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案是怎麼煉成的?一樁唐朝劫案的辦案始末

中國古籍浩如煙海,除常見的史書和名家學說外,還有諸如專科著作、筆記小說、地理圖志等型別豐富的書籍。在這裡面有一類古籍是較為特別的,其書中既不教授專業知識,也不講解高深學問,有的只是一些事件的記錄而已;而記錄所用文字大多樸實無華,故事也基本傾向於平鋪直敘。然而就是這樣的書,內容方面卻十分引人入勝。為什麼?原因在於書中記錄的乃是官府真實的斷案過程。
《棠陰比事》、《折獄龜鑑》、《疑獄集》是這類書中較為有名的,假如你在閱讀時稍留些心,那你會發現書中有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情況,即類似“收禁考掠,遂自誣服”這樣的文字出場率極高。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將嫌疑人收押並拷打逼供,是歷朝官府的常用手段,這導致很多人不堪其苦選擇自誣以求解脫,冤案因此頻繁出現。無數的冤案中,真正能洗刷受害者冤屈的例子寥寥無幾,而這當中絕大部分人的洗冤之路不僅走得頗為艱辛,還要仰仗自己運氣大爆發,得到某位明察秋毫的大老爺的幫助,才有可能最終解圍。
唐德宗時期,洛陽曾出過一起冤案,其曲折的釋冤過程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故事結局都讓這件事成為各類冤案中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冤案是怎麼煉成的?一樁唐朝劫案的辦案始末
造就這場冤案的人名為杜亞。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他以正九品校書郎入仕,十年內升至正五品上諫議大夫。按理說官職已不算低,並且還有權駁回覺得不合理的皇帝詔書,比如魏徵在擔任該職時就曾給唐太宗提了二百多個建議,但杜亞卻覺得自己才堪宰相,被授予諫議大夫之後反而頗有怨言。
冤案是怎麼煉成的?一樁唐朝劫案的辦案始末
唐德宗繼位後,聽聞時任洪州刺史的杜亞為官頗有政績,便徵召他回朝。杜亞揣測皇帝此舉是打算拜他為相,得意忘形之下路上逢人便吹噓此事,甚至還誇口說如果有事要辦儘可找杜宰相求助。如此招搖過市氣壞了德宗,在得到一個陝州觀察使的官職後,杜亞便被打發走了。
此後十年,杜亞在官場幾度浮沉,但其治下倒井然有序,因此贏得了不少讚譽,朝廷對他也評價頗高。不過這只是局外人的想法,實際上杜亞因宰相夢碎而倍感失落,在職期間幾乎整日和賓客們談笑歡歌,政務其實絕大多數時間都被他甩給下屬處理,而朝廷自然是不會知道這種事的。
貞元五年(789年),朝廷改任他為東都尚書省事、充東都留守、都防禦使,於是杜亞來到了洛陽。
冤案是怎麼煉成的?一樁唐朝劫案的辦案始末
洛陽,處天下之中,挾崤澠之阻,當秦隴之襟喉。
洛陽四通八達,除了是軍事上的四方必爭之地外,也是各地商旅往來的樞紐。唐德宗時,出入洛陽的商旅絡繹不絕,其中不乏攜帶貴重物品的富商往來期間,連朝廷物資也常常透過這裡進行轉運。肥羊遍地走,免不了招來餓狼。某次,一批進貢朝廷的名貴絹布在途徑洛陽北部時就遭遇歹人劫道,整批貨物全都被搶走,引起了不小轟動。
冤案是怎麼煉成的?一樁唐朝劫案的辦案始末
作為東都留守,杜亞有責任緝拿盜賊,不過依照往常慣例,他頂多只會稍微過問一下,然後就繼續做他的甩手掌櫃。然而這一次令人意外的事發生了,他不僅積極參與偵查,甚至還親臨現場指揮緝盜。杜亞這麼熱情高漲並不是因為他轉性了,他只不過探聽到一則有趣的訊息。
原來,案發時素與杜亞有隙的洛陽守將令狐運恰好率手下在案發地附近狩獵,這讓杜亞覺得此事大有文章可做,於是下令捉拿令狐運受審。判官張弘靖和李籓認為此舉過於草率,因為令狐運身為朝廷大將沒必要知法犯法搶奪絹布,假如把人抓了,十有八九會冤枉無辜。他們哪裡知道,杜亞抓人本就是為了冤枉無辜。一意孤行的杜亞把反對者逐出了官府,緊接著就直接把令狐運及其手下拘入大牢嚴加拷打,被捕之人多達四十餘名。
大概是獄卒也覺得令狐運這些人挺冤枉,所以雖然他們在杜亞的授意下對令狐運等人施刑,但下手都留了情面,於是一連數日,在他們的照顧下令狐運等人都挺了過來,也沒有人招供。這個結果讓一心想早點拿到口供的杜亞氣急敗壞,最終他決定派出親信武金親自招呼招呼令狐運他們。
武金可不會像獄卒們那樣手下留情,他不負厚望,不一會兒就把一人當場笞殺,其他人也被打得半隻腳踏入鬼門關。有九人實在受不了酷刑,承認自己在令狐運的帶領下劫了絹布。杜亞大為滿意,如此一來既能除掉眼中釘令狐運,又可借破案去向朝廷邀功,因此他宣佈結案。
冤案是怎麼煉成的?一樁唐朝劫案的辦案始末
