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皇后是誰?劉邦說了不算,他說了算

題記: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是誰?

截止目前,還沒有一個人能明確解答。這是為什麼?因為沒有人讀史嘛!本文提出這位皇后是薄姬,為今曹縣人。這並非駭世驚俗,實是振聾發聵,傳史實,明鑑誡。試問:再傳的西漢、東漢皇帝哪個不是劉邦和她的血脈子孫?她能血食數千年,誰人能與之相比?!

薄姬命薄運不薄 文帝太后高祖後 京博文

薄姬是誰?這幾年知道她的人已數萬倍增加了。因為她是人生最富於戲劇化的千古一人。自2004年以來,有人發現並挖掘出這個傳奇人物的故事,作為無盡的寶藏,紛紛拍劇上映。《薄姬傳奇》《楚漢驕雄》《楚漢風雲》《大風歌》《美人心計》《楚漢傳奇》十數部電視劇渲染、演繹了楚漢爭戰的歷史畫卷,從此,在劇壇稱雄十年,壓倒了此前風靡數年的清宮戲。然而觀眾傾力關注的並不是項羽、劉邦角逐天下,而是三位女性的爭寵與結局。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而這三位女子竟然都是同一皇帝的皇后和準皇后,這戲就演大了。薄姬、呂后、戚姬三個近老鄉登上了一個歷史大舞臺,或仁慈完美、或剛毅狠毒、或做作貪婪的不同性格;生生死死,富貴貧賤、天堂地獄般的不同命運,堪稱千古絕唱、萬世悲歌。透過電視劇,幾億人一飽眼福,從此牽動著幾億中國人的心緒,甚至影響著億萬女人的人生軌跡、生活道路,真是流年說不盡,世代道不明,還必將繼續流傳、解析、演繹下去,不知幾千年矣。

《史記》之《呂后紀》記載,呂后為劉邦微時妃,生孝惠皇帝。劉邦當漢王時,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王如意。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涕泣,欲立其子代替太子,數次幾乎取代太子。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劉邦一死,孝惠帝即位。呂后囚戚夫人,害死趙王,“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后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崩,先後立兩假皇帝,呂太后稱制,私通審食其,殺趙王友,再逼趙王劉恢自殺,違劉邦“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之約,封諸呂為王,掌握軍隊。呂后一死,眾大臣從呂氏手中奪回軍權,“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可謂惡有惡報,呂后一人作惡,逼死兒子,致家滅九族,一人不留。可悲也夫。而戚姬作為不知進退的貪婪女性,讓人憐憫嘆惜。呂后死後,眾大臣以代王為高帝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一致擁立代王為帝,是為漢文帝。下面看薄姬的記載。

《史記》之《外戚世家》載:“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秦時與故魏王宗家女魏媼通,生薄姬。薄父死山陰,因葬焉。及諸侯叛秦,魏豹立為魏王。而魏媼納其女於魏宮。媼之許負所,相薄姬,雲當生天子。是時項羽方與漢王相拒滎陽,天下未有所定。豹初與漢擊楚,及聞許負言,心獨喜,因背漢而叛,中立,更與楚連和,漢使曹參等擊虜魏王豹,以其國為郡,而薄姬輸織室。豹已死,漢王入織室,見薄姬有色,詔納後宮,歲餘不得幸。始姬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相愛,約曰:‘先貴,無相忘。’已而管夫人、趙子兒先幸漢王。漢王坐河南成皋靈臺,此兩美人相與笑薄姬初時約。漢王聞之,問其故。兩人具以實告漢王。漢王心慘然,憐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夢蒼龍據吾腹。’高帝曰:‘此貴徵也。吾為汝遂成之。’一幸生男,是為代王。其後,薄姬稀見高祖。高祖崩,薄姬以稀見故,得出,從子之代,為代王太后。高後崩,大臣議立後,疾外家呂氏強,皆稱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號曰‘皇太后’,弟薄昭封為軹侯”。《後漢書·光武帝紀下》載:”中元元年……冬十月……甲申,使司空告祠高廟曰:‘高皇帝與群臣約,非劉氏不王。呂太后殘害三趙,專王呂氏,賴社稷之靈,祿、產伏誅,天命幾墜,危朝更安。呂太后不宜配食高廟,同祧至尊。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賢明臨國,子孫賴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后尊號高皇后,配食地祇,遷呂太后廟主於園。四時上祭。”

史籍對薄姬、呂后、戚姬這三位女人命運結局記載大致如上。薄姬從一個社會最卑賤的私生女,竟成為中國幾千年最尊貴的女人,從魏王豹姬妾,再為漢王劉邦織室女僕、姬妾、代王太后、漢文帝皇太后、漢景帝太皇太后,死後211年,九世孫劉秀追尊為漢高祖劉邦皇后。子、孫創造了二千年來被推崇的“文景之治”,子子孫孫當了幾十代皇帝,大漢王朝被稱為中國最強盛的王朝。皇帝劉恆親侍湯藥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成為孝道典範。薄姬這位載於歷史文獻的偉大女性確實太富有傳奇色彩了。遺憾的是很多人先前並不知曉。近年靠著電視劇的傳播,幾乎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下面考證薄姬是漢薄縣人、今曹縣人。

