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他是黑夜的啟明星,有人說他是深山裡的明燈,有人說他是新時代的楷模……34年來,他一直堅守在那裡,一個人撐起一所學校,教孩子讀書識字,教孩子做人做事。他說,自己就是一名普通鄉村教師,盡力幹好本職工作。
他叫農加貴,是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蓮城鎮落松地小學教師。
這裡曾是一個人跡罕至的村莊。20世紀50年代,廣南縣曾出現麻風病疫情。為避免疫情擴散,當地政府部門將麻風病患者集中到落松地村康復治療,病患最多時有80餘人。
麻風病是一種由麻風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患者絕大多數帶有不同程度的畸殘。那時,除了縣裡專業醫生到落松地村村口專用點發藥外,沒人敢走近這個村。
隨著患者得到及時治療,麻風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落松地村村民重新燃起了對美好生活的希望,他們搭建了簡易土坯房做教室,想找一位“識字”的人來教孩子讀書認字。許多人一聽說他們村就避之不及,更何況是來教書。
1986年9月1日,因家庭貧困高二就輟學的農加貴,在叔叔的勸說下,鼓起勇氣來落松地村看看是否接這個“燙手山芋”。
許多年過去了,當天的情形他仍記憶猶新。“我看到村民第一眼時非常害怕,有的斜著眼睛,有的歪著嘴巴,有的爬著、有的跪著……我兩腿哆嗦,當時只想掉頭就跑。但當我看到老人們無助失望的眼神和孩子們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時,我的心軟了,懷著複雜的心情留了下來。”農加貴說,現在回想起來那一幕,他的心都會隱隱地痛。
他成為這裡第一任教師。這一留,就是34年。
一名老師,一所學校。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從一個班,到兩個班,三個班……一直到6個班,都是他一個人教。學生雖然不算多,有的班屈指可數。
最初,農加貴每次上下課都要用酒精擦手消毒。隨著時間推移,他慢慢融入了這裡,開始手把手教孩子們讀書、寫字,他也搬到了村裡住。
文山州、廣南縣持續加大對落松地村麻風病的診治力度,患者一個個被成功治癒。廣南縣皮膚病防治管理站副站長詹龍雲介紹,自2011年4月治癒最後一例復發病例後,落松地村至今沒有再出現新增或復發麻風病病例。
除了教書上課,農加貴還當起了孩子的保姆、炊事員。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後,他每天在教室和廚房之間來回奔跑。農加貴說:“每天早上7點,我就起床給學生煮早點,8點上課。中午下課後,我帶著年齡大點的學生燒火做飯,每餐兩菜。”
朝夕相處,村民們時刻感動著農加貴。“為了留住我,村民自發籌錢,每月補助我35元,每次都用鍋蒸過、消毒後才讓醫生把錢轉交給我。村民還劃出一小片地,幫我種蔬菜、養雞鴨。我一直記得村民在月光下平整操場、用鍋鏟收漿的情景。他們身殘志堅,不向命運低頭的幹勁深深感動著我。沒有手,他們就用雙臂夾著鋤頭開荒種地;沒有腳,他們就在膝蓋墊上輪胎跪著行走;沒有親人,他們團結互助一家親。”農加貴說,每當想起這些,我就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理由去抱怨、去索取,我覺得沒有什麼困難戰勝不了。
同事眼中,農加貴是一個樸實無華的人。廣南縣北寧中心學校教師何正剛說:“多年來,他對學生和村民的熱情始終不減,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始終不變,為人謙虛,同事關係融洽。”
看著孩子們一天天慢慢長大,知識越來越豐富,農加貴感到特別欣慰。34年來,這裡先後有102名學生升上初中,走出了落松地村,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34載風雨歷程,34個春夏秋冬,34年堅持堅守。農加貴說:“我之所以能夠堅持,因為這裡的孩子需要我、村民需要我。我是人民教師,同時還是共產黨員,教書育人是我應有的初心和使命。”
廣南縣教育工委專職副書記朱偉說:“農加貴不怕苦不怕累,不計較個人得失,34年來一直堅守在同一個崗位上無私奉獻,任勞任怨,他經常用自己不多的工資為學校做貢獻,還向教育基金會捐款,他是全縣教育系統幹部職工學習的榜樣。”
如今,落松地小學成了廣南縣理想信念教育示範基地,新入職公務員、教師都要來這裡接受教育和洗禮。落松地村也成了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這個曾經的“麻風村”成了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生活寬裕的幸福小村。
農加貴依然是那位普通的鄉村教師。鈴聲響起,他拿著粉筆和教科書走進教室,繼續給孩子們上課。
文/記者 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