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即日起,《青年說》欄目策劃推出“鄉村教育者手記”,為鄉村校長和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分享教育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感,助力鄉村教育先行區建設。
以下是山東沂南縣沂南二中教師丁鳳華的教育手記:
走過蒲汪大街的十字路口,向東行駛四五百米,車子緩緩地來到我們採風的目的地——沂南縣蒲汪中心小學。這是一所佔地僅有17畝地的學校,和現在新建的動輒幾十畝上百畝的校園不可同日而語。校園內也不見什麼特別醒目的高大上的教育口號,簡約而精緻的校園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然而這是一所並不簡單的學校,這裡所發生的每一個故事,進行的每一項教育探索,都值得我們用教育的眼光細細打量。
那朵沒有葉片的髮簪花
我們來到聖母聯小,一下車,就見一群孩子每人手拿一朵鮮豔的花,微笑著跑過來,很自豪地送給我們。見我們有些小吃驚,一位活潑大方的女老師走過來說,這是孩子們剛剛製作的髮簪花,還沒有來得及新增花葉呢。
說話的這位年輕女老師叫薛娟喜,是這個聯小的負責人。大家都非常喜歡這朵髮簪花,一路上每一個人都小心翼翼地捏著,到哪裡也捨不得放下。
薛娟喜校長告訴我,“這朵小花還不完美,很遺憾,還沒有長出葉子。”其實,有沒有葉子到也無所謂,因為在學生們看來,這已經是最美的了!是呀,他們用自己的手製作的,並且親手送給我們,他們肯定很幸福,很自豪。雖然尚未完工,有一點點缺憾,但也很有意義。我們也接受了孩子們的熱情和善良,也接受了他們的友好和真誠。
這讓我想起了有些學校,為了展示學生的創作成果,去市場買來了一些東西充當學生的作品。教育不能作假,讓孩子實實在在地動手,就是有不足,不成熟,不完美,但也是學生製作的。我由衷地欽佩聖母聯小老師們的真誠,他們大膽地讓孩子們拿出沒有葉片的花來送給我們,這是多麼清澈的教育啊,這就是最美的教育。立德樹人不是一句沒有著落的空話,也不是一句用來糊弄人的假話,而是貫穿於教育的一點一滴。
學校開展的每一項活動,其實都不能僅僅簡單地看作是活動。在活動中開發孩子的智力,在活動中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在活動中磨練孩子的品格,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興趣,在活動中育人,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聖母聯小東北角那片開闊的田地是孩子們最陶醉的地方。隨著城市化的不斷加快,土地已經成為最稀缺最寶貴的資源,而校園的土地尤為珍貴。有些目光短淺的學校把空閒的土地想方設法建成各種樓房,頗有教育遠見的劉慶偉校長沒有這麼做,而是讓這片土地長出了南瓜,長出了豆角,長出了西紅柿,長出了孩子的綠色夢。
此時,正是南瓜成熟的季節,只見黃澄澄的南瓜遍地都是,地裡的土肥還在散發著一股異樣的味道。薛娟喜校長引誘我們去採摘,並說想採摘幾個就摘幾個。學生熱情地遞過來塑膠袋,我們八九個人一下子就來到了地裡,尋找最喜歡的南瓜。學生們喜歡這片土地,喜歡來這裡施肥、澆水、拔草、採摘。這裡就是孩子們的樂園,他們精心守護著每一棵秧苗,就像精心守護著自己一樣。
當城裡的孩子因為開展勞動教育想盡千方百計東奔西跑的時候,蒲汪小學的孩子們在這裡遇見了自己最親切的土地,嗅到了真正的泥土芳香。
孩子們從小就學和泥土打交道,對土地有別樣的感情。他們在這裡愉快地勞動著,大膽地創造著,幸福地收穫著。他們的夢在最有意思的泥土裡深深地紮根,結出自己最想要的果實。他們從小學會了播種,學會了澆水施肥,懂得了珍惜糧食;他們從小熱愛泥土,熱愛勞動人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那一地的南瓜地和那朵沒有葉片的髮簪花,至今讓我心動不已。
那個吹口風琴的男孩
這次採風,給大家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那個吹口風琴的小男孩。
他叫張智銳(化名)是二年級的一個學生,之前在康復醫院呆過一段時間,後來才來到聖母聯小。
薛娟喜校長介紹,張智銳比較有個性,一直獨來獨往,幾乎不和其他同學交往說話,所以班級裡面幾乎沒有朋友。
就是這麼一個有自閉傾向的孩子,給老師和學校的管理帶來不小的挑戰。薛娟喜校長給大家講了這樣一件事:“五一的時候,學校的放假通知是五月一日到三日放假,四日上週六的課,結果他拗起來了,非得哭鬧著放假到週六,任憑怎麼說都不行。開啟手機找到日曆跟他講,他也不聽,找了之前他的老師跟他講也不行。然後我們說那你放假可以嗎?結果,他依然說不行,得全校一起放假到週六。當時我們老師真的沒轍了,只好聯絡了家長,家長接走了。第二天,家長送來,張智銳到處找老師,跟挨個向老師道歉。”
這樣的孩子大多自我封閉,執拗任性,不善於交往。如何改變?開始老師們也覺得束手無策。然而,改變就在一瞬間。
2023年春,劉慶偉校長來到蒲汪小學,在摸清了學校的實際情況後,決定實施“一校一品”工程。其實,這也是全縣全市要求推開的專案。可是有的學校只是走了一下形式,沒有全面推開,而劉校長要求必須推開,就是有再大的困難也要開展。學校在資金相對緊張的情況下購來了各種器樂,有豎笛、陶笛、葫蘆絲、口風琴等。
然而,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學校沒有一個科班的專業音樂老師,要想在器樂方面開展活動難上加難。可劉校長覺得這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你想不想幹,想不想推行。就這樣,蒲汪小學的“一校一品”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下開展了起來。
聖母聯小的口風琴是“一校一品”的自選專案。
無巧不成書,張智銳就選擇了這個專案,並且不久就喜歡上了口風琴。喜歡上了口風琴後,張智銳像完全變了個人一樣。五一之前,學校有一個老師快產假了,就讓她帶了幾節音樂課,結果張睿天天跟在老師後面,纏著老師上課:“老師,什麼時候上課?老師,今天幾節音樂課?”