1、曹縣南部自商代起稱亳都,周代又寫作薄,如《呂氏春秋·具備》雲:“湯嘗約於殷薄矣。”《墨子·非攻下》謂:“湯屬諸侯於薄。”其他書篇多寫作“亳”,亳與薄為一地之不同寫法。亳指商王宮殿及商都,薄指草木交錯的沼澤--蒙澤及其周邊的亳城,是周代寫法,引申為迫近義,後世再轉化為少、困義。

2、司馬遷記“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云云,班固除未寫父“姓薄氏”,皆同《史記》。這說明班固有證據,不認可《史記》太后父“姓薄氏”之說。既然秦時今曹縣地屬魏,處濟水之域,為吳越之地人士來中原必經之地,故薄太后父與魏媼於此相處,二人私通,生下薄姬、薄昭姐弟,無夫妻名分,且薄父既沒有帶她們母子三人回吳同居,也沒有在此居留養大兒女,而是隻身回吳,即死於山陰。人皆不能知其名,史書無法記載。故班固記述正確,司馬遷記述不當。即薄父為吳人,不姓薄,私生女不敢用也不能用父姓顯於世。

3、漢武帝時亳人繆忌稱薄繆忌,又稱薄忌,是時人習慣以地名稱呼人。

4、薄姬姐弟生在薄地,自幼卑賤無助,不得不由外公家收養著,當然是命最薄最苦的娃娃,不敢說父是誰,又無法從父姓,更不敢從母姓,才不得不以地為姓,命名薄姬、薄昭。

5、薄姬姐弟為私生子,靠外公家養育,故薄姬一旦成了薄皇太后,就知恩圖報,讓朝廷照顧外公家,此有史載。

6、根據《史記》、《漢書》可知,西漢初於亳城設蒙縣,屬梁國,漢武帝元朔中,削梁國八縣,從蒙縣分出一部分設薄縣,治亳城,改屬山陽郡;蒙縣縣治往東南遷三十里另建縣。薄縣之名因紀念薄太后而命名,而且漢代一直沿續。自薄昭之後,始有薄姓,薄姓從地名得姓,薄姬、薄昭因身世孤苦薄弱而如此稱呼。

至此,薄姬因何姓薄,故里在薄,已很清楚。然令人最不可思議的是,薄姬死後211年,又有恩典。光武帝劉秀為漢高祖劉邦九世孫,自然也是薄姬九世孫,文帝八世孫,他出生於濟陽,與薄縣為鄰,從小知道老奶奶薄姬之事。他當了皇帝,有了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力,就要為老奶奶薄姬正名上位,不能再叫高祖薄姬了,而改稱高祖薄皇后。

司馬遷寫《史記》,班固寫《漢書》,雖如實記載了呂后惡跡及身後慘事,但他們絕不可能想到,他們記載的漢高祖呂后不算數了,漢王朝皇帝與呂后無關,不是她的子孫;薄姬既是漢文帝太后,子子孫孫是漢王朝皇帝,也必然是漢創業的高祖劉邦的皇后,高祖薄皇后才是正統,世代受到漢代皇帝祭祀。當然這種廢立在中國歷史上是唯一的,但漢家天下是劉氏與薄氏後人的,這種廢立也無可非議。由史可知,這既是呂后作惡多端的後果,也是薄姬仁慈謹讓的勝利。薄姬這樣命薄運不薄,曲折起伏的故事,透過電視的傳播,啟示無數女性,身世不由人,卑賤不可怕,只要做好人,幹好事,不乞求於人,不貪富貴,教子有方,將人生無怨,富貴自至,受人尊崇,福佑後代,青史留美名,榜樣傳萬世。

本文作者授權釋出

徐子紅,筆名京博文,山東曹縣人,1945年出生,中文字科學歷,出版專業編審職稱,中國先秦史學會會員,菏澤歷史與中華古代文明研究會副會長,研究方向:古代史、古文字、古地理、地方誌。著作有:黃帝蚩尤涿鹿戰地在菏澤、周人源自山東嘉祥、中原定鼎考、商都亳研究、堯陵堯廟考辨、漢地考、論夏禹是曹縣人、左丘明研究等。論文有釋宋、說楚、釋商、說亳、商都屢遷原因新探、塗山聖地考、以曹名地縱橫談、曹縣文化資源開發芻議、後母戊鼎獻何人千古女帥家何在、薄姬命薄運不薄文帝太后高祖後、高考移民范仲淹、話說伊尹等。參編《山東方言詞典》,主編2000年版《曹縣誌》,點校註釋康熙版《曹縣誌》,編著《曹縣人物·歷史卷》,編寫菏澤九縣來歷論文,證明皆有四千年曆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34 字。

轉載請註明: 劉邦的皇后是誰?劉邦說了不算,他說了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