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暑期檔,都是各大衛視熒屏上電視劇競爭最為激烈的時候,《還珠格格》、《愛情公寓》等衛視神劇都是在這個檔期脫穎而出。然而在今年的暑期,卻沒有哪部電視劇能夠在真人秀扎堆的熒屏上分得一杯羹。
反而影片網站上播出的網路劇在這個暑期搶盡風頭:網路劇《無心法師》則是依靠“自來水”的口口相傳,在播出後持續升溫,讓男主角韓東君大火;口碑一直保持堅挺的《暗黑者》也推出了第二季;《盜墓筆記》雖然遭遇網友吐槽,但點選量卻也一直居高不下。
據統計,2015年上半年網路劇的數量就接近2014年全年的總和。網路劇為什麼這麼火?它能取代傳統電視劇的地位嗎?
●網路劇現在有多火?
網路劇在中國,是近兩三年才出現的事情。網路劇一般是指沒有進入傳統電視渠道,以網際網路作為唯一傳播媒介的電視劇內容。典型的就是《萬萬沒想到》、《匆匆那年》、《盜墓筆記》等等。
2013年是中國網路劇的開端,剛剛誕生的網路劇以段子體、惡搞為主。當時的網路劇瞄準的是網路觀眾短平快的影片消費心理,從而產生了大量網路用語、屌絲氣、快節奏的“段子劇”,《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就是這一階段的代表。
“段子劇”一般時長就5-10分鐘,依靠密集的笑點,網路劇打開了市場。不過,同類型網劇的集中爆發也讓網友很快產生了審美疲勞,很多“段子劇”的影響力更多停留在曇花一現的層面上,只有少數“段子劇”存活了下來,甚至還走上了大銀幕:由《屌絲男士》發展而來的電影《煎餅俠》票房已經突破10億元;而《萬萬沒想到》的大電影版也將很快上映。
2014年才被稱為網路劇的元年,也是在這一年網路劇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匆匆那年》等質量上乘之作出現,並實現“段子劇”到“劇情劇”的轉化。在這一年,多家影片網站宣佈大幅度加大網路自制劇的投入力度,一些網站甚至有數億元的投資預算。
2014年的大幅投入,在2015年迎來了網劇的井噴。有資料顯示,在2015年上半年,全網共計上線網路劇166部,計2243集、33585分鐘,而2014年全年網路劇為205部,計2918集、50996分鐘,從體量上來說,2015年單單只是上半年的數量,已接近2014年的總和。
更引人關注的是,一些有實力的傳統制作公司紛紛“入網”,如《仙劍》系列及《步步驚心》的出品方唐人制作的《無心法師》一上線便頗受好評,《北平無戰事》、《琅琊榜》的製作方東陽正午陽光製作的《他來了請閉眼》尚在拍攝期也已備受關注。2015年上半年,超級網劇《盜墓筆記》出世,儘管口碑稀爛,但也掀起了網劇的商業高潮:不僅實現了網路付費,而且在500萬一集的劇價基礎上,影片網站仍然實現了盈利。
同時,2015年也是明星大規模進入網劇的一年,李易峰、楊洋、唐嫣、霍建華、馬思純等均有亮相,甚至走懸疑逗比風格的《暗黑者2》也請來陸毅等明星客串。
2014年前的網路劇內容不夠豐富且受眾影響小,主要是草根男性觀眾,而2014年大量優秀內容的湧入,豐富了網路自制劇的內容表現,更有商業前瞻性的女性元素逐漸增多,生態群落高度分明,中國網路自制劇的內容模式基本形成。
●為什麼年輕人都去看網路劇了?
