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 | 戴好口罩比“亡羊補牢”更重要
眼下上海的疫情防控仍處於關鍵時刻,衛健部門呼籲市民繃緊防疫這根弦,千萬不能鬆懈大意。
但與此同時,有人卻認為,反正有疫情防控的“硬核”措施擋在前面,即便哪裡出現病例,第一時間圍起來就行,個人防護反而顯得不那麼重要。
必須指出,這種想法非常錯誤。
發現病例後開展應急處置,某種程度上屬於“亡羊補牢”,再精準、再迅速,也會給部分群眾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不便,對所在區域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造成一定影響。為做好疫情調查處置工作,上海組建了超過3100人的三級流調隊伍;為確保隔離效果,黃浦區組織大批居民坐大巴前往指定賓館集中,這是上海自疫情以來首次採用異地隔離。這些有魄力的“大手筆”背後,佔用的社會成本也是可觀的。
有沒有比“亡羊補牢”更具“價效比”的辦法?
所謂“上醫治未病”,最好的防控並非等到發現病例再抓緊處置,而是儘量降低病例出現的機率,儘可能保持城市生活與發展環境的安全、穩定。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此前曾直言,從他們還原的路線和軌跡來看,本輪被感染的病例都沒有認真戴口罩,沒有采取恰當的防護措施。因此對廣大市民而言,最重要的還是不斷增強個人防護意識,堅持“三件套”、“五還要”,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這些話看似老生常談,從去年唸叨至今。可隨著春節臨近,具體到某些特定場景,又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挑戰。
能否真正做到“非必要不離滬、非必要不出境”,踏踏實實地留在工作地、居住地過年,儘量減少人員流動?
是否願意將年夜飯“全席打包”帶回家吃,並適當控制聚餐人數?
去電影院觀影時,可否保持全程佩戴口罩且不吃零食、不喝飲料?
走親訪友或出門遊玩時,會否時刻牢記社交距離,拒絕扎堆、聚集?
……
春節期間的衣食住行自有其特殊性,導致類似的問題可能還有很多。面對這些問題,如何才能交出“滿分答卷”,這是對每個人防護意識和防護習慣的一次考驗,需要時刻保持警惕。
新冠病毒非常狡猾,和它“過招”,無論何時都容不下麻痺大意。隨著與疫情鬥爭的持續深入,人們越來越清晰地看到,及時、精準、高效的“亡羊補牢”非常重要,將功夫花在平時、在可控範圍內最大程度減少“亡羊”,後者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上海龐大的疫情防控體系保護著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所有人,同時如果所有人都能做好個人防護,則又將成為保障這一體系持續高效運轉的堅實“後盾”,為疫情防控提供強大助力。讓我們給自己穿上一件“無形的防護服”,為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祥和的新春佳節,盡一份責、出一份力。
作者:葉松亭
編輯:葉松亭
責任編輯:施薇
來源:文匯