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第二年 農業部預計開稱價有望高於上年
連日來,甘肅省張掖100萬畝制種玉米進入收穫晾曬加工期,晾曬在田間的金黃色玉米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王將 攝
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第二年 農業部預計開稱價有望高於上年
央廣網北京10月28日訊息(記者沈靜文)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2016年,我國將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改革首年,農業結構得到調整最佳化,籽粒玉米種植面積下降3000萬畝,大豆種植面積增加1000多萬畝。
進入改革第二年,當前,東北地區的新玉米即將大量上市。農業部預計,今年東北地區玉米開稱價有望高於上年。
今年,我國繼續在東北地區深化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完善“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機制。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資訊司司長唐珂介紹,去年改革效果很好,今年市場各方都有相對明確的預期,“我國玉米結構調整繼續加快步伐,預計籽粒玉米調減約2000萬畝,玉米產量將繼續減少。去年以來玉米深加工和飼料企業加快向東北地區轉移,產能陸續形成,規模化畜禽養殖也加快在東北地區佈局,有利於玉米就地轉化。2016年產的玉米收購結束以後,國儲玉米拍賣成交率高,市場交易活躍,價格穩中有漲,市場主體對新玉米購銷形勢較為樂觀。”
唐珂表示,綜合這些有利因素,預計今年東北地區玉米購銷開局良好,“開稱價有望高於上年,同時也要看到玉米庫存依然處於高位,下游需求尚未根本好轉,市場供求的總體寬鬆格局沒有改變。東北糧食外運的壓力依然較大,部分偏遠地區依然存在‘賣糧難’的風險。下一步我部將繼續做好玉米市場監測和形勢的研判,及時釋出相關資訊,並配合有關部門抓好落實,切實防止出現大範圍的‘賣糧難’。在此,也提醒廣大玉米種植戶密切關注市場行情,儲好糧,賣好糧,特別是水分高的玉米要擇機早日銷售,避免因黴糧壞糧導致收入受損。”
作為東北地區調減玉米後改種的主要品種之一,大豆的種植效益直接影響到種植結構調整最佳化的可持續性。唐珂介紹,當前大豆生產形勢總體樂觀,“據農業部大豆全產業鏈資訊分析預警團隊排程,今年我國大豆生產呈現出‘面積擴、單產升、總產增’的局面。國產大豆恢復性增產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成果,有利於緩解我國大豆產不足需的局面,但產量的增加也不可避免帶來市場價格的下行壓力。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國大豆進口繼續高位增長,1-8月累計進口大豆6333.68萬噸,同比增長17.3%,預計全年進口量可能突破9000萬噸,是國內產量的近六倍,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國產大豆的市場空間。”
農業部監測顯示,目前東北地區新季大豆低開低走,開秤價淨糧為每斤1.9元左右,上市初期價格低於上年同期且跌速較快,後期市場走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唐珂表示:“今年國家在東北地區實行大豆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大豆補貼標準總體上比去年的目標價格補貼額要高,基本能夠彌補價格下跌帶來的損失,但如果後期價格繼續下跌,今年種大豆的收益可能低於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