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宿松陳漢古鎮之舊事:陳漢溝斷腰山的來歷

由 嶽洪秀 釋出於 經典

在長江邊大別山南緣的宿松縣西北山區幾百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叫斷腰山名字的地名可能很多。據作者所知,北浴鄉有叫斷腰山的地方,西源有叫斷腰山的地方,柳坪、銅鈴南北衝、趾鳳有叫斷腰山的地方, 陳漢溝古鎮街西北,一垣延東西向,並不高大,長約千餘米的山樑,分四截呈列於古鎮北, 現立於釣魚臺庫水中央,叫斷腰山。一條山脈怎麼會分四截呈列呢?這裡面有著一個統治政權集團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據史載, 明太祖朱元璋,曾經進廟做過和尚。他很崇尚佛教,相信風水,信奉鬼神。

某年西征,臨行前都要前問謀臣周穎,神道鐵冠子張中(鐵冠子為文昌帝君的隱身)。朱元璋一貫以他和周穎的神蹟,用神仙微應來服眾人、懾奸雄、定一統,以此來證明他的一切行為都是受命於天,是替天行道,任何人都不得抗拒。

大明定鼎,建都南京,手下謀士大多功成名就,辭官離位,歸隱雲遊去矣。周穎、鐵冠子紛紛辭官雲遊,來無影去無蹤。洪武三年,朱皇帝使人尋周穎、鐵冠子,在江州(九江)得知周穎已仙逝廬山,鐵冠子常出入江湖,曾涉足安慶、九江、南昌、武昌等地。一日,朱元璋派的尋者根據民間提供的線索尋到石鐘山廟宇,廟內空無人,但廟兩扇門上各貼了一首墨跡尚新的打油詩紙條。一首是:鐵冠子張中,形去影無蹤。吳楚多事地,皖西又黃(黃州)東。另一首是:洪武坐金鑾,群雄再事端。挖斷山龍脈,江山社稷安。尋訪者拿著詩條兒回金鑾殿奏報朱皇帝,並提示這是鐵冠子點悟他,朱陳的最後決戰是鄱陽湖。而湖北、江西和江南西南又曾徐壽輝和陳友諒的地盤,也是各教派的主要策源地,這些教派根本不賣朱元璋統治政權的賬。從風水上看,這些地方都是多事的“藏龍臥虎”地,也是朱元璋的心病。為了維護其統治,朱皇帝隨後在京城設壇開祭,祭天拜地,敬神降鬼,邀請一幫巫師、道士、地仙為他出謀劃策,這幫烏合之眾建言皇帝在鎮壓的同時,對那些類似“抓印奪權”、“搶仰翻天”活龍崗風水地,挖斷其山脈走向,壞破其風水,永世不得翻身。於時,皇帝詔告天下:挖斷山脈運動,在民間廣為興起。

就這祥,一次大規模挖斷山龍脈、破壞大自然生態環境,勞民傷財,啼笑皆非的運動在民間興起展開了,這一挖就挖了頭十年了。

陳漢溝古鎮街西北,東西走向條山脈,是風水寶地,也逃脫不了被挖斷的惡運。據當時地方官請來的地輿師說,此處風水地脈最好,陳家老屋背後的太平寨是一龍虎寶地,陳家老屋對面的小山,已長成人形了,它的手臂伸得特別長,已經形成“搶奪玉印”之狀。所謂手臂,就是陳漢溝古鎮街後那條近千米的小山樑,似一條游龍。山樑的西頭,長有狀若人的五指的天然大石塊。那“五指”,就好象就要去拿三溪河對岸的“玉璽”。這玉璽,就是現今四方形的“玉樞觀”那座小山(此山很象塊玉璽)。朝庭下詣,地方奉詣行事。於時,很快調遣千人開挖,把那長長的小山樑攔腰挖斷。誰知第一天挖了多少,到第二天早上又復原了,且連續挖了幾天都如此。地方官、欽差官、督察官,百思不得其解而又無奈之際,便設壇拜天祭地,以求其解。忽然天空飄得一紙,紙曰:日裡千人挖,夜晚萬仙填,桐子樁釘東,能保千萬年。督察官看出這是鐵冠子的字跡,當即命人四處尋找,不見其蹤影,便照紙示辦,果真靈驗,如期完工,一條完整如龍的小小山崗,靈秀之地,被挖斷多處。人們後來就把此地叫斷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