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個知名度極高的歷史人物,他是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此不論是他的思想,他的言行還是他的生平事蹟都被世人流傳了下來。關於孔子的故事有很多,例如孔子由近知遠的故事、孔子學琴的故事、孔子相師的故事等等。
孔子人像
孔子由近知遠的故事主要源於孔子從他的兩個弟子在救人後的不同行為中看到不同的結果。孔子的一個弟子子路救起了一個落水的人後,收下了那個被救的人為表示感謝而贈送的一頭牛。孔子對於子路接受被救之人的答謝禮物的行為非常贊同,並且還說這樣能夠使魯國形成樂於救人的風氣。孔子從子路救人並接受答謝這件小事就看到了這樣的行為有利於培養人們積德向善的品德。而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貢用自己的錢贖了一個魯國人,事後沒有接受官府作為表彰獎賞的錢。孔子對此表示反對,認為這樣會使魯國不再出現用錢贖人的事。從子貢贖人後拒絕獎賞的舉動中,孔子看到了這樣的舉動會不利於引導人們做善行的結果。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孔子能夠從小知大,由近知遠,這也就是孔子能被世人稱為聖人的原因了。
與孔子相關的故事還有很多,那些故事中都蘊含著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能讓瞭解故事的人學到一些東西。同時人們讀孔子的故事越多,就越能瞭解到孔子的為人,瞭解到孔子的“聖人”之處,學到更多。
孔子世系
“文聖”孔子,在他人生的前半年,鬱郁不得志,等到他晚年的時候,孔子的理想抱負,才被世人逐漸的接受。孔子死後,他的學說,被其後世子孫和弟子發揚光大,他的思想被後面很多朝代的國君所接受,並且大力推崇。
孔子後裔(區域性)
後世,孔子雖然出了很多傑出的弟子,例如“亞聖”孟子,但是他的子孫之中,也出現了很多有名的治學人才。漢武帝時期,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的儒家學說,開始得到很大的發展。孔子的後人也開始逐漸受到皇帝的重用,漢元帝時期,孔子的十三代孫孔霸,作為成帝的老師,被封為關內侯,褒成君。後來,孔子的子孫非富即貴,他的直系後人,都被各代皇帝賜有爵位。
宋仁宗璟祐二年(1035年),孔子的第四十六代孫被封為“衍聖公”,任國子監主簿,總管天下文事,而且這一爵位,由每代孔子的嫡系後人繼承。自此直到1920年,接近千年的時間裡,總共出現了三十二代“衍聖公”,最後一代“衍聖公”是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孫孔德成。“衍聖公”這一稱號從出現到結束,歷經九百多年的時間,不論朝代怎麼更替變化,這一稱號的繼承從來沒有就沒有斷過。
“孔子世系”是指以中國春秋時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丘為為中心,建立的家族譜系。自黃帝至孔子父叔梁紇,歷四十七世。自孔子始,至清末民初衍聖公孔令貽,孔子家世正系歷七十六代。第七十七代嫡孫孔德成於民國九年襲封三十二代衍聖公,後由國民政府改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孔子最喜歡的弟子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私立教育的創始人,從孔子開始,平民百姓才有了享受教育的機會。孔子什麼也沒有改變,但最終還是留名百世。作為一個教師,他的身份與其他教師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他也有喜歡的學生,有不喜歡的學生。
孔子弟子影象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說,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可是,這個答案也未必是全對的。當時的顏回身性格沉穩好學,從來不與他人相爭。並且每次在上課的時候,他都是不會主動舉手提問。但相反的,下課之後的他確實是另一副樣子,他與同學們積極談論,善於發揮,還把上課學到的知識運用得非常好。孔子一開始以為他比較愚鈍,後來發現他非常聰明。
有的時候孔子認為顏回是比自己還要賢的人,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向驕傲的孔子這樣高看顏回呢?原因就是,孔子是一位理想主義者,而顏回則比他更有理想主義。孔子是用自己的思想想把自己的理想主義加於這個世界,顏回則恰恰相反,他更願意先用自己來實踐這個理想主義。甚至有的時候孔子對自己的話都持懷疑的態度,可是顏回確是堅決的信從他。因此,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顏回就是孔子完美的一面。
在《論語》一書中,也能看的出來孔子對顏回的讚賞也是最多的。但事實上,顏回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太過於死板,缺乏一定的創新能力。所以在孔子學術上的一些問題,顏回是幫不上任何作用的。
