落實率低於當地平均水平的高校,校領導班子新開拓用人單位不少於100家。

  據報道,部分高校已著手行動。有學校負責人向筆者表示,該校基於各專業就業、實習和擬升學留學、困難群體等相關資料,將組織校相關負責人按專業分工協作走訪,並提出“走訪要爭取實現:固,即已確定就業意向的進一步鞏固;促,即有意向正在談的努力促成;擴,即拓展新單位或原合作單位挖潛”。

  今年高校畢業生總量創歷史新高,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一把手”出馬,訪百企走百家,精準推薦本校學生,不失為現實可行的舉措。從短期看,作為第一責任人,高校“一把手”邁出校門,透過走訪能建立並暢通就業合作渠道、充分了解吸納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與社會、行業、市場對接,挖掘更多崗位資源;同時也能從培養者的角度大力推介畢業生,讓合適的學生去往合適的崗位。

  更重要的是,“一把手”們的調研走訪能與企業建立長期的聯絡關係和靈敏的反饋機制,深度瞭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認真分析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形勢,共同查詢學校學科專業設定、人才培養、就業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充分吸收用人單位的意見建議,為學校學科專業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招生計劃安排和就業指導服務提供依據,不斷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大學生就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的不僅是對策,更是整體就業環境的塑造。其中,既牽涉公共政策制定、市場崗位提供保障、社會容才機制、各級政府各部門的服務保障,也包括了學生就業觀念、創業意識、就業能力、家長就業觀念的變更。因而,既要將之放在整個社會單元中系統看待,又要從源頭上謀劃指導,就業這一終端出口才能浚通。

  高校“一把手”抓就業,責無旁貸。同時高校也要著眼於長期培養目標,大學不是崗前培訓機構,其人才培養的職能決定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的根本問題,落實到具體的培養環節,就是實現對青年學生的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

  只有讓培養出的學生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才能使其適應時代要求和社會需求、勝任崗位變化和發展、成為真正的有用之才,也只有到這個時候,大學才算真正完成了育才的使命。

  (作者:張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67 字。

轉載請註明: 光明日報:高校“一把手”抓就業責無旁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