可別說,張智銳似乎對音樂,對口風琴有一種特別的感覺,老師教給他的曲子,不用幾遍,他都記住了,並且所有學過的曲子都能很好地演奏出來。從開始最簡單的《搖籃曲》,到後來稍微難一點的曲子,張智銳都會了。後來薛娟喜校長就給他提供譜子,他自己練習。到目前,張智銳已經會演奏十幾首曲子了。這簡直是一個奇蹟,讓劉校長和老師們倍感驚喜和振奮。
6月15日,口風琴興趣小組給我們展示的那天,張智銳是最後一個出場,老師告訴他是”壓軸”。在一排六人中,張智銳最矮,他胖乎乎的臉蛋,兩手抱著口風琴,很自然很輕鬆地站在那裡,等待壓軸出場。
在老師沒有特別提及之前,我們似乎也發現了點什麼,但是根本無法和一個自閉症的孩子聯絡上。老師說,是口風琴改變了他,讓他很自信地站到了這個特殊的舞臺上。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薛娟喜是一個熱心人,也是張智銳為數不多的知心朋友。她和張智銳說:“我們21號會有全鎮一校一品巡演活動,你要好好練,表現好我帶你去巡演。”可能這一句話激起了他的興趣,張智銳練的更賣力、更用功了。
巧了,我們要15號去採風,趕在了21號之前。14日那天,薛娟喜校長偷偷地告訴張智銳:“明天要來一批客人,你要給他們表演口風琴。”結果,把張智銳給急壞了,一直跟在他老師後面追問:“老師,客人什麼時候來呀,我們什麼時候表演呀?”
沂蒙作家採風團來了,口風琴興趣小組的六位同學在大廳裡默默等待。當張智銳得知自己壓軸表演的時候,小眼睛高興得都眯成了一條線。薛娟喜校長告訴我們,這是張智銳從未有過的表情。終於輪到出場了,只見他拿好口風琴,盡情地表演了起來。一首又一首,大家陶醉了,張智銳更陶醉了,沉醉了。我們一行對他們的表演報以熱烈的掌聲,聽到掌聲的張智銳咧開嘴笑了。
表演結束的時候,薛娟喜輕輕地表揚了他一句,然後給了他一個給客人吃的桃子,張智銳接過桃子,那種興奮更不用說了。
張智銳迷上了口風琴。最近,他竟然能自己改寫曲子了。他改編的曲子,有的很有節奏,並且他還會邊打手指邊哼唱呢。
想不到,真想不到,口風琴改變了張智銳。其實,這也是劉慶偉校長當初強力推行一校一品的初衷。“一校一品”不僅僅讓孩子會吹會唱,更重要的讓孩子從小養成興趣,找到自己最適合走的道路。教育就是尊重每一個個體,為每一個學生的生命負責,為每一個家庭負責。
這小小的器樂,不但給孩子帶來了興奮和精彩,還給他們帶來了自信和陽光。
小小張智銳的改變不是偶然。相信,只要不斷地用心用情,一切教育奇蹟都會出現。教育就是喚醒,就是讓不可能變成可能。此時,我腦海裡浮現出那群放飛無人機的少年,還有那群痴迷於跳繩表演的孩子們……
飄香的書架
下午的座談交流在頭雁工作室。一進屋,我就被東牆的書架吸引住了。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用整整一面牆做書架。一百多個方格,每一個格子裡放著一本書。這滿滿的一書架教育文化名著讓我目瞪口呆。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學校一定會走得很遠很遠。
平時喜歡讀書,所以對書就比較關注,每到一處學校,我都會到有書的地方看看。劉慶偉校長說:“這是我為老師們專門做的書架,老師們需要什麼書,我就想辦法給買來,放在這裡看。”一個愛讀書的校長,也一定對教師閱讀毫不吝嗇,也一定能培養出愛讀書的教師和會讀書的孩子來。
實際上,這才是教育的源頭。
在座談中,我不自覺地走神了,我的目光被那些有意思的書吸引而去。我發現了書架的那本《我就想靜靜地教書》,這是我比較喜歡的一本書,因為我喜歡這位老師的語文教育理念。還有那本《學會生存》,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關注的教育理念。當今社會,生存是最大的問題,教師要心裡裝著這個問題,並且要透過自己的教育實踐化解問題。還有很多的書,比較前沿,值得老師們認真閱讀。
