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集散化小倉庫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抗擊疫情還在繼續的時候,有一個話題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就是外國人來我國生活定居(不涉及更改國籍)的問題。大多數人的態度是反對,反對理由是我國地少人多,14億的人口基數,什麼樣的人才沒有?現在重點是把國內學有所成的人才留下來,而不是讓更多的外國人進來。我國不是移民國家,不具備美國那樣可以容納移民的客觀條件。
其實接納外國人是一個國家胸懷博大的體現,而不是一味關上大門,何況現在是全球化時代,誰又能離開誰呢?最大的問題是限量,我們要的是能為我國發展做出貢獻的大量高精尖人才,而不是來搶飯碗,甚至來搶老婆的大量人口。
在我國曆史上,也有一段時間,國內來了很多外國人,這就是“萬國來朝”的大唐。有人說唐朝的社會發展不如宋朝繁榮,宋朝在唐朝之後,繼承了唐朝和五代十國社會發展的成果,難道不應該更繁榮嗎?唐朝和宋朝相比,恢弘過之而細膩不足。但唐朝有個特點,就是對外包容性非常強,這點是宋朝比不了的。來唐朝的外國人主要是指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阿拉伯人,甚至是非洲人。
唐朝有非洲人?這個在學術界還有爭議,但唐朝確實出現過黑人,當時稱為崑崙奴。黑人早在唐朝之前二百多年就出現了,還是個女人,她就是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的母親李陵容。李陵容本是會稽王司馬昱府上的紡織女工,長的又高又黑,怎麼看都不像是中原人,時人稱為崑崙。到了唐朝,社會上的“崑崙”越來越多,這些人是從哪來的呢?按《舊唐書-林邑傳》的說法,林邑國以南的人都是卷頭髮、黑皮膚,稱為崑崙。林邑在哪呢?就在東南亞國家越南的中部地區。如果是這樣,李陵容可能來自東南亞。
東南亞很多地方都有這種稱為崑崙的黑人,比如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上。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東非地區的黑人有可能透過各種渠道泛海來到東南亞,然後再進入我國。怎麼來的呢?最大的可能就是當時有專門販賣非洲人的跨印度洋“蛇頭”。
咱們看地圖,東非與東南亞隔著印度洋,在有船隻的情況下,這樣的距離應該不難跨越。和東南亞一海之隔的還有阿拉伯半島,很多阿拉伯人坐船穿過馬六甲海峽,北上來到了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比如廣州和泉州這兩座當時的國際大港。唐朝是個國際性大國,自然不會拒絕外國人來華。為了管理這些人,唐朝在廣州和泉州設立了番坊,由外國人自己推舉閒賢人士管理。
五代十國在廣東、廣西南部地區建立一個南漢國,國主姓劉,自稱是彭城劉氏。有些學者認為南漢劉氏有可能是來唐阿拉伯人的後裔,比如日本學者藤田豐八。證據則是《北夢瑣言》有一句評價南漢高祖劉巖之父劉謙的話:“(嶺南節度使韋宙要把侄女嫁給劉謙,其夫人反對,說劉謙)非我族,其心必異。”也有人說這個“族”是士族的意思,並不一定就是指劉謙是阿拉伯人。
由於地理上的原因,唐朝和日本、朝鮮半島的往來非常密切。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堪比現在的美國。日本為了向唐朝學習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文化,經常派遣唐使來唐朝,每次來唐朝的日本人都有數百人。其實在唐朝之前日本已有遣隋使,比如著名的小野妹子。日本人來唐朝最有名的一個,當屬李白的至交好友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晁衡回日本,結果在海上不幸翻船,晁衡溺死的訊息傳到唐朝,李白痛哭不已。李白為此寫下了著名的《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實際上晁衡並沒有死。
朝鮮半島也有很多人來唐朝學習、生活,甚至是當官。比如晚唐有個崔致遠,來自半島的新羅國,像他這樣的在唐朝還有不少。為了方便朝鮮半島或東北渤海國的人員來唐,唐朝在鄰近二地的登州(山東省煙臺市蓬萊)開設渤海館和新羅館。唐朝國都長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有二百萬,其中就包括很多來自國外的商人,在長安做各種生意。
唐朝以萬川歸海的博大胸襟,容納了全世界的異與同,這份大氣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