孔子拜師
孔子並不是從出生後就是聖人,他也曾經拜師學習。年輕的時候他曾拜在大思想家老子門下學習學問,並且據傳,他還曾拜一個被人稱為神童的七歲兒童為師,虛心向其學習,而孔子作為聖人卻不恥下問的舉動也被世人所敬重和傳頌。
孔子拜七歲孩童為師
孔子年輕時即使已經是非常有名的老師了,他仍然覺得自己的學識還不夠,還需要學習。於是,在他三十歲的時候為拜師離開家鄉,前往洛陽尋找大思想家。孔子的家鄉與洛陽之間的距離非常遠,孔子一路風塵僕僕,日夜趕路,終於在幾個月後走到了洛陽。在城外,孔子看到一個身穿長袍站在馬車旁的七十多歲老人,頭髮鬍子都花白了,看起來很有學問的樣子。孔子覺得這樣的老人大概就是他所想要找的老師了,就上前行禮並詢問老人是否是老子先生。老子對於自己一眼就被人認出來很納悶,在聽到孔子說想要拜他為師學習學問時,更為納悶,就問孔子的學問不比自己差,為什麼還要拜他為師。孔子聽後再次行了一次禮,回答老子學無止境,老子先生學識淵博,拜先生為師,自己肯定會有所進步。從此,孔子每天都跟老子在一起,隨時隨地向老子請教他的疑問,而作為老師的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全部教授給了孔子。
不論是孔子拜學問不比他差的老子為師,還是在傳聞中他拜一個七歲孩童為師,在孔子的這些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不恥下問的品德,以及他對學問的熱衷追求。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一生中大概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至於孔子究竟是什麼家?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他是我國曆史上的一位偉大教育家,他的教育工作,對我國古代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偉大教育家孔子雕像
孔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學派的創始者。關於他的祖先,曾是宋國的貴族,那時由於遭到遭難,遷居到魯國。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十七歲時,母親也離他而去。他一生的教育全靠自己自讀自修,好學的他還拜了好多個師傅,所以不論是禮儀還是音樂、射箭,他都是樣樣精通。
他的一生在政治上沒有較多的貢獻,年輕的他做過微不足道的芝麻小官,直到五十多歲的時候才當上了魯國的宰相一職。可惜光景不長,由於政治上意見不統一,於是一氣之下就離開了魯國,開始了他的周遊列國之行。近十年的時間才回到魯國,埋頭於講學和正立古書籍。
他的思想核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同時提倡“愛人”,要求統治者相親相愛,愛惜民力。其次,還主張嚴格遵守“禮”的規定。之後周朝就利用這“禮”的原則來區分君臣上下、父子尊卑的等級的典章制度。自漢以後,成為兩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
孔子在教育這方面,打破了“學在官府”的舊傳統,推出私人講學的風氣。還提出“有教無類的口號”,因此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對今天的教育意義是極其大的。
孔子去世
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學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
孔子去世
古來聖人都很長壽,孔子的弟子,有著“亞聖”之稱的孟子活了84歲,莊子活了83歲,墨子則活的更長,有92歲,而孔子只有73歲。孔子的壽命比其他的聖人稍短一點,主要是因為他在晚年受到了幾次嚴重的精神打擊。
孔子69歲時,他的獨子孔鯉因病去世,雖然孔鯉留有自己的後代,但是孔鯉是孔子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孩子,獨子的去世給孔子帶來了極大的打擊。兩年後,他的得意門生顏回也因病去世,孔子的悲痛之情更勝自己的獨子去世之時,他哀嘆道“天喪予,天喪予”,意思是“老天要亡我啊,老天要亡我啊”,可見愛徒的去世,對孔子的打擊是多麼的巨大。
顏回去世的那一年,有人曾在魯國的西部抓住了一隻類似麒麟的異獸,但是這隻異獸不久就死去,孔子認為瑞獸出現又死去,是天下大亂的前奏,遂停止《春秋》的編撰,開始憂心天下。第二年,孔子的愛徒子仲由死於衛國國難之中,子仲由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的另一個名字,大家肯定知道,子仲由的另一個名字叫子路,是《論語》之中,出場次數非常之多的人物。
子路去世之後的第二年,飽受打擊的孔子,不堪重負,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七日之後去世。孔子死後,他的弟子將他葬在魯國的汜水上游,每人一捧黃土,築起了孔子的墳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