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超級中學”怪象需標本兼治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階中學校長唐江澎呼籲,要從源頭上根治“超級中學”,重振“縣中”教育。唐江澎認為,“超級中學”有三大特徵:一是跨市“掐尖”招生壟斷生源,二是以追求考入頂尖高校打造影響力,三是實施野蠻殘酷的應試教育。

誠然,近年來,諸如“3年跨越多個省份,開設十多所分校”“早上5點起床背書,5點半晨跑”“與民辦高校合作,越過跨市招生禁令”“壟斷高考全省前十名”“考入清華北大人數佔全省80%”“去吃飯要跑步”“重金挖老師”等“超級中學”的報道頻見報端。

毫無疑問,“超級中學”的野蠻生長,是對教育資源的不合理富集。搶生源、搶師資、搶出高考“口碑”,為下一輪的爭搶奠定優勢。“超級中學”實現自我“良性迴圈”,越做越強;區域教育系統卻形成惡性迴圈,其他中學在生源和師資流失中越來越弱,最終導致“一所學校站起來,一批學校倒下去”,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育機會不公平現象越來越嚴重。

同時,“超級中學”往往會惡化整個區域的教育生態。為了與“超級中學”爭奪有限的名校名額,其他學校往往會照搬其教育模式,喪失原有的教育特色,一些基層中學甚至在盲目攀比中層層加碼,實施更嚴苛的應試教育,“某校5點起床,我校要求4點半”“某校跑步吃飯,我校衝刺吃飯”,這麼做成績能否上得去不知道,學生的身體素質、創造力肯定下去了。

此外,“超級中學”還將帶來巨大的資源浪費。“超級中學”規模再大,畢竟名額有限,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會挖空心思,發動人脈,不惜繳納鉅額“借讀費”“贊助金”,孩子入校後還可能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錢租房甚至買房陪讀,催生了本來就不該出現的“‘超級中學’教育產業”。

扼制“超級中學”怪相,“嚴格規範招生秩序,防止‘掐尖’現象的發生”是治標;“最佳化教育的投入,加強縣域學校的基本硬體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才是治本的方案;真正要治根,恐怕還是得進一步改革高考政策,弘揚素質教育。標本兼治才能根除“超級中學”野蠻生長的土壤。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833 字。

轉載請註明: 遏制“超級中學”怪象需標本兼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