在下午的採風中,我遇到了幾位老師,談到讀書的問題,她們說:“劉校長一直要求我們讀書,也很支援我們讀書,其實他也讀了很多書,我們都願意和他交流讀書的心得。”
劉校長確實是校園閱讀的真正引領者、推廣者。學校的三處聯小,我發現每一處都有自己的書架,有小小的圖書角。有的在大廳裡,有的在教室的角落。最難忘的是聖母聯小那個擠滿孩子的閱讀角,課間五六個孩子坐在一起,靜靜地讀書,儘管聲音有些噪雜,但並沒有影響她們閱讀。他們專注閱讀的樣子,這是我此次採風中遇見的最難忘的鏡頭。
最是書香能致遠。劉校長提倡的世界眼光,不是一句空話。老師和孩子們透過一卷卷書,透過閱讀,和最美的世界相遇;透過那根無形的網線,和精彩的世界聯通。
一個也不能撤
蒲汪中心校下轄三處聯小,分別是聖母聯小、楊莊聯小和寨西聯小。
聖母聯小是沂南縣目前最大的聯小,學生四百餘人,寨西聯小人數較少,僅有56名學生,多少有些尷尬。
休息間隙,我問劉校長:“寨西聯小學生不多,為何不撤?”劉校長鄭重地對我這樣說:“就是還有一個孩子,也不能撤,也要保留著。”從劉校長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的堅定,讀到了他們堅守的高貴。
不但不撤,劉校長還全力打造聯小的新亮點、新特色、新品牌,把一校一品落到實處。
楊莊聯小的課外興趣小組搞得有聲有色,他們的跳繩活動,開展的非常好。其中有一些是非常複雜的動作,我很佩服孩子們的理解力。當我看到孩子多種姿勢變化的花樣跳繩後,偷偷地問:“這麼難的動作,這麼複雜的花樣是誰教的?”楊莊聯小負責人李雲成說:“都是從網上搜的,有影片,看了後,學生逐步嘗試,慢慢就學會了。”
雖然地處農村,但劉校長要培養有世界眼光的學生。劉校長說:“現在想學習很簡單,一根網線聯通世界,一開啟電腦和手機,什麼都有,這是最大的教學資源,也幫助我們解決了好多問題。”
說實話,蒲汪小學缺錢,缺師資,但不缺熱情和執著,不缺創造和信心。他們責任,有擔當,有不服輸的勁頭,什麼困難都能克服。聖母聯小的陽光大課間勇奪全縣第一,沒有專業老師的指導,就靠幾個聯小老師的鑽研和網路的幫助。無獨有偶,寨西聯小的數獨興趣小組也是藉助網路開展起來的。
聯小雖小,但更值得做精做細,形成自己的品質。充分挖掘聯中教師資源,利用好網路資源,打造教育的新亮點,實現教育的新突破,這是劉校長的教育夢想。目前,學校的三處聯小都有自己的亮點,都有自己的絕活,真正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和中心校區像四朵不同顏色的鮮花競相綻放,多姿多彩。
品牌打造出來了,口碑形成了,孩子和家長不再這裡那裡去擇校了,孩子們在家門口上學省心安心放心,真正實現了劉校長辦“家門口老百姓最滿意的學校”的理想。
永不放棄每一個學生,也不隨意撤掉一處聯小。這種高貴的堅守,深深地感動了我們,也感動了每一個家長。正是他們的認真堅守,才讓孩子遇見了最美的教育,尋到了最美的自己。
“辦家門口老百姓最滿意的學校。”這是劉校長對蒲汪父老鄉親最莊重的承諾。家長滿意不滿意,看哪裡?看自己的孩子是否得到了老師應有的重視,看孩子在學校裡是否幸福地學習和生活,看孩子是否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從一張張孩子的笑臉,一件件孩子精美的作品,一個個孩子精彩的表演,我似乎看到了孩子的未來,聽到了家長最最滿意的答覆。
鄉村要振興,教育必先興。蒲汪,長虹嶺下這塊並不肥沃的土地,需要精耕細作。劉慶偉這個鄉村教育追夢人,正帶領他們一班人和孩子們,執著而又堅定地行走在堅實的蒲汪這片鄉村大地上,用他們的睿智和心血締造著沂蒙鄉村教育的傳奇,書寫著新時代沂蒙鄉村教育的最美答卷。
在蒲汪,在蒲汪小學,我遇見了最美的鄉村教育,遇見了面向世界和未來的教育。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