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六環入地專案如何突破難點?這場釋出會都介紹了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北京城市副中心釋出會今天舉行,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專案管理處負責人何歷超介紹了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的難點和工藝技術創新。據悉,在隧道施工中使用的“京華號”和“運河號”兩臺超大直徑盾構機1月20日已下井,已完成除錯,為盾構機始發掘進做好充分準備。

長、大、深、多,東六環入地面臨這些挑戰

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是聯通順義、大興、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北京新機場的重要通道。工程線路全長約16.3公里,分為直接加寬段和入地改造段。專案建成後,原東六環車流將在地下隧道透過,將過境貨運交通疏導至外圍高速公路系統,確保市民車輛通行暢通。

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專案管理處負責人何歷超介紹,東六環改造工程是北京市第一條大直徑盾構地下道路。工程特點為“長”,隧道段全長9.16公里,其中盾構段長7.34公里,盾構單次掘進長度全國第二;“大”:超大直徑盾構,開挖斷面大。本工程採用最大開挖直徑達16.07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為北京市最大盾構隧道,同時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盾構隧道,隧道開挖斷面達202㎡,盾構機始發、接收及施工風險較高。

工程“深”,中間井基坑深度43.2米,圍護結構地下連續牆深度73.4米,是目前北京市開挖深度最深的基坑;隧道下穿北京市副中心站綜合樞紐,最大深度約61米,是北京市埋深最深的地下隧道。

“多”也是此項工程一大特點,工程穿越城市重點區域,掘進控制因素多。東六環改造工程所處區段地上風險源密集,地下空間環境複雜,盾構機將依次下穿通燕高速、運潮減河、通胡路、京秦鐵路、地鐵6號線、廣渠路、北運河、濱河路、通三鐵路、京津公路等重大風險源,面臨一次性長距離穿越穩定性極差的高密實、強透水砂層等諸多挑戰,對沉降要求極為嚴格,風險控制難度較大。

“京華號”和“運河號”盾構機已下井除錯

何歷超稱,在空氣治理方面,工程採用國內先進技術對隧道內的一氧化碳濃度、一氧化氮化合物濃度、能見度、風速、風向等環境變化值進行實時監控,實現通風智慧控制,確保洞內全天候空氣質量。

在隧道施工中使用的“京華號”和“運河號”兩臺超大直徑盾構機均為“中國製造”。盾構機已於今年1月20日全部下井。隧道盾構主體結構最大限度採用預製構件,現場原始現澆作業極少,不僅減少了施工帶來的噪音、垃圾汙染,告別傳統印象中工地塵土飛揚的場景。

盾構機採用常壓刀盤及刀具狀態監測與預警系統。普通盾構機大多需要工作人員帶壓進入盾構機前部開挖艙更換刀具,因水土壓力大,危險係數更高。針對東六環入地專案長距離、高水壓、強磨蝕地層刀具磨損更換等問題,工作人員採用具備常壓換刀功能的軟土刀盤,可在普通大氣壓強下進入開挖艙更換磨損刀具,大幅度提高換刀效率。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王心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20 字。

轉載請註明: 東六環入地專案如何突破難點?這場釋出會都介紹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