根據相關統計,2015年上半年共有18部網路劇的點選率突破1億。2014年時,網路劇單日點選有三五百萬已經是很高的數字了,今年不光除了《盜墓筆記》這樣點選數億的現象級網路劇,單日點選過千萬的網路劇也有很多。
根據相關調查現實,中國網劇觀眾的年齡多集中在20-29歲,年輕人為什麼拋棄了電視臺來看網路劇?有“網劇第一人”之稱的白一驄在接受採訪時曾說:“一個是網劇量變多了看的人就會變多,另外一個就是電視劇太無聊了,電視劇內容沒有太多創新,年輕觀眾想看更新鮮的內容他就會轉向看網路。”除此之外,還有更為深層的原因。
2013年第一代網路劇“段子劇”雖然時長很短,但是依靠著一個接著一個的包袱,佔據了很多人碎片化的時間。美國影片技術公司Ooyala曾做過調查,人們最喜歡在手機上看短於6分鐘的影片。
到了2014年,網路劇實現了由段子劇向劇情劇的轉變,時長也由原來的5-10分鐘加長至25分鐘以上,單靠笑料已經難以撐起長時間的劇集。這時,網路劇的另一個顛覆點就凸現出來了,大尺度。
某網站的內容官馬東說:“網劇是什麼?跟電視劇有什麼區別?既然有電視劇為什麼還要拍網劇,是因為有些事電視劇不讓拍。”馬東曾在公開場合以七分鐘短劇《見鬼之靈魂百度》為例表示,它提供了另一隻眼睛看社會的種種現象,一針見血直指人心,“說出我們生活當中那些上不了檯面的虛榮”。
儘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有關進一步完善網路劇等內容管理提出過監管要求,然而,界限難以界定,令監管執行起來難以把握。多數自制劇還是主要以各個影片網站自查為主。
當然,網路劇吸引年輕人最核心的競爭力還是內容。網路劇與傳統電視劇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受眾為導向,直接對接市場,接受評判。開放的模式可以使製作方充分感受到觀眾對劇集的關注程度,根據每週更新的收視率和觀眾反饋,及時調整創作方向。美劇《生活大爆炸》主人公謝爾頓的性格就是根據觀眾反饋幾經改變才定型的。
另一個顛覆點則是大資料。大資料決定電視劇走向還要回溯到2014年2月播放的美劇《紙牌屋》拍攝起源:起初,製作方Netflix發現,其使用者中有很多人仍在點播1991年BBC經典老片《紙牌屋》,這些觀眾中許多人喜歡導演大衛·芬奇,觀眾大多愛看奧斯卡得主凱文·史派西的電影,由此Netflix邀請大衛·芬奇為導演,凱文·史派西為主演翻拍了《紙牌屋》。
而在中國,一些網劇製作方已經開始頻繁提到“拖拽率”這個詞。所謂“拖拽率”,就是網際網路使用者觀看影片時,至少會產生1次影片快進或快退操作的數值。製作方根據這一數值評判觀眾在觀看網劇時的反應,並以此及時對內容進行調整。
●網劇能取代傳統電視劇嗎?
網速越來越快,影片製作成本越來越低廉,這一切都為網劇躥紅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無論是國內,還是大洋彼岸的美國,都呈現出了網劇遍地開花的景象,並且開始衝擊傳統電視劇。而且在美國,早在2009年的時候,“Webisode(網劇)”一詞就被收入了韋氏字典。
網劇在美國的起步比中國要早得多。2007年,《Lonely girl 15》等三部網劇的走紅,讓人們看到了機遇。一些高階影片內容提供商獲得投資,開始進軍網劇領域,一批網劇平臺也在這一時期建立起來。
美國網劇產生轟動性影響是在2012年。那年初,美國影片網站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自制劇《紙牌屋》誕生,由Netflix耗費一億美元進行製作。2013年,《紙牌屋》獲得艾美獎提名,Netflix也因此開創了網劇進入艾美獎的歷史。如今,CBS、NBC等老牌電視臺也不得不進軍了網劇市場,與Netflix這樣的網劇巨頭互相競爭。
網劇在中國有機會逆襲嗎?機會是有的。影視製片人張志遠寫道:“因為電視劇面臨雙面夾擊:外部被網際網路衝擊,內部面又被廣電總局折騰個半死:一劇兩星政策,各種審查限制已經把電視劇限制在婆媳劇,諜戰抗日雷劇裡面。電視劇行業看似龐大,但不健康,它更像一個肥胖的低能兒。”
網路自制劇的受眾群體屬於85後、90後,甚至還有一部分00後,受青年趣味的影響,網路自制劇越來越傾向於特色化,不會出現穿越劇一火,全臺都是穿越劇的現象,相反,各種不同題材的劇種開始出現,比如都市生活、幽默搞笑、校園愛情、懸疑靈異,總有那麼幾部劇是你想看的。
其實,網路劇和電視劇,只是平臺不同,做類似的活計,本沒有絕對區分,能讓觀眾買賬的,還是故事本身。網劇的火爆和傳統電視劇的沒落,決定性因素並非傳播渠道的改變,而是好故事取代了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