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回不去的記憶——童年的窩窩頭

由 童豔紅 釋出於 經典

回不去的記憶——童年的窩窩頭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網友發的一組圖片,灶裡的木柴冒著紅紅的火苗,鐵鍋的篦子上是排滿整齊的窩窩頭,窩窩頭裡摻雜著掰成小塊的大棗。在熱氣徐徐上升的鍋灶旁,一個小孩正在手捧窩窩頭。此情此景我想到了我的童年,那個吃窩窩頭的年代。

80年代初,我國的飲食以粗糧為主。很多農民一年都看不到白麵。他們只願意在新年期間吃幾頓白麵。但所謂的“白麵”是“假白麵”與白玉米混合而成。在平常的日子裡,它是胡蘿蔔和玉米粒在鍋裡的混合物,甘薯片和窩窩頭都是在爐排上蒸的。為了吃飽,人們已經盡力了。除了用玉米粉蒸,在窩窩頭用紅薯粉蒸,剩下的豆腐渣不能扔掉,還要做成蒸頭。對今天的人來說,吃窩窩頭很少見,但對那個時代的人來說,一日三餐就是窩窩頭,沒辦法厭倦。家裡有很多白麵,平時不能吃。

記得,每天傍晚放學後進門就喊:“娘,我餓了”。那時,母親就會從鍋裡拿出一塊窩頭,用筷子伸進香油瓶子,幾點香油順著筷子流進窩頭裡,放上點鹽。看著我狼吞虎嚥地吃著。“慢點吃,別噎著了”母親在旁不住叮囑著。那時,會看到很多小孩雙手捧著窩窩頭,在門外和小夥伴玩耍。沒有香油的人家,掀開鹹菜甕,筷子夾起食鹽醃製的蘿蔔絲,放進窩窩頭。就是那沒有香味的鹹菜和窩窩頭,養大了那代人。

我們的村莊位於太行山下,和山西省的昔陽縣只有一山之隔。村裡缺水沒有化肥產量可想而知,而昔陽縣玉沒有。村裡好多人家都會帶著盡有的,順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去昔陽的村莊裡拿去換取更多的玉米,為的是以後的日子不斷頓,有糧吃。聽我母親講,當時我父親和大姨夫兩個人結伴推著,帶著乾糧跑到幾外的昔陽農村,去換取玉米。想想那時交通不便利,步行幾有多累,缺吃日子過得是多麼艱難。

小時候,不知道父母整天為一家人能吃飽飯遭的難。記著有次,我吃窩窩頭吃到最後實在是咽不下去了,甩手就把剩下的窩窩頭,丟進了糞池。母親見狀舉手要打我,奶奶在旁給我解圍才躲過一劫。也就是此事影響了我,現在吃飯時都會盡力吃完。現在,每當看到我的小兒吃剩下的飯,母親都會搖一搖頭說:“小孩們不知道糧食的重要”。

奶奶在世時,時不時會要求蒸窩窩頭,看著老人吃著那麼香,奶奶吃起窩窩頭一定能回想到很多往事。現在天天吃著白麵,偶爾蒸鍋窩窩頭,加著白麵,黃豆麵,白糖,大棗的美食,應該引起我們的食慾,但是我們總吃不出兒時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