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訊息,近段時間,中國“新一線”城市的“搶人才大戰”被媒體聚焦。那麼,與一線城市相比,中國大學畢業生在“新一線”城市的就業情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近日,麥可思研究院釋出的一份調查報告專門就此問題進行了分析。
“新一線”城市人才吸引力凸顯
——吸引大學生就業比例上升明顯
“新一線”城市是相對於一線城市(北上廣深)衍生出的新概念,這一概念由媒體於2013年首次提出,按照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5個維度選出。
上述報告選取的“新一線”城市有13個,包括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天津、西安、重慶、青島、瀋陽、長沙、大連、廈門、無錫。
根據麥可思的統計資料,2016屆中國高校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有所上升,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有所下降。
具體來看,2016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為23%,高於2015屆畢業生1個百分點;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為24%,低於2015屆畢業生2個百分點。2016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為20%,高於2015屆畢業生3個百分點;在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為17%,低於2015屆畢業生2個百分點。
“新一線”城市的就業滿意度如何?
——滿意度連續三年上升 但仍低於一線城市
不僅吸引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比例在升高,上述報告的資料顯示,2014至2016屆中國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在“新一線”城市的就業滿意度也連續3年上升。
不過,從就業滿意度上觀察,目前,“新一線”城市仍整體低於一線城市。
2014至2016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滿意度為60%、62%、66%,比一線城市本科畢業生分別低5個、4個、4個百分點。2014至2016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滿意度為59%、61%、63%,比一線城市高職高專畢業生分別低1個、2個、1個百分點。
報告將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在“新一線”與一線城市就業的“不滿意”原因進行了對比分析,發現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畢業生,因“收入低”對就業不滿的比例更高。
2016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在“新一線”城市就業因“月收入低”(68%)對就業不滿意的比例,比一線城市本科畢業生高4個百分點。2016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在“新一線”城市就業因“月收入低”(65%)對就業不滿意的比例,比一線城市高職高專畢業生高2個百分點。
“新一線”城市的待遇如何?
——本科生平均月薪4217元 比一線城市低1220元
對於畢業生的收入,上述報告也進行了對比。2014至2016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在“新一線”與一線城市工作的月收入均呈穩步增長趨勢,但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大學生月收入始終低於一線城市。
其中,2016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平均月收入為4217元,比一線城市本科畢業生低1220元。2016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平均月收入為3705元,比一線城市高職高專畢業生低731元。
除了“月收入低”這一因素外,以本科生為例,導致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不滿意”的原因還包括“加班太多”和“工作環境條件不好”等。
“新一線”城市更能吸引“創客”
——教育業、零售商業成為創業較集中的行業
雖然大學生在“新一線”城市工作的就業滿意度和月收入均低於一線城市畢業生,但是,從調查資料來看,大學生在“新一線”城市自主創業的環境和機遇可能更好一些。
調查顯示,2014至2016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在“新一線”城市自主創業的比例為2.0%、2.2%、2.1%,比在一線城市自主創業的本科畢業生比例分別高0.5個、0.6個、0.7個百分點。
此外,大學畢業三年後,大學生在“新一線”城市自主創業的比例增長明顯,且大學生在“新一線”與一線城市的自主創業比例進一步拉大。具體來看,2011至2013屆本科畢業生畢業三年後在“新一線”城市自主創業的比例為3.3%、4.2%、4.1%,比在一線城市自主創業的本科畢業生比例分別高0.3個、0.7個、0.7個百分點。
報告稱,這可能與“新一線”城市的創業園區、財政補貼等相關政策支援有關,更能獲得大學生“創客”的青睞。
調查顯示,2016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在“新一線”城市自主創業最集中的行業類,前3位分別為“教育業”(23.1%)、“零售商業”(11.7%)、“媒體、資訊及通訊產業”(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