案子判得如此草率,免不了遭人猜疑,何況案情還涉及軍人。為防萬一,朝廷又派出監察御史楊寧到洛陽對案情重新進行核實。經過一番查驗,楊寧吃驚地發現事情的真相竟與杜亞呈報上來的情況大相徑庭,他意識到令狐運等人很可能是被屈打成招的,決定據表上奏朝廷,彈劾杜亞。楊寧很聰明,但太大意,也太天真,他沒料到自己的一舉一動早被杜亞監視。彈劾的奏疏還沒送出去,朝廷對他的處分通知倒是先到了。
就在楊寧寫奏疏的前幾日,杜亞已發現情況有變,他搶先一步彈劾楊寧徇私枉法,勾結犯人,並快馬加鞭將奏疏送入朝廷,結果楊寧非但沒能為令狐運洗冤,反而稀裡糊塗地獲罪入獄。
經過這次教訓,杜亞學聰明瞭。他重新將案卷仔仔細細地修改了一遍,又加上了一些腦補的情節,使得整個犯案和緝捕過程都變得合理、順暢。最終這份新的案卷順利通過了上級的審查,被遞交至皇帝桌案,德宗讀完後都對其內容深信不疑。
冤案是怎麼煉成的?一樁唐朝劫案的辦案始末
杜亞認為將案子“傅致而周內之,若不可翻”就可高枕無憂,可他打錯了算盤,朝廷裡還是有能人的。儘管德宗也認可其判決,但宰相卻認為此案仍有異樣之處,堅持要派官員重新再稽核一次,德宗拗不過也就同意了。為保證可靠性,宰相特意選擇剛正不阿的侍御史李元素去洛陽重新查驗。
別看案卷被修飾得天衣無縫,但如此大的冤案想不露一絲破綻無異於痴人說夢。辦事能力遠在楊寧之上的李元素表面上和杜亞相處得和和睦睦的,實際上暗地裡一直在偷偷調查並最終透過重重迷霧查到真相。不同於慢悠悠寫奏疏反映情況的楊寧,雷厲風行的李元素幾乎在得知真相的同時便用朝廷特使的權力將令狐運等人釋放出獄,緊接著就啟程回京。等手下人把此事通報給杜亞時,李元素早就走出老遠了。
冤案是怎麼煉成的?一樁唐朝劫案的辦案始末
杜亞慌了。被這麼一套應接不暇的組合拳打得暈頭轉向的他一時全無主意,驚怒間竟親自騎快馬追趕李元素。追上後他不再客套,當頭質問李元素為何私自釋放罪犯,李元素卻只是一言不發地微笑看著他。杜亞無奈,只好回去故技重施彈劾李元素,不過這一次是直接向皇帝告御狀。
當李元素入朝上報此行收穫時,先看到杜亞奏疏的德宗已先入為主地斷定李元素徇私枉法,沒等李元素報告完,他就不耐煩地吼道:“你給我滾出去!”李元素大感困惑,但隨即就明白這是杜亞在搞鬼,便回覆道:“臣還未說完。”“還有什麼可說的,滾蛋吧!”德宗怒斥道。龍顏大怒之下李元素非但不退,反而大義凜然地反駁道:“臣身為察查案情的御史,若知其冤而不報,那不僅瀆職,更會把陛下至於是非不辨的境地,因此臣必須把話說完。”這話說得不卑不亢,也給足了德宗面子,德宗只得耐心再聽下去,李元素便趁機將真相和盤托出。聽完後,德宗默然良久,長嘆道:“要不是有愛卿,此案真相可就難明瞭。”
你以為德宗這麼稱讚李元素,令狐運就可以無罪釋放了嗎?如果這麼想,故事的結局大概會讓你大跌眼鏡。
冤案是怎麼煉成的?一樁唐朝劫案的辦案始末
一年後,河南尹齊抗捕得“盜絹案”的真正犯人:朱瞿曇及其同夥七人,並查獲被盜的絹布,然而這對那時候的令狐運來說已不再重要。
當初李元素在德宗面前仗義執言使得真相大白,令狐運得以免除一死,官府卻仍以“曾經擅自捕人”的罪名將他流放到歸州,最終他也死在了那裡。這下場令人欷歔,但案件另一當事人的結局更讓人看不清世間黑白。
冤案是怎麼煉成的?一樁唐朝劫案的辦案始末
冤案的始作俑者杜亞在此事之後完全不受責罰,不僅參與到朱瞿曇的審理工作中,還安安穩穩地活到了七十四歲,死後更被追贈為太子少傅。這起案子唯一能使人感到安慰的,應該是負責拷問工作的武金被定了個“肆虐作威,教人通款”的罪名,發配到了建州。至於為什麼武金被髮配,杜亞卻反而沒事,其實根本不必回答,畢竟答案已經很明顯了。老子曾說過:“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帝皇從來深諳此道。
像“盜絹案”結局的例子在《棠陰比事》、《折獄龜鑑》這些書裡還有不少,在整段歷史長河中更是比比皆是。如果每樁冤案,或者大部分冤案都能迎來美滿結局,那想必世上也就不再需要什麼青天大老爺了,然而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真正能洗清冤屈的總是少數,而洗清冤屈後又能得到合理補償的更加鳳毛麟角,這也是為什麼鐵面無私的包青天、海青天能夠贏得廣大人民群眾讚揚,併名流千古的原因。對很多蒙冤者來說,能夠還自己清白已是天幸,至於讓陷害自己的人得到制裁則是萬萬不敢奢望的,原因無他,只不過是因為想了也沒用,比如杜亞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冤案是怎麼煉成的?一樁唐朝劫案的辦案始末
(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53 字。

轉載請註明: 冤案是怎麼煉成的?一樁唐朝劫案的辦案始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