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於婷
今年24歲的唐皓意,是成都市公安局新都區分局臨江派出所的一名普通社群民警。從特巡警大隊快反突擊隊員轉崗為一名社群民警,唐皓意最深的感觸就是:“做社群工作難,要做好更難。”
在他所在的臨江派出所,就有一位“常客”,轄區居民鄧邦蓮婆婆。鄧婆婆隔三差五就要到派出所來,民警們就會一遍遍地將她送回家,以至於每一位民警都熟知了從派出所到鄧婆婆家的路。
鄧婆婆與臨江派出所的結緣,還要從今年夏天說起。今年成都的夏天格外炎熱,有一天,唐皓意接到報警稱,一位老人找不到回家的路,並且身上沒有攜帶手機,站在路邊十分焦慮。
唐皓意與搭檔迅速出警並找到了婆婆。此時,婆婆的臉上已經佈滿汗水,考慮到婆婆的健康情況,唐皓意立即將婆婆帶回所裡休息。休息時,唐皓意在安撫婆婆情緒的同時想向其瞭解情況,但婆婆可能由於第一次來派出所,過於緊張並沒有說出家的具體位置,只是描述出了一個大致的方向。
在婆婆情緒稍作緩和之後,唐皓意和搭檔根據瞭解到的情況帶著婆婆走上了尋家之旅。由於對具體情況的瞭解少之又少,唐皓意和搭檔只能透過摸排的方式篩選住處。他們一方面動員網格員在社群群裡詢問居民是否有老人走失;一方面帶著婆婆一個小區一個小區進行確認,但是一直未能找到婆婆的家。正當唐皓意一籌莫展的時候,婆婆被路過的鄰居認了出來,之後透過鄰居帶路才將婆婆送回家中。
後來經過詳細的瞭解和詢問,唐皓意得知,鄧婆婆從老家來到新都時間不長,自己的孩子都在外打工,她和侄女住在一起。當天之所以找不到回家的路,是因為原本想要給侄女做頓好吃的飯菜,結果出來買菜時迷路了。
秉承著“服務不缺位”的理念,唐皓意回到所裡後,將婆婆的姓名、住址和家人的聯絡方式仔細記錄了下來,並且傳送給了每一位出警的同事,讓他們熟知婆婆的情況。
從那以後,鄧婆婆就成了臨江派出所的“常客”,每次找不到路了或者遇到大小困難都會到派出所來尋求幫助,而民警們對送婆婆回家的路也變得熟悉起來。“我們臨江派出所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把轄區居民當家人,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落實服務不缺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