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感興詩行書作品品鑑
趙孟頫感興詩
趙孟頫感興詩,全稱是趙孟頫感興詩並序,這並不是趙孟頫所做的詩,是他用行書抄寫的宋朝理學大家朱熹所做的《感興詩》。而朱熹的《感興詩》又是仿寫初唐陳子昂的《感遇詩》,朱熹只是根據陳子昂的詩改寫的。
趙孟頫感興詩區域性
陳子昂的《感遇詩》總共三十八首,都是五言古體,五言古體的最大特色就是樸實無華,但是卻是飽含深意。南北朝時期的詩詞,辭藻華麗,靡靡之音較多,很少有那種寫理想抱負的五言古體詩。
陳子昂,一生際遇坎坷,曾經兩次科舉落第,直到第三次科舉考試,陳子昂才中了進士。做官之後的陳子昂因為性格耿直,而且又不畏權貴,敢於直言進諫,所以屢遭打擊。後來,感嘆人生際遇的陳子昂作《感遇》三十八首,這組詩涵蓋面極廣,都是感嘆實事的詩句,歷史研究價值比較高。
後來,南宋理學大家朱熹讀完陳子昂的《感遇詩》之後,有感而發,就模仿其作品,作了二十首詩,合在一起叫做《感興》,也被稱為《齋居感興二十首》,朱熹自己還為這組詩寫了一個簡短的序,說明做這組詩的原因,以及這組詩所要表達的東西。
趙孟頫的人生際遇其實和陳子昂的差不多,兩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趙孟頫的生活沒有陳子昂那麼的悽慘。而《感遇詩》是初唐時期的著名詩詞,朱熹又是南宋著名的文人領袖,他的理學影響了好幾代人。所以趙孟頫才會去書寫《感興詩》。
趙孟頫感興詩,用的是行書,而趙孟頫的行書有的人說是和王羲之不相上下,那行雲流水之感,讓人歎為觀止。
趙孟頫急就章
趙孟頫急就章,是趙孟頫書寫的著名章草《急就章》,《急就章》是西漢時期的兒童啟蒙讀物,也是後世流傳較廣的章草名作。《急就章》本是刻在石碑之上,後來有人做成了一部拓本,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松江本》了。
趙孟頫急就章字帖區域性
《急就章》的原版石碑已毀,後來人們根據《松江本》拓本,又重新雕刻了石碑,存於上海松江博物館。《急就章》據記載,本是漢章帝時期的黃門史游用草書所作的,後來漢章帝看到,非常喜歡這種書法,章草這一書法名稱就是由此而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章草這種書體,本來是臣子向皇帝上奏的奏章之中所書的字型。
章草始於西漢,成於東漢,最初的說法是草書,後來草書逐步完善,有了自己的幾種體系,章草這一說法也就逐漸被確立。《急就章》可以說是章草最早的一種形態了,所以後世也流傳有很多的版本,但是其中最出名的拓本就是《松江本》。這個拓本拓印的就是三國時期吳國著名書法家皇象所寫的碑文,這也是章草的第一部流傳的碑文。
趙孟頫急就章,就是趙孟頫書寫的皇象版本的《急就章》,趙孟頫在行書和楷書之上有著非凡的成就,但是他在草書之上的成就也僅僅比行書差那麼一點點。對於這個相當於草書鼻祖式的《急就章》,趙孟頫的書寫也是非常的完美的。他的《急就章》筆勢舒緩,結構嚴謹,筆法意韻深刻。
趙孟頫蘭亭序
《趙孟頫蘭亭序》又被叫做《趙孟頫臨蘭亭序》,是趙孟頫臨摹晉代書法名家王羲之的《蘭亭序》,雖說這是一幅臨摹作品,但是也可以稱為趙孟頫自己的個人作品,因為他臨摹出了自己的特色。
趙孟頫蘭亭序區域性
《蘭亭序》全稱是《蘭亭集序》,是晉代書法名家為蘭亭集會所作詩詞集合所寫的序,是王羲之行書的代表作。公元353年,東晉的一批文人在會稽山的蘭亭舉行了一次文人集會,集會之上,曲水流觴,出現了一堆文辭歌賦,人們將這些詩詞歌賦整理在一起,請王羲之為此文集寫了一篇序。
唐太宗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推崇為盡善盡美之作,世人無出其右,自己還經常臨摹,用來賞賜朝臣,死後還將真跡陪葬。世人都將《蘭亭序》當成“行書第一帖”,為後世學習行書之人必練的書帖。王羲之的《蘭亭序》每個字都像是在跳舞一樣,全文共324字,字字特色鮮明,書寫技藝非常的高超。東晉之後,湧現出了很多著名的書法名家,這些書法名家都會去臨摹王羲之的這篇《蘭亭集序》,但是出名的很少。
《趙孟頫蘭亭序》是眾多臨摹作品之中,最成功的一篇。他的這篇作品曾以935萬元的高價被拍賣,這幅作品長只有32釐米,寬也只有13釐米,是一幅很小的書法作品,但是卻被拍出了935萬的高價,可見這幅作品的價值所在。
趙孟頫蘭亭序,在王羲之和其子王獻之的書法基礎之上,做了很大的改變,創立了儒雅遒勁的書法作品,這幅作品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趙孟頫尺牘
趙孟頫尺牘,指的就是趙孟頫的個人往來書信,尺牘在古代來說,有很多的意思,他不僅僅是木簡,還可以指書信,也能算是文辭一類的東西,好會指墨跡、字跡。趙孟頫的尺牘,就是指對於趙孟頫來往書信的研究。
趙孟頫尺牘區域性
