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二泉映月》,讓無數人奉為傳統音樂的巔峰之作,也讓愛音樂的人,熟知了這首曲子的演奏者——瞎子阿炳。
在過去的種種影視作品中,瞎子阿炳都被塑造成一個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民間藝術家。
關於他為何失明,流傳最廣的說法是阿炳反抗日本人,因此被日本憲兵暗算才變瞎的。失明後的阿炳自強不息,並最終創作出了《二泉映月》這首傳世名曲。
然而翻開史書來,歷史上真實的阿炳,很可能跟想象的不太一樣。
撕開藝術的表象,其實藏著瞎子阿炳這個浪蕩子,悲哀的一生。
一、阿炳是個私生子
瞎子阿炳的真名叫做華彥鈞,光緒十九年(1893)出生於無錫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
阿炳從出生起,就註定會擁有悲慘的一生,因為他是個私生子。
阿炳的生母名叫吳阿芬,是當地大家族秦家的少奶奶。結果吳阿芬剛嫁進秦家半年,他的丈夫就去世了,年輕美貌的吳阿芬,就這麼守了活寡。
在吳阿芬丈夫的葬禮上,秦家請了當地雷尊殿的殿主,道士華清和來做法事。
華清和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因為做法事和吳阿芬接觸的機會很多。
一來二去,兩人互生情意,便瞞著所有人私通。
乾柴烈火,珠胎暗結,守寡的吳阿芬,肚子竟一天天大了起來。
在那個封建的年代,寡婦不守婦道,在鄉下是要被浸豬籠的。
吳阿芬雖是有錢人家的少奶奶,結局也沒好到哪去。
頂著所有人的唾罵,吳阿芬把阿炳撫養到三歲,便被逼迫著投井而死。
自始至終,華清和還是那個受人尊敬的雷尊殿殿主,沒有出面認下這對可憐的母子。
吳阿芬死後,華清和便託關係,將阿炳送到了鄉下親戚處寄養,不敢和阿炳過多接觸,生怕有人懷疑。
一直等到阿炳長到8歲,當年吳阿芬的事已經被人遺忘,華清和才敢把阿炳接回道觀,收他為徒。
二、師傅竟是父親
也許是出於愧疚,華清和對年幼的阿炳格外溺愛,幾乎是有求必應。
觀中的弟子都很疑惑,為何殿主對這個半道出家的弟子如此鍾愛。
還能為何?因為阿炳是華清和的親兒子!
華清和子號雪梅,是個精通音律的高手,阿炳在他的教導下,學會了鼓、笛、二胡、琵琶等等樂器。
雖然天分極高,但被溺愛的阿炳衣食無憂,因此對樂器止步於熟練,並未上升到藝術的層次。
在華清和的縱容下,阿炳逐漸養成了任性妄為,肆無忌憚的性格,這也為他後來的悲慘人生埋下伏筆。
無憂無慮過到21歲,華清和在這一年去世了。
在去世之前,華清和力排眾議,把雷尊殿交給阿炳繼承,這也引起了觀內弟子們的不滿。
嚥氣之前,華清和把阿炳叫到床邊,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隨後便滿足的駕鶴西去。
這一訊息宛如一記重錘,直接把阿炳給砸蒙了。
那個負心的父親,導致母親被逼投井的罪魁禍首,竟然是最疼愛自己的師傅。
年輕的阿炳無法接受,他的精神遭到了重創,那個豐異沈俊,儀表堂堂的“小天師”,也開始逐漸墮落。
因為雷尊殿在當時深受百姓愛戴,所以阿炳什麼不做都能收到大把香火錢。
放縱的阿炳交友不慎,很快便染上了鴉片和賭博。不僅如此,他還整日流連於煙花之地,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浪蕩子。
大把的青春時光,阿炳都浪費在酒色之中。
他的身體被慢慢掏空,甚至還染上了嚴重的花柳病,這也是導致他成瞎子的原因。
阿炳變瞎之後,道觀中的弟子合起夥來,將阿炳驅逐了出去。
這下阿炳徹底慘了,又瞎又沒錢,他只能抄起曾經學過的二胡,在街頭賣藝餬口。
三、二泉映月的誕生
二胡成了阿炳活下去的希望,在街頭日復一日地拉曲,讓他荒廢的技藝逐漸登峰造極。
阿炳的樂器天分極高,街頭演奏時往往都是即興作曲,經常是拉完一遍自己就忘了。
等到1933年,在族人的介紹下,阿炳和寡婦催弟同居。二人在街頭賣藝,往往是阿炳拉曲,催弟大聲吆喝,向路人討飯吃。
然而即使到了這種田地,阿炳還是戒不掉大煙癮,他時常要錢抽菸,沒錢時就打罵催弟出氣。而催弟為了依靠阿炳的手藝活下去,也只能默默忍受。
等到1947年時,阿炳肺病發作,整日吐血,連上街賣藝都不行了,只能窩在家裡,靠修胡琴為生,日子更加艱難。
1950年,楊蔭瀏教授為儲存民間音樂,專程來到無錫,用磁帶錄下阿炳演奏的3首二胡和3首琵琶曲,其中最著名的《二泉映月》,就這樣幸運的儲存下來。
僅僅幾個月之後,阿炳就病逝了,死後被葬在他出生的“一和山房”道士墓。
民間廣為流傳一種,稱阿炳並非地方誌上記載的病逝,而是自己上吊自盡的,其實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只能算是一種藝術加工式的悲壯結局。
四、結語
縱觀阿炳的一生,他伴隨著厄運出生,曾經有光明的前途,卻在冥冥的命運中跌入深淵。
除去《二泉映月》的藝術光環,呈現給世人的,僅僅是一個浪蕩子跌宕起伏、令人扼腕的一生。
當《二泉映月》那嫋嫋的曲調緩緩奏響,是阿炳在傾訴自己的悲哀人生,如怨如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