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幸福家|祖孫三代守護英雄橋
編者按:家,是溫馨的港灣;家,讓人們卸掉疲憊,獲得情感慰藉。5月15日是第27個國際家庭日,大河網聚焦一批平凡而普通的家庭,這些家庭的成員做出了一件件或光榮、或獨特、或令人動容的事,用家風守護著家的溫暖。
大河網訊(記者 祝傳鵬)“鐵路架在半山腰,火車飛馳衝雲霄”,是對隴海鐵路楊連第大橋的生動描述。這座位於河南三門峽市觀音堂至硤石間的大橋,始建於1923年,橋高45米、橋長172.5米,跨越深谷,山勢險峻,是隴海線上最高的一座橋樑。
李玉斌工作中(國鐵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洛陽工務段供圖)
李玉斌一家三代人與這座大橋有著不解之緣,他的爺爺李德旺在隴海線建設時期就在大橋上工作,之後,父親李長貴接過爺爺的班,再次來到這座橋上工作,如今,他們一家三代工長已經在大橋上默默守護了71年,成為楊連第登高精神的傳承者和宣傳者。
2008年,第一天上班時,父親就交代李玉斌:“到了橋上,班要接好,工作要幹好,楊連第登高精神更要傳承好,這才是真正的出息。”後來,李玉斌才知道,這也是當年父親到楊連第橋上班時,爺爺囑咐父親的話。多年來,他時刻牢記祖輩和父輩的囑咐教誨,傳承楊連第登高精神,精心養護橋隧裝置。無論是橋樑檢修,還是隧道打冰、整治漏水,髒活、累活、險活他都搶著幹,做一名合格的第三代楊連第大橋的護橋人。
守橋工作並不像想象那麼簡單,特別是定期對楊連第大橋樑體的鋼構架、托架進行體檢、除鏽、刷油漆,是工區日常養護作業的專案之一。檢修作業中,稍一用力,木板就會在半空中晃動不定,對於沒有上過橋有這種體驗的人來說,用“驚心動魄”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第一次“盪鞦韆”時,40多米的高空,相當於15層樓的高度,李玉斌嚇得不輕。那時,練了練膽,師傅不讓幹活,只讓上架,光坐著體驗,腿嚇得直哆嗦。不過這個辦法確實管用。一次,兩次,三次……他慢慢地,看著、想著一代代楊連第人都是這樣過來的,自己又當過兵,腿也就不再哆嗦了。
工作之餘的李玉斌給自己又增加了一份義務工作:13年來,李玉斌定期帶領職工去楊連第烈士紀念碑祭奠、清掃落葉,到楊連第烈士紀念館聆聽英雄故事,堅定幹事創業的理想信念。
每年清明節前夕,許多遊客和學生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楊連第烈士紀念碑前敬獻花籃、緬懷英烈,參觀楊連第大橋和烈士紀念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為了更好地宣傳楊連第烈士的事蹟,李玉斌主動擔當了楊連第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義務講解員,13年來,先後接待三門峽地區各單位員工、中小學校師生和鐵路單位職工1萬餘人,義務講解300餘場次。
新聞1+1
一級戰鬥英雄楊連第
楊連第,出生於1919年,鐵道兵,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戰鬥英雄。1949年9月,為保證解放軍順利挺進大西北,在搶修隴海鐵路八號橋過程中,楊連第製作單面腳手架,僅以一塊木板為掩護,徒手攀上45米高的橋墩,連續實施爆破百餘次,整平5座橋墩頂面,提前數天完成了大橋修復任務,並榮獲了“登高英雄”稱號。
1952年5月15日,楊連第在抗美援朝搶通鐵路大橋時壯烈犧牲,被中國人民志願軍追授為“一級英雄”“特等功臣”。1956年,鐵道部將楊連第同志生前戰鬥過的隴海鐵路八號橋命名為“楊連第橋”,這是中國鐵路唯一一座以人名命名的鐵路橋,也是一座以志願軍“一級英雄”楊連第的名字命名的鐵路橋。
相關推薦
· 暖暖幸福家|一家四代人500多本日記
· 暖暖幸福家|“楊家將”一家的“家庭奮鬥獎”
· 暖暖幸福家|巧手天工剪出家國情懷
· 暖暖幸福家|一枚紀念章激勵一家三代鐵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