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牛車網]隨著雷克薩斯年度銷量的公佈,二線豪華品牌2020年的激烈爭奪最終告一段落。
累計銷量領先了10個月的雷克薩斯最終還是將冠軍寶座拱手讓給“老大哥”凱迪拉克;同比銷量翻番的紅旗又向著40萬的“小目標”進發;沃爾沃雖掉出前三,但在刀光劍影的車市風雲中,它似乎找到了屬於第四的悠然自得;捷豹路虎整體增速尚未“轉正”,但中國豪華車市的春風已吹向這家英倫品牌,四季度為其貢獻了久違的正增長;林肯國產之後一舉成為“大黑馬”,收穫入華以來最好銷量成績。
雷克薩斯功虧一簣?
2020年如果少了凱迪拉克和雷克薩斯的交織纏鬥,二線豪華車市競爭的精彩程度會大打折扣。
凱迪拉克雖然在2020年搶下了有利開局,但由於此後並未快速從疫情影響中恢復過來,累計銷量層面始終被雷克薩斯“壓一頭”,年度銷冠的懸念也因此留到了最後一個月。
最終凱迪拉克後來居上,在最後一個月卯勁衝量,以突破23萬輛的成績奪冠。
具體從銷量構成上來看,凱迪拉克2020年“3+3”的產品陣型為其增長提供了多個發力點:轎車方面,入門車型CT4的累計終端銷量為16616輛,CT5和CT6則分別銷售了45026輛和21689輛;SUV的貢獻更大一些——XT4連續4個月銷量破6千,2020年累計銷量突破5.8萬輛;XT5和XT6銷量分別突破6.2萬輛和2.65萬輛。
相比之下,雷克薩斯的輸出顯得相對單一但持續高能。資料顯示,雷克薩斯ES在2020年的累計上險數為114641輛,幾乎撐起雷克薩斯銷量的半邊天,同時也以一車之力與凱迪拉克三車抗衡。
一次又一次的貼身肉搏,雖在最後階段敗下陣來,但以七千多輛差距惜敗是否讓雷克薩斯成為輸家呢?答案未必。
畢竟加價買車的“品牌神話”猶在眼前,這家日系豪華的逼格調性仍是其最寬廣的護城河。
至於“老大哥”,恐怕已經意識到“打折凱”的稱號在廣大消費者中聲名遠播,從科技下放,CT6兩款高配車型搭載Super Cruise就能大致窺見凱迪拉克重建品牌名聲的意識。
正如上汽通用汽車總經理王永清指出的那樣:車市高速增長之時,車企為搶佔市場份額,打“價格戰”還有用;但伴隨著消費者開始迴歸理性,現在品牌的集中度和忠誠度越來越高,同時客戶對企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唯“價格戰”就不合時宜。
紅旗招展,變身X因素
2020年的紅旗汽車,銷量上一路過關斬將,超越沃爾沃、超越雷克薩斯,最後甚至還與凱迪拉克輪流當了一把二線豪華的月度銷冠。
它就像這場競爭中的X因素,所有人都知道每個月初,一定會等來其大幅增長的喜報,但增長多少、會不會掀翻以往二線豪華市場中的常駐選手、又將重新整理怎樣的記錄……都屬於未知。
從銷售構成來看,H5和HS5是絕對的銷量主力——HS5去年累計銷量突破9萬臺,H5則累計賣出了6萬多臺。這兩款車型一方面“消解”的紅旗過去嚴肅、官車的品牌形象,以更親民的策略,讓“舊時王謝堂前‘車’,‘開’入尋常百姓家”。
但是,過於“親民”的價格也讓其豪華的調性受到質疑。這是中國品牌打造高階豪華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一步,不過H9的出現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跨越。
乘聯會資料顯示,8月份正式上市的紅旗H9的累計銷量為11266輛,成為中國品牌中唯一進入高階轎車年度零售銷量前八的車型。
去年提前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紅旗宣佈今年銷量目標將再接再厲,挑戰40萬。如果真的實現,紅旗無疑將成為“BBA”之後的新二線豪華霸主;但前面的凱迪拉克和雷克薩斯並不會讓這個“小目標”實現得太過容易。
搞清定位
滴滴司機常用的靈魂拷問或許也適用於眾多車企:你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沒有?
位居前列的銷量資料固然重要,但絕對的銷量資料並不是唯一衡量標準。
沃爾沃雖然在與紅旗的“搶三大戰”中略遜一籌,但連續9個月銷量實現雙位數增長,2020年在中國大陸市場上累計銷量完成166300輛,創下歷史新高。
林肯汽車國產後成為二線豪華車市場崛起的黑馬——冒險家累計售出31795輛,中國由此成為其全球最大單一市場;7月上市,起售價超過50萬的飛行家累計售出9266輛——綜合來看,林肯2020年在中國售出新車61761輛,創下歷史新高。
捷豹路虎2020年在中國累計售出95736輛新車,同比下降3.7%;但第四季度銷量達32668輛,同比增長19.1%,已經屬於其在幾乎全面下滑態勢中的唯一增長回暖跡象。
單論資料,除了沃爾沃能上十萬量級,其他兩家於前三而言甚至算不上競爭對手。但這並不妨礙其重新整理記錄、創下新高。好的市場環境有趣點就在於,只要有產品力,再小眾的品牌,也能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但是,如何在平衡小眾的同時不至於被消費者遺忘,則是這些末位品牌應該著重考量的問題——英菲尼迪、謳歌之流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豪華車毫無疑問是過去2020年的最大贏家,國內豪華車市場也成為這一年三大細分市場中唯一正向增長的市場。中汽資料報告預計,在消費升級和換購升級趨勢下,國內豪華車市場將延續增長態勢,2021年全年銷量或可突破400萬輛,同比增長11.4%。
前途如此光明,接下來就看眾品牌如何守住優勢、搞清定位,度過曲折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