趙孟頫留存後世的作品非常之多,其中他的尺牘作品也佔有很大的一部分。我們對於古人的研究,出了透過一些歷史的記載,還有幾種方法分別是野史的閱讀和民間的傳說,縣誌的記載,其中還有一種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研究古人的來往書信。
趙孟頫作為一個著名的書畫家,他的書信對於別人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趙孟頫尺牘,是研究其生平事蹟的重要依據。史書的記載雖然都非常的準確,但是很多的所謂的正史,其實都是受到了統治者的影響。所以,那些所謂的名家正史,美化的意味較多,根據書信來分析人物,準確性還是非常的高的。
古代文人喜歡以文會友,以信會友,再加上那時的通訊只有書信,所以文人之間的交流,除了面對面之外,也就只剩下了書信交流。趙孟頫作為一個文人,也是喜歡寫寫信的,信中多包含有時間節點,將這些時間節點連在一起,就是一條趙孟頫的人生軌跡。
趙孟頫尺牘除了歷史研究價值,同時書法藝術價值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他是著名的書法家,趙孟頫的墨寶都是一字難求的,所以後人對他書法的研究也是將他的書信當做重要的研究依據。
趙孟頫臨聖教序
趙孟頫臨聖教序,這裡的“臨聖教序”指的就是臨摹的刻有《聖教序》文章的石碑。《聖教序》石碑是唐朝所造,後來又斷裂遺失,存留至今的只有後半截,到現在只留下了後半截的拓本了。
趙孟頫臨聖教序區域性
《聖教序》全稱是《大唐三藏聖教序》,是唐朝明君太宗李世民撰寫,最初是由大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碑文,後來由一個名叫懷仁的和尚,集合書法大家王羲之存留後世的文字,組合在一起,拼成了新的《聖教序》碑文。
古代人們喜歡將早已去世的書法名家的字型組合到一起來,將這些字型根據文章,集合成一篇碑文,刻在石碑之上,供人們欣賞臨摹,這些石碑被稱為集字碑。《聖教序》碑文是一篇非常成功的碑文大作,碑上的字跡雖然都是由以前王羲之的字跡拼接而來,有的字還是取兩個字的不同部分拼接而成,但是由於懷仁的技藝高超,所以很難看出有什麼不自在的地方。
趙孟頫一生推崇的就是唐朝和晉代時期的書法名作,他將學習唐朝的書法稱為“復古運動”,而且他也非常的喜歡王羲之的作品。這樣一個結合王羲之和唐朝書法特點的碑文,當然會被趙孟頫所臨摹,所以趙孟頫就臨摹了《聖教序》。
當然,有很多人將《趙孟頫臨聖教序》和王羲之的原版《聖教序》做比較,兩者之間的差別還是有很多的,這並不是趙孟頫比不上王羲之。雖然《聖教序》名義上是王羲之所作,但是這是一部集字碑,王羲之和唐朝也隔了很多年。而且,臨摹書法作品,不是一模一樣就是最好的,一部好的臨摹作品,最貴重的是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收穫。
趙孟頫臨聖教序充分體現了趙孟頫自己的書法特點,但是有沒有缺失王羲之書法的優點,是一篇臨摹佳作。
趙孟頫書法特點
趙孟頫,不僅僅是元代初期的著名書法家,更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作品,有著非常鮮明的個人特色,這主要和趙孟頫的學藝方法有關,那麼趙孟頫書法特點有哪些呢?
趙孟頫自畫像
趙孟頫本是宋朝趙家的皇族公子,趙匡胤的後代子孫,真正的治國之才,不是很多,但是出現了很多的書法名家,例如宋高宗趙構,就是一個著名的書法家。趙孟頫早期就是學習趙構的思陵書,中年的時候又學習西晉時期的著名隸書大家,也就是小楷的發明者鍾繇。晚年的趙孟頫也是在不斷的進步,他透過臨摹唐朝時期的書法名家和一些經典的書法碑文,來逐步完善自己的書法技藝。
趙孟頫學遍諸家,但是並沒有迷失自己,相反他還是取各家精華,來補充自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趙孟頫書法特點有三:
一是博彩眾家之長,在趙孟頫的書法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名家的書法特點,這些特點都能很好的出現在趙氏的作品之中。這不是簡單的糅合,而是結合這些書法的有點,進行有機的組合,這就像做菜一樣,只有將食材做到物盡其用,才能烹調出最美味的菜餚。
二是基礎紮實,趙孟頫的書法適合書法愛好者打基礎的時候臨摹,趙孟頫生在宋朝,宋朝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都變得有點浮誇,注重技巧,反而丟失了那些基礎性的東西。趙孟頫在參照唐朝書法特點的基礎之上,進行了改造,變得更加的復古,注重基礎的應用。
三是形意結合,趙孟頫書法特點最重要的就是形意的結合,他的書法在形意結合方面做的非常的不錯。趙孟頫的書法結合前人的書法優點,注重形意結合,讓書法有了自己的意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