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唐朝中期確立的藩鎮制度,為何會造成中國近百年的大分裂?

由 司空梓瑤 釋出於 經典

藩鎮,也稱方鎮,起源於唐初在邊境地區設立的軍鎮,以防禦周邊遊牧部族對內地的侵擾。它的形成與發展,也同唐初對周邊少數民族實行"羈縻統治"和"以蕃制蕃"的政策有關。唐玄宗年間(公元712—755年),對全國區劃進行了一次統一調整,將內地劃分為十五個行政區,稱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在接近少數民族的邊境地區(主要在北方)設定了十個藩鎮(軍事單位),任命了九位節度使、一位經略使,簡稱"九節度一經略"。唐代宗時,一位經略使也升格為節度使,合稱"十節度"。

(唐玄宗設立的節度使,成為了藩鎮的開頭)

唐朝內地的十五道,每道設一名觀察使,或採訪使(管監察)、一名度支使(管賦稅),各道下屬的州、郡刺史、都督,仍分別主管本轄區的軍政、民事。

藩鎮問題的要害,是朝廷賦予他們的權力過大。每一位藩鎮節度使都掌管幾個州甚至十幾個州的軍事、政治、經濟、人事大權,"戶版不籍於天府,賦稅不入於朝廷"。節度使職位,父死子繼,或由部將承襲,或由士卒"自擇將帥",號為"留後",強迫朝廷頒發正式節度使委任狀,予以承認,變為合法。每個節度使都把各自的藩鎮搞成一個獨立王國,形成了事實上的藩鎮割據。

唐朝的藩鎮之亂,是安史之亂的嚴重後遺症。"安史平而藩鎮之禍方始"。安史之亂雖然平定了,"毒瘤"割掉了,但"癌細胞"卻擴散了。"毒瘤"越長越多,藩鎮之亂終於成了唐朝的"不治之症"。

(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圖)

隨著藩鎮勢力的不斷壯大,中央對地方控制力日益下降,終於到了唐朝末年,形成了自成一系的藩鎮割據圖,也就是五代十國的前身。主要割據人物如下:

朱溫兼併北方:

朱溫(朱全忠),父親是鄉村私塾教師,早死。隨母王氏到今安徽蕭縣劉崇家當傭工。朱溫兇悍狡詐,不肯幹活,經常被劉崇鞭打。朱溫投入黃巢起義軍,轉戰南北。黃巢任命朱溫為同州防禦使。朱溫眼看起義軍形勢轉衰,舉同州投降唐朝。朝廷任命朱溫為同華節度使、右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並賜名朱全忠。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朝廷又任命朱溫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並加任東北面都招討使。從此,朱溫成為鎮壓黃巢起義軍的得力打手。黃巢起義軍中有許多降唐將領,都成為他的部將。此後,朱溫參加藩鎮割據。

(朱溫,割據河南山東,後來的後梁建立者)

經過二十餘年的一系列爭奪,朱溫先後兼併了河南境內的蔡州節度使秦宗權(曾一度稱帝),山東境內的三位節度使時溥、朱瑄、朱瑾,打敗了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成為北方最大的軍閥,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後梁疆域圖)

李克用割據山西:

李克用祖先是西突厥沙陀部人,唐德宗時內附,居定襄神武川新城(今山西大同西南),有騎兵一萬,稱沙陀軍。唐懿宗威通九年(公元868年),龐勳在徐州叛變,朝廷發兵攻徐州,沙陀酋長朱邪赤心率沙陀軍在義成節度使康成訓部下充當先鋒。翌年,唐懿宗任朱邪赤心為大同軍節度使,並賜名李國昌。但李國昌兒子李克用殺死大同防禦使段文楚,反叛唐朝,佔據雲州。

(李克用畫像)

唐僖宗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唐軍擊敗沙陀軍,李國昌、李克用父子率親屬逃往韃靼。黃巢農民起義軍攻入長安後,在河東監軍宦官陳景思的建議下,朝廷招回李國昌父子,唐僖宗任李克用為代州刺史、雁門以北行營節度使。李克用的野心得到滿足後,率沙陀軍、韃靼軍向長安進軍,沿途徵兵至四萬人。李克用與各鎮來兵共同擊敗起義軍。唐朝任命他為河東節度使。從此,李克用以晉陽為中心,割據河東。此後,與朱溫展開了長期爭奪,他在這場長期爭奪中雖然不佔上風,但保住了河東。

(割據河東的李克用為後來的後晉奠定了版圖)

王建割據四川:

王建是河南舞陽人,在鄉里幹宰牛偷驢販私鹽等勾當,地痞流氓一類角色。後來投身忠武軍當兵。黃巢攻入長安,唐僖宗逃往四川,忠武軍派兵八千勤王。每一千人有一位都頭,王建是八都頭之一,混入禁軍。後來西突厥沙陀部人李克用進攻關中,唐僖宗又逃往興元(今陝西漢中)。這時,由宦官楊復恭掌握禁軍,王建被清出禁軍,出任利州(今四川廣元)刺史。王建坐地為王,逐個攻滅當地頭目,先攻取西川,又奪取了東川,最後攻入成都,自稱西川節度使,成為獨霸四川的割據勢力。

(王建像,割據川蜀的藩鎮,前蜀建立者)

楊行密割據安徽:

楊行密是廬州合肥人,黃巢起義軍經過安徽境內,楊行密響應起義。作戰中被唐軍俘虜,留在廬州刺史手下當州兵,逐步提升為牙將。後來,楊行密殺掉州兵將領,自稱八營都知兵馬使。唐朝廷任命楊行密為廬州刺史。楊行密手下有三十六將,號稱"三十六英雄"。楊行密以這批人為骨幹,割據淮南,又攻佔了揚州。

(楊行密割據安徽一帶,吳國政權的奠基者)

錢鏐割據浙江:

錢鏐,杭州臨安人,私鹽販子兼海盜頭子。唐僖宗年間(公元873—887年),浙西狼山守將王郢叛亂,攻掠浙東、浙西諸州。臨安人董昌等人組織土團抵禦王郢,錢鏐在董昌土團中當偏將。黃巢起義軍經過臨安時,錢鏐用計騙過黃巢,使臨安免受攻擊。

(錢僇,吳越國的建立者)

後來,董昌為杭州刺史,任命錢鏐為都指揮使。浙東觀察使劉漢宏以兩萬兵力攻浙西,被錢鏐擊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唐僖宗任命董昌為浙東觀察使,錢鏐為杭州刺史。當年,鎮海軍(治所在潤州,今江蘇鎮江)發生叛變,錢鏐以出兵平叛為名,攻取了蘇州。唐昭宗任命錢鏐為鎮海節度使,駐杭州,擁兵十三部,成為浙西強鎮。

唐昭宗乾寧二年(公元895年),董昌在越州(今浙江紹興)稱帝。錢鏐出兵攻殺董昌。錢鏐為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佔據整個浙江。

(吳越國疆域圖)

馬殷割據湖南:

馬殷是河南鄢陵人,在秦宗權軍中當小將。在藩鎮混戰中,馬殷奪得淮南。後被楊行密擊敗,逃往洪州,在江西聚眾數萬。乾寧三年(公元896年),湖南節度使劉建鋒被部下殺死,馬殷被推舉為湖南節度使。馬殷陸續攻取湖南各州縣,佔有湖南全境。後來又攻佔桂管五州(廣西、貴州部分地區),並將桂管全境併入湖南。

(馬殷割據湖南,成為湖南王)

劉隱割據嶺南:

劉隱祖籍河南上蔡,祖父在廣州經商。父親劉謙為封州(今廣東封川縣)刺史。劉謙死,劉隱襲父職。唐昭宗乾寧三年(公元896年),嶺南東道節度使李知柔從長安去廣州赴任,行至湖南,廣州牙將叛變割據。劉隱起兵殺叛將,迎李知柔入廣州。李知柔任劉隱為行軍司馬。唐哀帝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嶺南東道節度使劉彥若死,劉隱被部眾推舉為嶺南東道節度使,割據嶺南東道。

(劉隱割據廣東廣西,南漢建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